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大年初六,記者拜訪了襄汾縣79歲的鄉(xiāng)賢劉春澍。
在這闔家團圓的幸福時光里,精神矍鑠的劉春澍正和一家老小圍坐在一起重溫《劉氏家訓》。他讓孩子們誦讀《弟子規(guī)》,勉勵子孫們發(fā)揚先輩的光榮傳統(tǒng),多做有利于國家、有利于民族、有利于社會的公益事業(yè),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發(fā)揮自己的光和熱?!皭埸h愛國是為國盡忠的基礎”“干好本職工作、管理好家庭就是為國家作貢獻”“贍養(yǎng)老人是孝,陪老人聊天是孝,把本職工作做好讓老人放心是孝,培養(yǎng)教育好下一代讓老人欣慰也是盡孝……”大家圍繞“如何對國家對父母盡忠盡孝”這個話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劉春澍是襄汾縣南賈鎮(zhèn)大柴村人,劉家五代8人從事教書育人工作,是不折不扣的“教育世家”,受到十里八鄉(xiāng)鄉(xiāng)親們的尊崇。
劉春澍的爺爺劉緒先,不僅從教多年,而且熱愛中醫(yī)事業(yè),免費給父老鄉(xiāng)親們看病,幫助無數患者解除和緩解了病痛。同時,他對中華戲曲情有獨鐘,幫助本村李萬金戲班“打娃娃”(培養(yǎng)梨園弟子),并慷慨資助該戲班1000元大洋,讓其添置戲裝和道具,受到襄汾戲曲界的稱贊。
劉春澍的父親劉鑒三是大柴村的第一位大學生,1945年日寇投降后在臨師任教,是臨師名師“三劉二鄧”(劉佛珊、劉鑒三、劉硯清、鄧穎才、鄧相唐)之一;1951年,榮調至省城太原,創(chuàng)建了山西省戲劇研究所,并任該所首任所長。他創(chuàng)作改編的蒲劇《燕燕》,由王秀蘭、筱月來主演,唱紅了首都北京,并到天津、石家莊等地巡回演出,還遠赴朝鮮前線,進行慰問演出。他創(chuàng)作改編的《墻頭馬上》《文嫣》《回荊州》《屈原》《調寇》《十五貫》等劇本唱紅了三晉大地。
受到良好家風的濡染,劉春澍本人于1962年(18歲)參加了教育工作,一干就是42個年頭。退休之后,又應邀赴興華高中任教,一干又是9年。他在公、民辦兩類學校連續(xù)從教51個春秋。古稀之年,定居于襄汾縣城,仍桑榆未晚、余熱生輝,擔任著縣關工委“五老”宣講團成員、縣戲劇家協會特約編劇、縣作家協會特邀顧問、縣三晉文化研究會理事等職。如今藏在柜子里的8000冊圖書,記錄著他年輕時的讀書歲月,而一摞摞證書和等身的著作,則可以清晰看到他年輕時躬耕教苑、上下求索的身影。
從小就聞著氤氳的書香,受到父親的言傳身教,劉春澍的兒子劉志航、女兒劉翡翠也成為光榮的人民教師,兒子在臨汾二中任教,女兒則在襄汾汾城中學任教。受教書育人精神感召,在堯都區(qū)賈德鎮(zhèn)柴村小學任教的老師任靖芬也走進了這個和睦的家庭,成了這個家的兒媳婦,讓優(yōu)良家風得以賡續(xù)。長孫女劉冰潔和次孫女劉冰晶長大成人后也進入教育部門工作,她們業(yè)務扎實,工作勤懇,受到單位同仁的肯定。
劉志航說,父親教給他們的不只是詩書傳世、家訓家風,還用言教、身教告訴他們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如“業(yè)精于勤、肯于吃虧”便是其中重要的一條。晚輩們都熱愛本職工作,且小有成績。但是都不與人爭,不論是非,始終保持著敦厚樸實的本色。他們恪守《劉氏家訓》中“溫良恭儉、誠實守信、安守本分、尊老愛幼、和睦鄉(xiāng)鄰”的箴言,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實實辦事,勤勤懇懇奉獻社會,光明磊落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采訪結束時,劉春澍告訴記者,眼下他正在籌備編輯出版《五代翰墨情》一書,將劉氏一家五代11口人的詩文整理匯編,對家族的家學家風家教進行傳承和弘揚,將“書香門第、孝悌之家”的文明風尚輻射到全村、全鎮(zhèn)、全縣……
記者 郭璞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