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市召開疫情防控新聞發(fā)布會

2022-05-11 17:13:00 來源:臨汾新聞網   瀏覽次數(shù):

新聞發(fā)布會現(xiàn)場

  臨汾新聞網訊 (記者 閆晏宏) 5月11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臨汾市疫情防控新聞發(fā)布會。市衛(wèi)健委副主任王好收,堯都區(qū)政協(xié)副主席、衛(wèi)體局局長武建斌分別介紹了堯都區(qū)一名無癥狀感染者應對處置情況和疫情防控相關政策。發(fā)布會由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樊如榮主持。

  武建斌介紹,該無癥狀感染者5月5日07∶41從西安北站乘坐D2502(02車16A)于09∶40到達臨汾西站。出站后,經救護車“點對點”轉運至集中隔離酒店,分別于隔離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5月5日、6日、7日)三次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5月9日,隔離第五天第4次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接到報告后,市、區(qū)兩級迅速啟動應急響應機制,扁平化指揮,快速開展核酸復核、流調等相關工作,在省、市專家指導下進行分析研判,確定為上海輸入無癥狀感染者。第一時間對高鐵站、轉運車輛、隔離酒店的環(huán)境及相關工作人員進行了核酸采樣,結果均為陰性。

  武建斌說,雖然堯都區(qū)出現(xiàn)1例無癥狀感染者,但該感染者從上海返臨后,出站即由救護車“點對點”轉運至集中隔離場所,無社會面活動軌跡,且新冠核酸CT值均大于35,已達出院標準,不具有傳染性,沒有社會面?zhèn)鞑ワL險,廣大市民不用恐慌。

  王好收介紹,我市目前疫情防控政策是科學嚴謹?shù)模埓蠹曳e極配合遵守。對省外入臨返臨人員,在繼續(xù)查驗48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的基礎上,對14天內有中高風險地區(qū)以及重點疫情地區(qū)旅居史的,第一落點管控,“點對點”接返,實施“14+7”集中隔離醫(yī)學觀察;對14天內有病例報告但尚未調整風險等級地市旅居史的,第一落點管控,“點對點”接返,實施“7+5”居家或健康驛站隔離醫(yī)學觀察;對其他無疫情地區(qū)旅居史的,在第一落點進行“核酸采樣+抗原檢測”,如抗原檢測為陰性,即采即走即追,不再“點對點”接返,核酸檢測結果出來之前居家或在駐地等候,間隔24小時再開展2次核酸檢測,即“三天三檢”,期間避免聚集,檢測結果為陰性的,可自由流動。對省內入臨返臨人員,省內無本土疫情地市的入臨返臨人員,持健康碼綠碼可在我市有序流動。有疫情的地市,分三種情況,一是對中高風險地區(qū)所在縣(市、區(qū))入臨返臨人員,實施“14+7”集中隔離醫(yī)學觀察;二是對14天內有病例報告但尚未調整風險等級縣(市、區(qū))入臨返臨人員,實施“7+5”居家或健康驛站隔離醫(yī)學觀察;三是對其他無疫情縣(市、區(qū))入臨返臨人員,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綠碼可有序流動。

  王好收還介紹,市衛(wèi)健委將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健康知識進萬家”活動。一是利用群防群控平臺,讓網格員成為宣傳員、微網格群里的每個人都成為家庭健康明白人。提高群眾健康素養(yǎng),增強責任意識、自我防護意識,引導全社會主動防疫、科學防疫,切實筑牢疫情防控人民防線。二是倡導各地各部門組建本地、本系統(tǒng)、本單位健康管理員、健康指導員隊伍,通過發(fā)放宣傳資料、開辟宣傳專欄、組織專題講座、進家入戶宣講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普及健康知識,廣泛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huán)保理念,讓權威健康知識走進千家萬戶,進一步提升健康知識宣傳工作覆蓋面和有效性。三是將“健康知識進萬家”活動與“三下鄉(xiāng)”、鄉(xiāng)村振興、文明鄉(xiāng)村(單位)創(chuàng)建工作結合起來,大力營造有利于“健康知識進萬家”工作的氛圍。四是依托計生協(xié)組織網絡和會員組織服務體系,動員各級計生協(xié)理事、會員、工作者和志愿者共同推進“健康知識進萬家”試點,并建立完善家庭健康促進工作機制。五是聯(lián)合教育部門、交警部門、文旅部門、城市管理部門、市場管理部門、工會、婦聯(lián)、共青團等加快形成上下貫通、整體聯(lián)動、合力推進健康知識宣傳普及工作格局。六是把“健康知識進萬家”與健康教育“六進”活動、愛國衛(wèi)生運動、國家基本公共衛(wèi)生服務項目緊密結合起來,共促“健康知識進萬家”。七是通過電視、廣播、報刊和官網、官微、地標建筑物LED屏、宣傳版面等平臺,大力開展健康科普宣傳,形成立體化宣傳格局。大力宣傳“健康知識進萬家”活動對提升群眾健康素養(yǎng)水平的重要意義,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擴大“健康知識進萬家”活動的影響力,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攝影 記者 魏華

校對 張晶 霍艷娟

     

責任編輯:姚建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