臨汾市公安局舉辦網絡安全宣傳周“法治日”主題活動

2017-09-21 20:08:44 來源:臨汾新聞網

  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李嬌) 9月21日,2017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第三個主題日“法治日”主題活動在平陽廣場舉行。市公安局與直屬分局以法治宣傳、與市民進行互動為主,向廣大市民宣講網絡法律法規(guī),識別網絡詐騙的簡單技巧,普及網絡安全防范知識。

  近年來,利用網絡進行詐騙、竊密、賭博、洗錢、販毒等犯罪活動時有發(fā)生,網絡謠言等更是屢見不鮮,已經成為影響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的突出問題。活動現場,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假冒QQ好友詐騙、網絡購物詐騙、網上兼職刷信譽詐騙、二維碼詐騙等日常網絡犯罪中最為常見的幾種手段,并揭示了其犯罪行為特點;同時,還向市民發(fā)放了《網絡安全法》《如何應對網絡安全風險》等宣傳手冊,對每一種網絡犯罪手段應該如何識別做出了詳細解說。

  隨后,記者隨機采訪了幾名市民,其中多人曾接到過詐騙電話?!坝写谓拥诫娫?,說我小孩被車撞了,嚇得我趕緊打電話給孩子的班主任,聽說孩子還在學校上課,才明白這是網絡詐騙電話。太可恨了!”提起自己曾接到的網絡詐騙電話,家住廣場附近的楊女士激動地說。

  今年70歲的張大爺在古玩城從事古玩生意。今年年初,他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稱他店里的一件古玩獲了獎,需要支付參賽費1200元?!靶液梦曳莉_意識強,識破了對方的伎倆。”張大爺心有余悸地說。

  剛剛鍛煉完身體的張大媽也有類似經歷。“有人打電話說他是張大媽所在社區(qū)的,要給我發(fā)社保補貼,讓我把銀行卡號發(fā)過去。”張大媽不會用智能手機,只好去社區(qū)交銀行卡號,去了才知道社區(qū)根本沒有通知此事。

  對此,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電話詐騙是網絡騙局的一種常見形式,通訊部門對所有電話卡進行實名制認證,可以從一定程度上遏制電話詐騙的發(fā)生。市民若遇到電話詐騙,可及時撥打110報警。網絡安全不僅僅是個人上當受騙的問題,更是社會層面、國家層面的安全問題,一些網絡謠言的散布會煽動民眾情緒影響社會動蕩。廣大市民要提高個人安全防范意識,克服貪圖小便宜的心理,天上掉餡餅的時候也是地上有陷阱的時候,在網絡上一定不要輕易地透露自己的手機號、身份證、家庭住址等信息,也不要輕易地點擊不熟悉的網站、鏈接不熟悉的wifi,在掃描二維碼時也要小心謹慎。如果上當受騙,要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會啟動電信詐騙應急處置機制,在最短時間內追回贓款。

  據了解,網警每天都會在網絡上查看各種信息,經調查發(fā)現是謠言等消息,會立即對發(fā)布人進行處置;他們還會根據市民舉報,對網絡上的消息進行追蹤和調查。


     

責任編輯:王偉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日報晚報版、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