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縣王元勝:找準“窮根”拓富路

2017-03-20 09:34:07 來源:臨汾新聞網   瀏覽次數:

找準“窮根”拓“富路”

——記省脫貧攻堅獎貢獻獎獲得者蒲縣交通運輸局副局長王元勝

  臨汾新聞網訊 在蒲縣太林鄉(xiāng)河底村,總能看到一個身影忙碌地穿梭在田間地頭和貧困戶家中,宣傳政府的扶貧項目和政策力度,幫助貧困戶找出路。

  這就是王元勝,2016年10月入駐蒲縣太林鄉(xiāng)河底村進行駐村扶貧幫扶,任幫扶工作隊隊長。今年54歲的王元勝是蒲縣太林鄉(xiāng)武家崖村人,從小生活在農村的他知曉農民生活的艱辛,自入駐河底村以來,便牢固樹立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理念,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理思路、謀發(fā)展,針對河底村的現狀制訂出切實可行的幫扶計劃,并逐步實施,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定制“量身衣”

  河底村委會位于太林鄉(xiāng)西部,轄區(qū)內共有9個自然村、5個村民小組,全村總戶數266戶,人口897人,2016年尚未脫貧101戶324人。

  河底村以傳統(tǒng)種植業(yè)為主,主要種植玉米,產業(yè)結構單一、規(guī)模不統(tǒng)一。生產水平低、生產成本高、生產效益低下、 增收門路單一,農民觀念落后,交通不便,是該村貧困現狀的集中體現。

  面對河底村的現狀,王元勝沒有退縮,始終心系河底村的村情民意、產業(yè)發(fā)展,通過走村串戶、實地走訪調查,與村“兩委”干部、黨員代表座談交流,把每一戶貧困家庭的詳細情況登記在冊、建檔立卡。與此同時,通過“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確定了特困戶20戶,針對每個特困戶的實際情況制訂出相應的扶貧計劃,并把村內貧困戶致貧原因依類劃分,為他們量身定制了脫貧方案。

  架起“連心橋”

  王元勝堅持以“輸血的同時重在造血”為前提,搭建為民“連心橋”。

  河底村村民辛燕平,2010年因傷致殘,高位截癱,生活不能自理,父親去世后只有60歲的老母親照顧他左右,家庭生活非常困難。詳細了解這個家庭的情況后,王元生給他送去了急需的生活必需品,同時鼓勵他樹立對生活的信心,還幫助他的母親陳秀經營種植構樹、養(yǎng)牛項目增加收入。

  然而好事多磨,2016年冬季里的一天,一場大雨讓辛燕平家院子里用來養(yǎng)牛的土胚房坍塌了,一心盼望通過養(yǎng)牛脫貧致富的母親陳秀著急上火,不知道下一步該怎么走下去,這場雨澆滅了這個困難家庭剛剛燃起的希望之火。

  聽說此事后,王元勝立即入戶走訪調查,找人幫陳秀修葺了牛房,解決了這個家庭的實際困難,歷時20余天,投資2萬余元,完成了5間牛房的翻建。這一年的冬天對于辛燕平一家來說格外溫暖,新的牛房讓他和母親看到了脫貧的希望。

  結出“豐碩果”

  河底村的基礎設施比較落后,為此,王元勝千方百計籌集資金,改善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和村民的生活環(huán)境。王元勝組織村“兩委”班子,對河底村進行了環(huán)境綜合整治:加快河底基礎設施建設,解決了武家崖和李子坪兩個村排水不暢的問題;維修田間便道125米,解決了河底村委9個自然村村民三輪車出入田間地頭不方便的問題;維修水泥管24米,解決了武家崖村排水困難的問題;清理涵洞下游淤泥154立方米,解決了道角和李子坪兩村排水不暢的問題……

  擔任幫扶工作隊隊長以來,王元勝注重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凝聚村“兩委”班子向心力,他認為黨員干部要主動作為、主動干事。在貧困戶家中,王元勝積極宣傳政府的扶貧項目和政策力度,幫助貧困戶主動找項目、找信息、找出路,讓村民們學習技術,不再固守土地,積極推動就業(yè)扶貧。同時,開發(fā)了一批煤礦、農村公路建設及養(yǎng)護崗位,用于扶持貧困人口就業(yè),并對村中低保對象、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農戶,做到“應保盡?!?,盡最大的努力在生活上幫助他們……

  工作中,王元勝把河底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心思全用在對貧困戶的精準扶貧、發(fā)展經濟上,想方設法讓他們增加收入、盡快脫貧。河底村的脫貧攻堅道路上,這位“王隊長”正帶領村民們走出一條“致富路”。

  記者 劉靜


     

責任編輯:張茜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日報晚報版、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