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克服問題,改正缺點,讓自己更美,從而不斷提升自我,而要做到這一點,黨員干部必須善于常照“鏡子”正“形象”。
常照“信念之鏡”以強根基。立起心中的明鏡關(guān)鍵要做到“三清”:一是政治上清醒。必須自覺加強理論學習,不斷改造主觀境界,提高政治鑒別力,對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心里要清楚明白。二是靈魄上清靜。只有做到清心寡欲,平心靜氣,不為浮名浮利和酒色財氣所惑,守得住清貧,才能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專心致志。三是思想上清掃。以心鏡照自己,也須常常擦拭思想的“灰塵”。人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人的行為,思想上有多遠,就得走多遠。
常照“紀律之鏡”以知對錯。畏法度者最快活”,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我們要以紀律為鏡,以身作則,模范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和各項規(guī)章制度,常常照照自己偏了沒有,錯了沒有,使思想上不長毛,言語上不過失,行為上不違紀。
常照“典型之鏡”以明方向。榜樣就是標榜,就是方向。英雄人物和先進典型,具有強大的輻射效應(yīng),是一種無形而有力的引導力量。焦裕祿、楊善明,以及“村官”高香銀等一批黨的好干部,雖然離我們遠去,但他們心系群眾,兩袖清風的光輝形象永遠活在人民心中。我們要以他們?yōu)榘駱?,校正人身航向,不斷完善、提升、超越自己?/p>
常照“群眾之鏡”以正形象。廣大人民群眾是黨員干部作風形象的一面鏡子。最有權(quán)評價工作的成敗,你是否稱職、是不是合格,干得多與少,成績大與小,表現(xiàn)優(yōu)與劣,群眾心中有桿秤。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群眾的監(jiān)督之中。你若持身不正,辦事不公,律己不嚴,總有一天群眾會把你請下臺。為此,筆者認為,要經(jīng)常深入基層,走近群眾、體察民情、了解民意,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把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唯有這樣,才能真正贏得口碑,贏得人民擁護和稱贊。 (董三剛)
責任編輯: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