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寧外語教師王玉平 拄著雙拐攀登人生新高度

2015-09-10 09:58:59 來源:臨汾新聞網   瀏覽次數(shù):

他拄著雙拐攀登人生新高度

——記第六屆全國中小學外語老師園丁獎獲得者、市道德模范、鄉(xiāng)寧一中教師王玉平

    臨汾新聞網訊 今天,我們迎來了第31個教師節(jié),正是教師們的諄諄教誨和晝夜心耕,才換來幽谷飛香、詩滿人間。在這特殊的日子里,我們向天下所有老師送上最真摯的祝福:您辛苦了!節(jié)日快樂!”本期本刊特從我市眾多的優(yōu)秀老師中遴選了一位身殘志堅、業(yè)務精湛、無私奉獻、愛生如子的好老師,將其事跡刊發(fā),以期發(fā)揮典型帶動、示范引領作用。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向這位老師學習,兢兢業(yè)業(yè),把全部精力和滿腔熱情獻給本職工作,不斷創(chuàng)造新業(yè)績,為實現(xiàn)“中國夢”做出自己的貢獻。

    從1982年開始教學到現(xiàn)在,已經整整34年了,就一萬三千多天,滄桑磨礪,讓一個20歲風華正茂、意氣風發(fā)、充滿活力的小伙兒,演繹成為一個頭發(fā)花白、步履顛簸、滄桑滿面的老頭兒。經常有人調侃他,你這“老頭兒”夠堅持的。而他卻說,一輩子教學,桃李滿天下,回想一下也挺幸福呵!其實,“老頭兒”并不老,不過54歲,因左腿殘疾,在教師隊伍中顯得十分獨特。別看他其貌不揚,但在教學中孜孜以求、誨人不倦,30多年來為鄉(xiāng)寧培養(yǎng)了上百名英語教學人才,為高等院校輸送了數(shù)百名外語專業(yè)學生,為改變山區(qū)英語教學探索出一條新路。在2014年舉行的“德潤平陽”我市第三屆十大道德楷模頒獎典禮上,他獲得了敬業(yè)奉獻楷模稱號。他說:“殘疾讓我失去了正常人的高度,但卻以傾斜的姿態(tài)站立在三尺講臺,獲得了人生新的高度。”這個“老頭兒”叫王玉平。

    

    病魔來襲 他接受了煉獄般的考驗

    王玉平生于1961年,10歲時因貪玩不慎摔傷,因延誤醫(yī)治落下終生殘疾。從此,小孩子們“跛子!跛子”地跟著叫他,讓他變得自卑而沉默。

    1979年,面對著高考志愿表,王玉平知道左腳殘疾難圓當醫(yī)生的夢想,而好口才卻是當一名教師的好條件,于是毫無猶豫地填報了師范學校。

    1982年,臨汾師專畢業(yè)后,他回到母校鄉(xiāng)寧一中擔任了高中英語教師,暗暗立下宏愿:盡己所能把每個學生培養(yǎng)成為有用之才。

    本以為生活會像他的名字一樣,在含蓄與高雅當中實現(xiàn)玉一般的價值,孰料剛幾年,這塊玉卻碎了一地。那是1986年5月4日的下午,王玉平突覺左腳疼痛,可并沒有在意,反把腳抵在講凳腿上,堅持上了兩節(jié)課。到最后一節(jié)課結束時,那陣陣疼痛從腳下直鉆心扉,他險些栽倒在講臺上。在學生的攙扶下王玉平來到縣醫(yī)院,此時,膿水已從左腳背上流了下來,襪子已經濕透了。在做完必要檢查之后,醫(yī)生說:“這是慢性化膿性骨髓炎,咱們這里治不了,你趕快轉院吧!”家人帶他到太原接受治療,兩位很有名的骨科專家告訴他:骨髓炎是醫(yī)學上的一大頑癥,根治的唯一辦法就是截肢。這話就像晴天霹靂,擊在王玉平的心上。他再也忍不住,放聲痛哭起來?!霸趺茨芙氐粑业耐??沒有腿我不就成了廢人了嗎?我不能沒有腿,我不能沒有腿!”為了治病,老父親背著他跑到太原、運城、西安,尋遍了省內外的名醫(yī)專家。在經歷了十多次的痛苦手術后,腿終于保住了,他再一次放聲痛哭,但這一次的哭帶著浴火重生后的喜悅。

    三年后,王玉平毅然拄起了雙拐走進了學校,走上了講臺,走向了牽掛的學生。他的身體又虛又胖,每次上課都提前20分鐘拄著雙拐一瘸一拐地從辦公室往教室挪,扶著欄桿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往上爬,等爬到三樓時,已是氣喘吁吁、汗流滿面。但是,疼痛沒有讓他停下執(zhí)著的腳步。當他走進教室,看到同學們一張張關切的臉時,一切的辛酸苦楚、疼痛不適統(tǒng)統(tǒng)消失了,剩下的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在情不自禁的時候,甚至會激動地走起來。同學們看到他站著講課滿頭大汗,便提醒他:“老師,醫(yī)學上講站傷骨,你還是坐下講吧?!甭牭竭@話,王玉平才意識到腿在疼痛,心里卻是暖暖的。

    嚴寒酷暑,風雨雪霜,拖著這條病腿,王玉平沒有遲到早退過,沒有請過一天假。有時夜晚疼痛讓他無法入睡時,他便拿起課本備課或給學生批改作業(yè),勞累讓他忘卻了疼痛,勞累讓他安然入睡。為了教育,為了學生,他進入了忘我的境界。

