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臨汾人 我為你推薦

2016-05-19 10:36:31 來源:臨汾新聞網

  臨汾新聞網訊 策劃語:

  我們的城市,景點眾多,歡迎全國各地的游客來此旅游觀光;我們的歷史,悠遠厚重,歡迎全國各地的學者來此追訪探尋;我們的美食,獨一無二,歡迎全國各地的“吃貨”來此嘗鮮品味;我們的市民,熱情好客,歡迎全國各地的朋友來此共聚一堂。

  5月19日是一年一度的中國旅游日。臨汾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做好了準備,歡迎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做好了準備迎接夏季旅游高峰期的到來!臨汾有四百多萬百姓,每一個人都是東道主,每一個人都愿意為自己的家鄉(xiāng)推薦點贊。如果你到臨汾來,熱情好客、淳樸善良的臨汾人愿意為你推薦這座古城的最美風光!歡迎你到臨汾來!我是臨汾人,我為你推薦。

  策劃人 楊全

    一捧泥土攥出厚重文明

    邂逅古城文脈 平陽處處覓鄉(xiāng)愁

  山西省2016年旅游發(fā)展大會主辦城市評選活動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一路過關斬將挺近半決賽的臨汾,正以她獨特的內涵,迎接著三晉父老乃至國內外游客挑剔的目光。

  熱情奔放、豪邁恣肆的威風鑼鼓喚醒漂泊他鄉(xiāng)游子的尋根旅程;有“東方芭蕾”之稱的蹺功,在展示蒲劇藝術厚積薄發(fā)的同時,完美詮釋了根植和發(fā)源于這片熱土、滲透著民族歷史積淀的民間藝術的無限魅力。

  如果說老宅承載的是人們連綿不絕的鄉(xiāng)土情結,那么,分布于各縣(市、區(qū))的古村落無疑讓我們依稀可以觸摸那淡淡的美麗鄉(xiāng)愁。

  丁村,這個填補中國歷史空白的小村莊,向世界宣布:丁村人介于北京猿人和山頂洞人之間,填補了距今23萬年至1.3萬年間中國古人類活動的空白,直接反駁了“中國文化西來”的論斷。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丁村民居,風格典雅獨特,布局錯落有致,從唐迄清,各個朝代、各種類型的建筑都能在這座文物寶庫中找到樣本,是北方漢民族四合院建筑的典型標本。

  如果說古村落是我們文化的瑰寶和根植所在,那么汾西縣師家溝,這個興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的清代窯洞民居群,憑借其奇特、典雅的造型,在清朝就享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譽。正房、客廳、偏房、過廳、書房、繡樓、賞月房、門房以及工仆馬廄等用房一應俱全,木雕、石雕、磚雕,斗拱、雀替、掛落、棟梁、照壁、柱礎石、匾額、簾架、門罩相得益彰。沒有紅燈高懸,沒有彩旗獵獵,但寧靜、自然、古樸的師家溝,一直被看作是北方民居的稀世孤本。

  而襄汾縣汾城鎮(zhèn),至今保持著我國縣級城市建筑的布 局方式,署衙、學宮、倉儲、寺廟、店鋪、民居、塔、樓、橋梁等不同類型的建筑一應俱全。這個以豐富的明清建筑和文化遺存為標志,以農耕文化區(qū)的民俗文化內涵為特質,在全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中煜煜生輝。

  如果說古戲臺演繹了民俗風情,凝固了戲曲文化和歷史,那么完整保存和分散在我市的5座元代戲臺,更能訴說滄桑背后沉甸甸的戲曲史。先輩們波瀾壯闊、哀婉纏綿、忠孝節(jié)義的故事在這里粉墨登場,每臻絕唱。置身昔日人聲鼎沸的古戲臺前,雖然戲曲落幕、演員作古,但我們耳畔仍回響著延續(xù)了數(shù)百年的低吟淺唱。我們更能在潛移默化中,親身感受到金元時期作為僅次于大都北京的平陽,昔日的繁華和文化的昌盛。

