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詩人斯蒂文森在《點燈的人》一詩中這樣寫道:每天太陽落下后,李利扛著梯子,把街燈一一點亮。柔和的光,照亮了孩子們前行的道路,也照亮了他們純真的心靈。如同詩中的主人公一樣,市第一小學教師景瑜一直在用心做一個“點燈的人”,從事教育工作二十年來,她把滿腔熱血與智慧灑在了三尺講臺,使這塊兒沃土上的花兒茁壯成長、競相綻放。
1995年,初登講壇的景瑜年僅18歲,在其他老師眼中,她還是個孩子。但她人小志大,為保證每節(jié)課的質(zhì)量,她起早摸黑,刻苦鉆研,虛心向身邊的老師學習,渴望汲取每一滴成長的養(yǎng)分。在亦步亦趨地進行課堂教學中,她漸漸地融入了自己的感悟,教學思路日漸明晰,逐步形成了“以讀為本,扎扎實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教學思路。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shù),再好的教學總有不足的地方,有需要進一步改進、優(yōu)化的地方。為了減少遺憾,景瑜在工作中不懈追求,勇于創(chuàng)新,不斷探索出了“以讀為主、讀寫結(jié)合”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把這種情感體驗再由寫的方式體現(xiàn)出來,將讀與寫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使每一個學生都潛心會文,實現(xiàn)對文本深層理解,她的這一教學方法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多年來,景瑜始終堅持“不備課不上課”的原則,堅持上好每一節(jié)課,力求讓學生每節(jié)課都有收獲,不浪費有限的教學時間,提高學習效率;認真進行作業(yè)批改和自習輔導,保證學生學習知識的落實,從而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不斷反思,不斷提高。正是因為這樣的教學態(tài)度和敬業(yè)精神,多年來,景瑜所帶班級的語文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一花獨放不是春。在工作中,景瑜非常關(guān)心青年教師的成長,她以身作則,自覺端正師德、師風,嚴格執(zhí)行各種規(guī)章、準繩,使上墻的制度、規(guī)定不流于形式,用自己的言行做好典范。教學中,通過“聽評課、互聽互評、兩人合上一課”等方式對青年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指導,使他們的課堂教學有了很大的提升。
春華秋實,天道酬勤。多年來,景瑜多次獲得了模范班主任、教學能手等榮譽稱號。2001年,她參加全市運用電教教材和多媒體課堂教學大賽獲得一等獎;她在市中小學教師達標創(chuàng)優(yōu)四級賽講活動中榮獲一等獎;她撰寫的論文在全市小學語文第三屆年會上被評為一等獎;2003年在山西省中師附小教育研究會首屆CAI課件比賽中獲得一等獎;論文《淺淡小語低段作文中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在山西省中師附小教育研究會論文大賽中獲得二等獎;2011年參加第四屆全國教師語言文字基本功大賽,榮獲一等獎等。
記者李衛(wèi)紅
責任編輯:席沛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