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 “有人失戀需要傾訴,有人厭學尋求幫助,有人輕生呼喊救命,有人受虐期待救助,甚至還有人把熱線當成了110……”
我市12355青少年服務臺工作人員鮑萬平,每天都會接到各式各樣的電話,認真回復微信和網(wǎng)站論壇上這樣那樣的問題,不過,想到青少年朋友把12355當作訴說困惑、解決煩憂的“知心姐姐”,她就心滿意足了。
今年4月份,最高人民檢察院、團中央通報了未成年人檢察社會支持體系建設工作十大典型案(事)例,其中一個案例發(fā)生在我市。在該案件中,團市委所屬12355青少年服務臺及時救助了兩名困境未成年人,并建立起青少年維權長效機制,因此被團中央、教育部等12部委授予全國“青少年維權崗”光榮稱號。幾天前,中央電視臺《今日說法》欄目來到我市,專門對此進行了采訪報道。
12355到底是干什么的?他們又為青少年做過哪些工作?本報記者日前走進我市12355青少年服務臺,挖掘出一個個感人至深的維權救助故事。
受驚姐妹走出陰霾
12355,原本是一串普通的數(shù)字,但因它“援助”“維權”“公益”等內涵成為了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伴侶。
受到《今日說法》關注的維權案例發(fā)生在2018年12月。市檢察院在辦理一起丈夫家暴妻子致死的案件中,發(fā)現(xiàn)案件當事人的兩名未成年女兒小花(化名)和小朵(化名)陷入了心理、情感和生活的困境,就委托團市委所屬青少年維權專員開展救助工作。
當救助重任壓上兩位維權專員——鮑萬平和甕芳翠肩頭的時候,她們的心里沉甸甸的。初次見到兩姐妹,兩個女孩眼中充滿了驚恐、逃避和拒絕,讓她們一陣揪心。辦理案件的檢察官告訴她們,兩姐妹目睹了父親家暴母親致死的過程,心理受到巨大傷害,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失去父母已然讓兩姐妹受傷,更為痛心的是,她們身邊沒有其他成年親屬愿意對她們進行監(jiān)護和撫養(yǎng),只能由所在村委會代為監(jiān)護。村委會雖然為她們安排了寄養(yǎng)家庭,但由于種種原因,寄養(yǎng)家庭也已更換過多次。
此時,兩姐妹急需心理疏導和幫助,但她們又極度排斥陌生人。鮑萬平和甕芳翠多次與她們所在學校進行溝通,最后以學校邀請心理咨詢師為由,讓她倆巧妙接觸兩姐妹,給予她們心理救助。于是,鮑萬平和甕芳翠融入了兩姐妹的生活,像媽媽一樣與她們相處,雙方逐漸建立起了親近感和信賴感。
兩姐妹是不幸的,但她們又是幸運的。在兩位“維權媽媽”的協(xié)調下,她們得到了社會全方位的救助。學校、村委會、檢察院、社工都將愛心凝聚在兩個女孩的身上,竭盡所能地幫助她們??h檢察院為她們申請到2萬元司法救助金;鄉(xiāng)長和民政員為其申請到“五保戶”補助款;學校從多方面保護她們,把兩姐妹的學習、生活、安全及心理等問題安排處理得妥妥當當,共同幫助她們渡過難關。
在學校的一次演講中,小花動情地說:“雖然我們失去了父母的關愛,但得到這么多叔叔阿姨的呵護。他們就是我們的‘再生父母’,鮑老師和甕老師雖然不是我們的媽媽,但卻像媽媽一樣和藹可親。”
通過一系列的干預措施,兩姐妹的性格從自卑、怯懦變得自信和開朗了,她們的生活和學習也逐步走上正軌。
輕生男孩回歸家庭
“叮鈴鈴,叮鈴鈴……”今年3月的一天,12355熱線急促響起。小強(化名)家長來電,聲音有些哽咽,“我兒子被迫休學,要自殺,我們到底該怎么辦?”