  如果說古城墻呵護了多少代人賴以生存的空間,匯聚了先輩們的悲歡離合,寄托著老一代人對歷史的家園情懷,那么我市依托古城墻改建修建的古城公園,則能讓我們在青磚縫隙間重新觸摸和找回城市曾經的光榮與夢想,更是一種慰藉和期待。一旁名人廣場上的歷代平陽名人簡介,更能讓人透過歷史的風塵,閱盡臨汾的物華天寶人杰地靈,領略帝堯后裔們敢叫日月?lián)Q新顏的豪邁氣度。

  在臨汾,無論是我們始終眷戀的布鞋土布,還是厚重典雅的青銅器,無論老藝人漸成絕響的傳統(tǒng)曲藝,還是雙手舞動百萬雄兵的皮影戲,無論用料考究的晉做家具,還是惟妙惟肖的刺繡,總能讓你親身感受到一座擁有四千多年文脈涵養(yǎng)的古城的獨特魅力。

  你看,對折的紅紙,伴隨著剪紙藝人的手起剪落,片片碎紅飄落處,鬼斧神工的剪紙作品躍然指尖,出神入化。

  那歡快激越的花鼓,那驚險動魄的獅舞,那綿延幾千年的走親習俗,無不體現(xiàn)著這座城市的厚重。即便隨手拿起一張浸透歷史風塵的平陽木版年畫,連帶麻箋的制作工藝似乎也在訴說著臨汾作為金元時期全國雕版印刷中心的輝煌。

  你嘗,那綿柔醇馥、回味悠長的白酒,早已征服人們挑剔的味蕾,深深鐫刻在無數(shù)人的記憶深處,不經意間勾起甜美的回憶。

  那每家廚房必不可少的米醋,早已從飯桌延伸到衛(wèi)生、保健方面,在帶來健康的同時,其散發(fā)著的特有沁香總能令品味生活的人們垂涎欲滴。

  你聽,大槐移民入云的哭聲早已煙消云散,幾近干涸的眼淚也早已化做新的悲歡。而今大槐移民歷史記憶的粼光,仍然穿越了遼闊的空間和悠邈(miǎo,)的時間,將懷戀的氛圍釀造成常憶常新的朦朧詩卷,引得海外游子們不辭勞苦遠道而來。

  那與黃河一起咆哮的嗩吶,那源遠流長的帝堯傳說,那飄逸空靈的臨汾民歌,那構成詩歌音樂美的《平水韻》,那種如洪水開閘奔瀉而出山呼海嘯的快感,那種似百鳥爭鳴竊竊私語的舒緩,總能給閉上眼睛的你帶來無盡享受。

  回過頭來,我們能夠驚喜地發(fā)現(xiàn),古城大地兩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隨手的一捧泥土都能攥出文明的汁液,平陽大地處處都是傳統(tǒng)文化的不二秀場,這些無疑都是對四千多年前“地中之都、中土之國”最好的贊譽和注腳。

  來吧,發(fā)端于臨汾的《平水韻》定能獻給你牽腸掛肚的婉約詞抑或魂牽夢繞的豪放詩;發(fā)聲于帝堯之都的最早民歌《擊壤歌》定能為你譜出雅俗共賞的黃鐘大呂;在迷胡亂彈膾炙人口的唱詞里體驗“角兒們”充滿江湖的傳奇……記者 盧凱

    “城市名片”塑造大美臨汾

  “如果有游客問我‘臨汾名片’是什么,我會告訴他那太多了。”5月17日中午,家住城區(qū)華州路的左通軒告訴記者,他會優(yōu)先推薦鑼鼓大橋。

  左通軒今年39歲,小時候家住汾河以西的劉村鎮(zhèn),要想進城,就得過一座小橋,而每次過橋時他都會緊緊抓住母親的手,害怕掉下去。鑼鼓大橋的前身是馬務橋,后重修過幾次,直到幾年前才重新修建了現(xiàn)在這座壯觀大氣的鑼鼓橋。”左通軒說,他現(xiàn)在住在華州路,但只要有時間就會到鑼鼓大橋上去看看,看一看這座橋的莊嚴大氣,想一想這座橋發(fā)生的巨大改變,摸一摸橋頭的石刻鑼鼓,自豪感油然而生。

