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蘭州網記者 劉瑞瑞
“馬曉東有‘特異功能’,別人都干不了的焊接難活,他總是有辦法解決”,提及蘭州西固熱電有限責任公司的馬曉東,曾經與他共事的同事總愛說這樣一句玩笑話。今年47歲的馬曉東,是蘭州西固熱電有限責任公司焊工培訓中心主任,工程師、高級技師,在焊接行當已經摸爬滾打三十多年的他,如今著書立說,將自己在焊花下所積累的“特異功能”,傳給了一批批的焊接工人。
“小時候,姊妹多,家里比較窮,偶然機遇下,進入了焊接這個行當,學習焊接的目的也就是為了討生活,給父母減輕些負擔”,說起干焊接這一工作的初衷,馬曉東說到,對于自己來說,想到以后要在社會立足,焊接無疑是一門謀生技術。起初,因為自己是零基礎入門焊接,對焊接工作并不了解,后來通過自己慢慢的了解,發(fā)現單位里干得優(yōu)秀的焊接師傅很受重用,從那開始,自己就暗下決心,要像師傅們看齊,把這項技術學精學好。
很多人都說焊工是“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辛苦活。雖然焊接作業(yè)又熱、又臟、又累,每天在焊花下連一件囫圇衣服也都穿不了。即便這樣,初入焊接這行的馬曉東,依舊想把焊接這門技術學精學好,求教經驗豐富的老師傅,不失為一種走捷徑的好法子。但,在八十年代有這樣一句話叫“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這讓馬曉東清醒地意識到,要想在焊接領域出類拔萃,自己就必須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而要想成為復合型技能人才,就必須站在先進技術的最前沿。
在工作中,他不放過每一個砂眼、不忽略每一條裂紋。他先后自學了《金屬材料學》《焊接工藝學》《焊接熱處理》等專業(yè)書籍,并緊密結合實踐不斷摸索、總結提高,最終練就了一手過硬的焊接本領。2003年,馬曉東代表甘肅省參加全國總工會、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單位聯合舉辦的全國職工職業(yè)技能大賽。他憑借精湛的技藝和良好的個人素質,獲得了全國焊工工種第一名。
“工匠精神是一種傳承,是一種對焊接工作的負責,即便是個大難題,別人都說干不了,自己哪怕想破頭也要把它解決掉”,就是堅持著這樣一種信念,他攻克了焊接技術領域的多項實際操作上的難關,他撰寫的論文《培養(yǎng)焊接高技能人才打造焊接培訓精品牌》榮獲“改革開放30年優(yōu)秀學術成果”一等獎,《A335P91鋼焊接工藝與操作技法》攻克了此鋼種焊接理論和焊接實際操作上的難關。他在鎢極氣體保護焊、熔化極氣體保護焊、焊條電弧焊、單面焊雙面成型操作技術精絕。先后榮獲中華技能大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電力楷模、全國技術能手、中央企業(yè)十大杰出青年等榮譽,并使“國家級技能大師馬曉東工作室”和“甘肅省技能大師馬曉東工作室”落戶蘭州西固熱電有限責任公司。
焊接是個技術活兒,會焊容易,焊好卻難,要焊出精品就更是難上加難。尤其在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的今天,以耐心、嚴謹、專業(yè)、精益求精為內涵的工匠精神依然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這一點,馬曉東十分清楚。他更明白,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將自己所掌握的技術傳授于人,才能讓工匠精神綻放光彩。近年來,在他的主持下,公司焊培中心共對外開班30多期,培訓1500多人次。其中農民工近700多人,初、中、高級工鑒定100多人,技師高級技師培訓鑒定180多人,如今,60多人已經成為了焊接領域的高級技師,100多人在各單位成了骨干力量。
責任編輯:席沛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