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腔熱血播灑在希望田野上

2014-09-04 08:16:58 來源:臨汾新聞網   瀏覽次數: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心需要保持狀態(tài)才會產生價值?!边@是洪洞縣趙城鎮(zhèn)疙瘩村學校校長張吉平經常說的一句話。

張吉平,女,漢族,1971年生,1988年開始從教至今,多次被市、縣、鄉(xiāng)教育部門評為先進教育工作者、優(yōu)秀班主任、模范校長等榮譽稱號,在教學管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被百姓親切地稱為“鄉(xiāng)村最美教師”。

趙城鎮(zhèn)疙瘩村學校始建于1957年,是一所全日制單軌完全住宿制小學。2009年張吉平擔任校長以來,學校通過積極開展教科研,反思自己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在許多問題上突破了陳舊的辦學思路,找到了新的生長點。該校在課堂教學改革中,加強了學校的凝聚力,教師在同一個課題的目標下,各自承擔一定的任務,既有競爭又有合作,逐步形成了“教師樂于教、學生樂于學習”的良好校風。

學貴有恒,管理亦然。張吉平為進一步加強師資力量建設,采取切實措施,鼓勵中青年教師做“研究型”教師成為學科帶頭人,大力促進青年教師成長,全面提高教師整體素質水平。張吉平克難攻堅,多方運作,盡可能地為教師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使教師的潛能得到充分發(fā)揮。如今教師不再像以前一樣,單腿走路,照本宣科,而是從實踐中運用理論,又用理論指導實踐,相互完善,促進教育朝著理性的方向較快發(fā)展。

在日常的實驗教學管理中,學校通過富有趣味的科學實驗,充分展示學生的才能,自發(fā)地理解知識,掌握探究的方法。學校要求教師只要是實驗教學,就必須在實驗室或校園試驗田進行,讓孩子們接受大自然美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從小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高尚品德,讓學生感受實驗的魅力和教師的愛心同在,讓他們學會在感恩中前行。

在教學示范、培養(yǎng)教師隊伍專業(yè)化發(fā)展的道路上,張吉平認為,校本教研、崗位培訓和課題實驗是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2013年5月,她申請了由該縣組織的課題——小學生數學學習發(fā)展性評價,著重抓好三個層次,即學科帶頭,教學示范,骨干教師——再提高、再發(fā)展,青年教師——崗位學習,加速成長。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要以老帶新,新老結對,加速青年教師成長,制作成長記錄冊并做到“五個一”要求:每學期一節(jié)教學公開課、一節(jié)班會公開課、一篇教學設計、每學年一篇教學論文、一篇工作總結。

一分耕耘之后必然有一分收獲,五年來該校連續(xù)被評為趙城鎮(zhèn)中心校先進單位。為了鼓勵師生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才藝,挖掘學生才能,該校經常開展多種娛樂活動,張吉平每次都給學生頒發(fā)多種表彰及獎牌或證書甚至獎金。

張吉平不斷摸索有利于教學的因素,在上大學的兒子指導下,她硬是靠超人的毅力和鉆研精神,學會了電腦打字、復印、傳真、掃描等技術,并且將學校的電腦聯上了網,把在校教師建立了一個QQ業(yè)務群,以便讓大家及時溝通聯系。她每辦一件事都要細想千萬遍,對學校有啥好處、對經費開支節(jié)省多少、對成績提高多少、對工作效率提高多少。唯獨沒有考慮過對自己多大好處,愛心讓她忘記勞累,記住了奉獻。

人常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同樣,成功的女人背后也有一個無私奉獻的丈夫。張吉平的丈夫李智林原是一名技術焊工,搞暖氣安裝生意,為了支持妻子的事業(yè),他放棄了大城市的聘請,只能在附近承包些零星小活干干。學校面積大,與古廟在一起,一個女性晚上單獨出去檢查校園安全總有些害怕。為了徹底杜絕安全隱患,張吉平又做通丈夫的思想工作,動員丈夫一起住校,多年來“安全校園零事故”的效果與張吉平以校為家、以生為本的付出是分不開的。丈夫常常這樣說:“學校經費緊張,大小零活就得出錢雇人,我燒鍋爐、拉煤,甚至打掃衛(wèi)生、掃雪、運送垃圾、修門窗、鎖子、刷涂料等雜活都干,有時候也陪她家訪,開會接送,一是能節(jié)省開支,二是為妻子分憂。吉平是典型的工作狂,只擔心她把身體累垮,所以我就只能多付出一點吧。”丈夫的話,總是讓女強人張吉平落淚。

去年,有一位家長的兩個孩子都在該校念書,妻子出現病危急需住院,丈夫必須伺候身旁。情急之下,他們把兩個孩子交給張吉平管理,在學校吃住了一個多月,家長出院后十分感動。該校一位班主任動情地說,鄉(xiāng)村教育不比城市教育那么規(guī)范,在張吉平校長的手里常常有一些家長常年在外打工,往往是上學年的費用,下學年才補上,遇到這些情況,張吉平校長總是讓丈夫先墊上?!盀榱藢W生的一切,一切都是為了學生”,已成為張吉平的生活準則。

張吉平在教育生涯中也有過深深的遺憾。城市教師一般不來農村受苦,導致師資力量缺乏專業(yè)化,不能夠開足開全課程,從這一點上說,農村孩子還不能與城市孩子平等接受教育。為此,張吉平以發(fā)展的目光,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順民意、知民情,增添了疙瘩村幼兒園,這一舉措既讓小學部生源得到了保障,又讓鄉(xiāng)村孩子就近入學落到了實處,為村民外出打工也提供了便利條件。

張吉平以一個教育工作者的愛心、責任、敬業(yè)精神、專業(yè)素質和超前的教育理念,把圪塔村學校推上一個良性發(fā)展的軌道。她將繼續(xù)耕耘在這片土地上,讓嬌嫩的生命之花綻放在希望的田野上。                                                             記者 劉晚

     

責任編輯:柏東麗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日報晚報版、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