“別急,先穩(wěn)定孩子情緒,24小時監(jiān)護,盡快帶孩子做心理疏導。”生命比什么都重要,鮑萬平不敢怠慢,趕緊囑咐家長作出相應的防范。
第二天,小強一家人如約而至。經過仔細觀察,鮑萬平發(fā)現(xiàn)問題的根源在家長身上。原來,小強父母的關系不好,經常爭吵,在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下,他變成一個性格內向、不自信甚至頹廢的男孩。去年小強考上了外地一所中學后,因沒有朋友傾訴,加上家長的不理解,他的內心不堪重負,遇到問題就想到用跳樓自殺的方式來解決。學校為此作出讓他休學的處理。
每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個問題的家庭。要想解決孩子的問題,首先要解決家長的問題。鑒于此,鮑萬平給出建議:首先考慮轉學,讓孩子有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其次要改善夫妻關系,彼此尊重對方,避免在孩子面前爭吵;第三,要從心理和生理上關心孩子,耐心聽取孩子訴求。她再三勸導這對夫妻,只有夫妻關系緩和了,家庭和睦了,孩子的性格和學習才會變好,家庭才會走向和諧。
后來的日子里,他們一家人認真地照著鮑萬平的要求做,并定時向她反饋家庭情況?,F(xiàn)在,小強學習成績優(yōu)異,父母關系和睦,一家人正在外地旅游,小強還在微信里把快樂分享給了鮑萬平,并代表父母向她表示感謝。
困境學子躍龍門
中高考是每個孩子求學生涯中重要的關卡,歷屆考生中有20%左右的考生出現(xiàn)過或輕或重的焦慮,這些現(xiàn)象極容易導致孩子出現(xiàn)考前成績下滑、高考失利等狀態(tài)。所幸的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孩子開始認識到心理咨詢的意義和作用,而12355無疑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竇躍武是12355的總督導,也是省教育廳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今年4月份,老鄉(xiāng)邀請竇躍武為孩子小麗做考前心理疏導,幫助她達到最佳的應考狀態(tài)。竇躍武發(fā)現(xiàn)小麗內向、膽小、信心不足,還有輕度的抑郁,他對癥下藥,教給小麗深呼吸和肌肉放松的方法?!靶r候,每當父母帶你去游樂場玩耍,你高興極了……”竇躍武通過想象法,把小麗帶回快樂的童年,令她感到如釋重負,輕松許多。在接下來的咨詢中,竇躍武針對小麗的學習問題進行了一番引導后,小麗終于明白,模擬考試失分的關鍵在于問題把握不準、觀點不明確。因此,她客觀對待模擬考試,從中發(fā)現(xiàn)盲點及時補漏,綜合能力有了提升,最后以570多分的好成績考上北京林業(yè)大學。
有困難,找12355
一樁樁、一件件,付出的是心血,收獲的是感動。以上案件及事例,僅僅是12355熱線的一個縮影,事實上他們所做的遠比這多得多。
據(jù)團市委書記王棟介紹,12355是共青團中央權益部設立的專門面向青少年提供服務的熱線電話,是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和法律咨詢援助的綜合性工作平臺,工作人員可廣泛收集信息,及時掌握青少年思想動態(tài)、服務需求和社會敏感問題的輿情動態(tài),為他們提供多方面的服務,動員社會力量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引導青少年采取理性、有序、合法的途徑反映問題,有效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化解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促進社會和諧。
我市熱線服務臺自2005年9月開通以來,在團市委的領導下,由經過專業(yè)培訓的心理咨詢師、社會工作者擔任熱線服務的志愿者,幫助青少年及家長解決了幾百例關于厭學、網(wǎng)絡成癮、認知偏差、考試壓力、情緒困擾、親子關系等方面的求助,成功解決了2例有自殺傾向的危機干預個案。服務臺通過講座、團體輔導、個案、電臺、微課、考點服務等多種形式開展中高考服務,通過公益片和心理輔導開展留守兒童的關愛行動,拍攝了青春自護的安全影視作品,2018年開展的“陽光自護”項目服務了50所學校,覆蓋受益人群5萬左右。服務臺與市檢察院、法院聯(lián)手展開涉罪未成年人的社會調查、幫教、司法救助27例,其中涉案困境未成年人救助案入選最高檢、團中央未成年人檢察社會支持體系建設工作十大典型案例。如今,被稱為“解憂線”“希望線”“維權線”的12355青少年服務臺已成為團市委直接面向和服務青少年的一站式、綜合性窗口和平臺,“有困難,找12355”也逐漸成為廣大青少年和家長的共識。
記者 景秀紅 郭 璞 郭秀婷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