    

    心系學子 他是獨具慧眼的雕刻師

    王玉平說,教育是孕育心靈的事業(yè),需要每個教育者有心、用心、盡心——有心才有真愛,用心才能懂愛,盡心才是會愛。

    1982年剛參加工作,王玉平擔任51班的班主任和整個高一年級4個班的英語課,教學管理任務繁重。當時的學校條件很差,學生與他都住在結義廟的廊房里,全班30多個男生住一個大通鋪,下面鋪著麥稈,上面是席子,席子上鋪個薄棉褥子。由于廊房內陰冷潮濕,學生不是這個生病、就是那個不舒服,很讓他操心。

    一天上午,他正在上課,有一個學生的親戚敲門,說是找這個學生有事。王玉平讓他在外面等會兒,下了課再說。等到了中午,這個學生的另一個親戚來到學校,找到王玉平劈頭蓋臉一頓臭罵,說他好沒人性,學生家長托人捎來了棉衣,他不讓見,這個人又帶了回去。王玉平氣得渾身發(fā)抖,但還是強忍住了。第二天他找到這個學生,進行了一番解釋,送給學生一個薄棉衣,這才化解了風波。

    沒過幾天,班里的一位姓楊的學生感冒發(fā)燒,惡心嘔吐,王玉平將他安排在自己的辦公室休息。

    當下午兩點半王玉平打開辦公室門時,里面一個人也沒有,只聞到一股強烈的電線焦煳味,整個辦公室里已熏成漆黑一片。當時的情形把王玉平嚇了一大跳,經了解后知道,那個學生見他平時用電熱水器燒水,便從抽屜里拿出熱水器插到暖水瓶里,然后去水房打水,回來時熱水器已燒壞,辦公室的電線被引燃。學生嚇得慌了神,跑到一個同學家里躲了起來。好在這件事沒有引起大火災,王玉平只得自己掏錢更換了全部電線,粉刷了辦公室。

    兩件事情教育了王玉平:老師固然要愛學生,但是也要講求方式方法,讓家長和學生懂得老師的良苦用心。他舉辦主題班會,讓兩位學生講了事情的來龍去脈,讓同學們分析原因并引以為戒,達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同學們和他更親密了。

    85屆有一位姓張的女同學自由散漫,每天遲到,課堂睡覺更是家常便飯,多次批評無濟于事,但在全班舉行的一次演講賽中,她發(fā)揮得異常好。

    王玉平為了讓她找到前進的目標,就讓她每天為班里開門鎖門,參加各種活動,讓她出盡了“風頭”。在王玉平的欣賞和激勵下,她改掉了不良毛病,以優(yōu)異成績考上山西大學外語系。97屆一位姓胡的同學,對英語很是頭疼。王玉平發(fā)現(xiàn)他的字寫得很規(guī)整,各科筆記非常條理,就鼓勵他每周抄寫英語書面表達并反復讀誦。該生堅持兩年后,英語水平大有提高,后被湖北高等稅務學院錄取。直到如今,兩位學生還經常給王玉平發(fā)短信,過年全家都來看望他,表達內心的感恩。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在王玉平眼里,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玉石,需要慧眼獨具的雕刻師精心刻畫、細心雕琢,使其揚長避短,成人成才。他就要做那個獨具慧眼的雕刻師。


    特色教學 他將課堂之美延伸向全市

    初任教時,鄉(xiāng)寧的英語教師嚴重缺乏,有些學校甚至因為沒有英語教師不設英語課。王玉平面對的是一群幾乎對英語不感興趣的學生,如何激發(fā)他們的興趣?他向困難發(fā)起了挑戰(zhàn)。

    課堂上,王玉平給學生講解英語單詞的詞根含義、組合規(guī)律,把最枯燥無味的單詞講解變成趣味無窮的享受;他每天帶領學生大聲朗讀英語課文,不厭其煩地糾正發(fā)音,增強每一個學生的語言自信感;他教唱英文歌曲,講解西方文化,讓學生們在快樂中獲取知識;他把語法融入到具體的課文段落中,讓學生們在語境中真正理解英語這門語言的“真諦”。英語課成了學生們最喜歡的一門課,他所帶的班級英語成績多年來總是名列全縣第一。王玉平還用微薄的工資自費購買乒乓球拍、筆記本等作為獎品,舉辦英語競賽。在他的努力下,“冷門”競賽竟然出乎意料地變成學校的英語盛會,更成為學校課外活動一道不可或缺的風景。

    作為省學科帶頭人,王玉平把培養(yǎng)青年教師當做自己一項崇高的義務來完成。面對這些有生力量,他不以資深自傲,在給他們上公開課、示范課后,還要征求他們的意見,手把手地教他們備課、聽課、評課,為他們的教學生涯做規(guī)劃,把個人優(yōu)勢轉化為學科優(yōu)勢。為了給青年教師的專業(yè)成長鋪路搭橋,他把自己的教學經歷與體會總結出來在省級報刊和校報上發(fā)表,多次在臨汾市英語教師培訓會上做專題報告和示范課,受到領導和廣大教師的肯定與贊賞。他是學生眼中的“王特”,更是全市教師中的“王特”,獨此一人。

    “幸福是一種靈魂的香味。”一個人能終生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yè),這是一種幸福。王玉平說,我深深愛著教育這片圣地,深深愛著我的學校、我的學生?。?strong>景秀紅 郭璞)


     

責任編輯:劉靜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日報晚報版、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