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點燈 點亮了浮山的每一所學校

2015-12-24 10:39:59 來源:臨汾新聞網

    臨汾新聞網訊 近年來,浮山縣教育局立足縣域實際,堅持“學前抓興趣、小學抓養(yǎng)成、初中抓習慣、高中抓提質、職中抓技能”的總體工作思路,深化教育改革,狠抓工作落實,注重內涵發(fā)展,有力地推動了教育教學質量大幅提升,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創(chuàng)新管理 做教育改革的推動者
    多年來,該縣教育局堅持把教育管理作為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重要抓手,不斷強化舉措,認真落實三個到位。
    辦學行為規(guī)范到位。堅持“免試、就近、劃片”入學,嚴把起始年級招生關,不隨意跨區(qū)、跨片招生,不隨意擴大招生規(guī)模,有效控制班容量,實行均衡編班;嚴格學籍管理,堅決控制學生無序流動。全縣中小學起始年級全部由局基教股統(tǒng)一編班、建檔,徹底取締了重點班、特長班、實驗班;規(guī)范教師從教行為,堅決制止了有償家教、亂收費、亂辦班等違紀現(xiàn)象;按國家課程標準開足開全課程,做到了“六堅持六不準”。嚴格控制學生在校時間和學生作業(yè)量,進一步減輕學生負擔。
    隊伍管理到位。堅持教師隊伍、校長隊伍兩手抓,全面提升隊伍素質。按照“面向全員、突出骨干、傾斜農村”的方針,加強省、市、縣、校四級教師培訓體系建設,對全縣中小學校長和教師實施全員培訓。同時,堅持公開招聘、特崗計劃、培養(yǎng)免費師范生等多形式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培訓機制。深入開展師德師風大整頓活動、師德師風主題教育活動、師德師風建設鞏固年活動等,樹立了一大批師德典型。
    寨圪塔中學教師岳琴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tǒng)職業(yè)道德標兵,東張小學教師張亞琴被評為全省十佳最美山村教師;堅持校長專題例會制、代課評課制、學習提高制、末位淘汰制,全面實行校長動態(tài)管理。制訂出臺了“三年大交流、當年小交流、特殊情況個別交流”的校長交流方案,自2010年以來交流調配校長70余人次。目前,校長隊伍基本實現(xiàn)了年輕化、知識化、專業(yè)化,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新活力。
    安全穩(wěn)定防范到位。始終堅持“安全為大,質量第一”的管理理念不動搖,成立了校園安全工作委員會,嚴格落實安全目標責任制、責任追究制、隱患排查整改責任制、“24小時無縫對接”等管理機制。認真落實安全能力“三化三建設”目標,持續(xù)深化“10項每日查、10個絕對不準、6個常演練、3個專項整治”的“1163”工程。積極組織配合公安、衛(wèi)生等部門,扎實開展上下學交通安全、食品衛(wèi)生安全、校園及周邊環(huán)境治安檢查,切實維護了學校安全穩(wěn)定,確保了學校安全零事故。
    注重實效 做課程改革的踐行者
    以“向課改要質量”為宗旨,出臺實施了整體推進課堂教學實施方案,建立四項機制,對課堂教學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這四項機制是:名師培養(yǎng)機制,大力實施“三名”工程,按時按計劃完成各個年度“三名”培養(yǎng)對象的推薦、培養(yǎng)工作,三年來共培養(yǎng)縣級以上名師百余人。教研交流機制,以城內6所學校為交流片區(qū),形成縣域內片區(qū)交流機制;與古縣、安澤結為縣級交流伙伴,定期進行教育教學研討活動,共享教育資源、前沿信息、發(fā)展成果,確保改革深入推進。教研員巡回工作機制,該縣教育局堅持教研人員包校蹲點制,教研人員深入教學一線,積極培育自己的課改典型,交流課改經驗,發(fā)揮輻射帶動作用,有力地促進了教學研究活動的深入開展。課堂改革機制,推行“明確目標,個性學習,合作展示,點撥探究,訓練提高”的“五步導學”模式。各學校立足本校實際,構建出適合自己的學案導學模式。如浮山三中的“三三四”教學模式、響水河中學的“一三五”教學模式等,全力打造輕負擔、快節(jié)奏、大容量的高效課堂。
    立足生本 做養(yǎng)成教育的引領者
    養(yǎng)成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既是一切教育的起點,又是一切教育的最終成果,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浮山縣著重突出三個重點。
    重點加強德育教育。結合學校實際開展感恩教育、禮儀教育等形式多樣的德育特色活動,加強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校校建立了學生心理咨詢室,積極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重點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為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各學校結合本地實際,充分利用自身條件,積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一是建立綜合實踐活動基地。如文昌小學的葫蘆種植基地,寨圪塔中學的藥材種植基地,喬家垣、槐埝、后交小學的蔬菜種植基地等,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大自然,體驗勞動和收獲的快樂。二是開展社會調查和社區(qū)活動。指導并組織學生參與到活動設計、開展、總結的全過程。學生們大膽構思,在課余時間進行了家鄉(xiāng)變化、浮山美食文化調查、浮山歷史名人等以班或學生個人為單位的社會調查活動,收集到了一些富有價值的資料。同時,學生們積極走入社區(qū),開展了法律宣傳、陪伴孤寡老人等活動,培養(yǎng)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意識。三是開發(fā)校本課程。各學校結合本地傳統(tǒng)和風俗,積極開發(fā)了剪紙、編織、面塑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課程,提高了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重點推進體育、藝術特色項目“2+1”工程。各學校全面落實“一課兩操一活動”,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大課間活動,確保學生每天鍛煉1小時,掀起校園健身活動的熱潮;充分尊重學生的智能差異和學生的選擇及愛好,加強研究,搭建舞臺,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藝術教育活動,滿足不同特長、不同興趣、不同層次學生的發(fā)展需要,為學生發(fā)揮特長、施展才華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和條件。
    培育特色 做校園文化的開拓者
    他們堅持“一校一特色”理念,狠抓兩個環(huán)節(jié),加強校園特色文化建設。
    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各學校通過生動的走廊文化、墻壁文化、宿舍文化,將學生一日常規(guī)、行為規(guī)范等相關知識圖文并茂、異彩紛呈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特別是立足當地實際深入開展《弟子規(guī)》入校園活動,通過“小手拉大手”,匯成《弟子規(guī)》經典文化家校教育合力。目前,全縣中小學校初步形成了“校校有亮點”的校園景觀。
    開展多彩文化活動。各學校因地制宜,大膽創(chuàng)新,紛紛開展了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如城關小學的“三鼓兩舞”,東張小學的禮儀操等內容新穎,北王小學的威風鑼鼓獨具地方特色,讓校園成為了孩子們個性綻放的大舞臺。
    臥薪嘗膽三年磨礪,披荊斬棘一路闖關。2014年,該縣順利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fā)展基本均衡縣督導評估認定,獲得了督導組專家的高度評價。如今全縣各中小學校園內書聲瑯瑯、歌聲陣陣、笑聲連連,師生以更加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迎接著燦爛明天的到來。(李振宇 王明娟

     

責任編輯: 吉政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日報晚報版、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