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年前的古跡圖見證洪洞萬安變遷

2016-01-13 10:59:04 來源:臨汾新聞網(wǎng)

    “地圖就像是一個地方的全景照,從中可以看到每片區(qū)域的規(guī)劃、變化”。近日,洪洞縣萬安鎮(zhèn)村民陳保子向記者展示了一張64年前的萬安文物古跡圖,地圖由外圍到內(nèi)部,繪有已經(jīng)被拆除的古城墻、寺廟、牌樓等,見證了萬安的發(fā)展變遷。

    走進萬安古鎮(zhèn)

    萬安古鎮(zhèn)被稱之為龍鳳城池之地,遠望像一只船,俯瞰是一座美麗的鳳凰城。萬安古鎮(zhèn)之名是由原姚建、國家堡發(fā)展演變而來。萬安古鎮(zhèn)的古建筑眾多:樓牌塔殿、祠臺塘園、城橋亭泉、樹洞燈桿、學獅琉當、渠宅碑坊、街池廟店;庵觀寺院、舜王安樂廟、娥英娘娘廟、龍祥觀、千佛庵、法云寺、玉皇廟等;勝俊花園姚商院、鐵裹門旗桿院、山水渠坡兒院、劉家三宅牌樓院、新院中院五門善院;東門外有五連烈士碑樓,曾授皇封的“累代恩榮”四室崇封”的石碑樓和風俗樓。

    萬安村及周邊存有大量古跡,村西有內(nèi)溝、廖天洞古城佛國勝境之地;村東南有高入云霄的“文風古塔”與村西北方的“無影塔”遙相呼應;村中有遙相呼應的南北“七大灣”與南北“燈山樓”,過路戲臺及“八大觀音菩薩廟”。

    老人收藏地圖

    “我們生在萬安,成長在萬安。在這片土地上,我們對萬安的前世了解幾何?數(shù)十年前,我收藏了一張老地圖,與如今的發(fā)展對比,讓我感觸頗多,現(xiàn)在萬安村的好多文物古跡都已被拆除,留在人們心里的只是記憶,孩子們只能在老一輩的描述中,了解歷史?!标惐W咏榻B,這張地圖對他有特殊的意義,也正是因為這張地圖,一直激勵、鼓勵著他學習研究本地古文物古跡。

    陳保子告訴記者;正是因為有心人為萬安的無私貢獻和付出,才讓大家看到了眼前的地圖。地圖真正的主人名叫劉寶山,他生前熱愛古文化,一直在蒲縣文化館工作,后來擔任萬安文物保養(yǎng)站的站長一職,退休回到家鄉(xiāng)后,便開始想著為家鄉(xiāng)做一些事情,我與他非親非故,因為投緣信任,他把生前自己辛苦工作記錄的一些東西委托我保管。在我看來,這張地圖比金銀還要貴重?!?/p>

    地圖背后的故事

    “退休返鄉(xiāng)的劉寶山已是花甲之年,老人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他要畫萬安古跡分布圖。劉寶山認為,作為萬安的村民,讓后輩兒孫了解并牢記這座古城鎮(zhèn)的歷史是他的責任。為了更精準地探尋古跡的分布,他開始外出尋找在萬安居住的老人們,隨著老人們講述的內(nèi)容,慢慢地還原著古跡分布的精準位置?!?/p>

    陳保子說,老人們所講述的,劉寶山當時有聽過的,也有沒聽過的,這些模糊的信息他不會采用,唯一的辦法就是查找資料進行對比。

    陳保子介紹,劉寶山小學畢業(yè),文化程度不高,但好學認真,從小對文物知識感興趣,對自己后來就職的工作熱愛到了如癡如醉的境地。劉寶山雖然在蒲縣上班,但一心想著家鄉(xiāng)萬安,每天除了工作外,業(yè)余時間就是研究、查閱家鄉(xiāng)的古文化,做了大量的筆記。退休后,劉寶山經(jīng)過不懈努力,繪制了萬安文物分布圖,還經(jīng)常找來紙片自己搭建模型,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萬安。

    萬安文物古跡多

    “由于劉寶山文化程度不高,地圖中難免有一些錯字?!标惐W诱f,劉寶山在地圖上所標注的古跡分布,少部分還存在,百分之九十的早已消失在歷史的煙塵里,但老人記錄得特別詳細,包括已經(jīng)被拆除的古跡從何處得知,都記載得非常詳細。

    從地圖整體上看,古鎮(zhèn)坐北朝南,呈金字塔的形狀,外圍由城墻包圍,城墻的每一個拐點都是直角,城中有一條主大街,其大街小巷縱橫交錯十分有序。圖中記錄:在戰(zhàn)略詞中一句“以少勝多”就說明了萬安為保漢朝江山,衛(wèi)青與霍去病二將在萬安練兵,總部內(nèi)有四道通門,通達四面八方各地,第一層深兩丈,第二層深8丈,洞寬5尺,高7尺,每隔5尺有一個5尺大的小土窯,是駐兵之地,洞中有井,有做飯洞等。

    記者看到,歷經(jīng)幾十年風雨,地圖已經(jīng)泛黃,圖上所標注記載的萬安村內(nèi)外寺廟情況。據(jù)不完統(tǒng)計有12座大廟、15座小廟、15座名樓、12座名殿。同時,大小廟會接連不斷,全年唱大小戲34臺,計108天,更有規(guī)模宏大的兩次物資交流大會,熱鬧非凡,盛況空前,因此萬安村也聲名遠播。

    陳保子說:作為土生土長的萬安村民,這座古鎮(zhèn)留給我很多的記憶與懷想,我拿出這張古地圖,是想讓大家知道劉寶山老人為我們?nèi)f安所作的貢獻。”

    對于這張萬安文物古跡分布圖,陳保子珍愛有加。“這張地圖是劉寶山老人留下來的,一定要保存好、管理好,并讓其流傳下去,教育年輕人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p>

記者 王隰斌 丁瑩


     

責任編輯:張茜

版權(quán)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日報晚報版、臨汾新聞網(wǎng)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自媒不得轉(zhuǎn)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quán)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