  近年來,我市加快城市建設,尤其是城市的橋梁建設,繼彩虹大橋、鑼鼓大橋外,還修繕了臉譜大橋等極具特色的橋梁建筑。

  家住五一東路的王勇每天都會經過臉譜大橋,對這座大橋十分喜愛。“我感覺應該向游客推薦一下咱們的臉譜大橋,世界上的橋很多,但由3581個戲曲臉譜組成的大橋只有這一座,很有看頭?!蓖跤抡f,臉譜大橋是我國首座展現(xiàn)戲曲文化的橋梁,是把城市建設和歷史文化相結合的標志性建筑,是“臨汾名片”的最佳選擇。

  “臨汾的橋,美在‘文化’,其他城市也有橋,也很大氣、高科技,但不見得有文化,不管是鑼鼓大橋,還是臉譜大橋,都和臨汾的文化息息相關,所以我建議游客們,如果來臨汾,這兩座橋都應該去看一看,走一走,感受一番臨汾文化的底蘊,定會不虛此行。”家住財神樓北街的牛建設告訴記者,在他看來,臨汾的橋好,廣場也同樣好,尤其是九州廣場、廉政廣場等真該作為“臨汾名片”,給游客們展示一番。

  “我平時喜歡騎自行車,九州廣場建好后,我經常去那里玩,這雖然是一座普通的廣場,但極具文化氣息,給人一種厚重的感覺?!迸=ㄔO介紹,和九州廣場比起來,廉政廣場似乎更加莊嚴肅穆,尤其是廣場中間的那個大鐘,時刻給人一種“警鐘長鳴”的感覺,在警惕世人的同時,為這座城市增添了一個靚麗的人文景觀。

  記者 楊全

    臨汾公廁天下無二

    臨汾“如廁”絕不遭遇“尷尬”

  走在臨汾街頭,不管你是本地人還是外地的朋友,你會發(fā)現(xiàn)不少設計成鳥巢、元寶、憤怒的小鳥、大院的建筑。這些并不是旅游景點,而是臨汾獨具特色的“星級”公廁。

  “星級”公廁并不是吹的!很多市民朋友談起了他們對臨汾公廁的“各種情懷”。

  說起這些公廁,市民李宏盛可謂感概萬千:如廁是關系每個市民切身的問題。去一個沒有異味、沒有飛蟲的廁所如廁和一個臭味蔓延、蚊蟲亂飛的廁所如廁,那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感受。在臨汾,如廁是一種享受,廁所干凈整潔,室內環(huán)境更是別具匠心。毫不夸張地說,臨汾公廁絕對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p>

  一句臨汾公廁好,也道出了市民曹進平對臨汾公廁的感受。曹進平常常出差,每每去外地令他最頭痛的就是如廁,在外地如廁花錢不說,惡劣的如廁環(huán)境更是令他作嘔。所以,他對臨汾的公廁引以為榮。

  “我常對外地的同事、朋友說,你們想想看,我臨汾家鄉(xiāng)的公廁都如此得好,那么臨汾的景區(qū)和城市周邊環(huán)境能差嗎?’城市建設好比是面子,那么,臨汾的公廁好比是‘里子’。里外都好,作為臨汾市民才真是一種榮耀?!辈苓M平如是說。

  隨后,記者又采訪了多位市民,他們對臨汾公廁的見解類似,那就是“真干凈、真整潔、真享受”造型設計無一雷同”室內無異味、室外無亂象”器具陳設講究”邊角旮旯一塵不染”……這些均來自市民對我市公廁的評價。

  從2008年到現(xiàn)在,臨汾市區(qū)已建成標準化公廁73座,而且都是免費供市民使用。說實在的,使用干凈整潔的公廁,不僅是每個臨汾市民的福氣,更是每一位來臨汾觀光游客的福利。游客來臨汾,絕對不會遭遇如廁“臟、亂、差”的尷尬。

  記者 祁欣




     

責任編輯:張茜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日報晚報版、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

相關閱讀

    本文暫無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