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縣蒼茫的人祖山中,保存著伏羲與女媧相關的眾多建筑,流傳著更多的傳說故事,在人祖廟伏羲殿附近的懸崖峭壁上,有一塊刊于巖石上的清代同治年間的“伏羲巖”石刻,給這座神奇的大山許多遐想和敬畏。
這塊石刻刊于人祖廟伏羲殿附近,伏羲殿后有一小路,路頭是一直上直下的巖石,攀巖石而下有一緊貼巖壁的小路,沿小路緩行可直行至刊有“伏羲巖”的巖壁下?!胺藥r”三字就刊于懸崖峭壁上,巖壁突兀而出,人遮于巖壁之下,站在巖壁下有泰山壓頂?shù)母杏X,另一側則是萬丈深淵,道路窄小,灌木叢生,極目巖下令人心驚而眩暈?!胺藥r”三字為楷書書寫,筆力雄健而舒展,刊刻的年代為“同治甲戍暮春”(1874年),距今已140年,作者為“石艾黃寳X”,刊刻石工為“杜得勝”。
伏羲在《史記》等資料中記載頗多。資料介紹,伏羲,風姓,又稱宓羲、庖犧、包犧、伏戲,亦稱犧皇、皇羲、太昊,史記中稱伏犧。伏羲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為東方青帝是位于東方的司春之神,又稱蒼帝、木帝?!稌x書·天文志上》:東方蒼帝靈威仰?!睋?jù)傳說,生于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市),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是中國醫(yī)藥鼻祖之一。相傳伏羲人首蛇身,與女媧兄妹相婚,生兒育女,他根據(jù)天地萬物的變化,發(fā)明了占卜八卦,創(chuàng)造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他又結繩為網(wǎng),用來捕鳥打獵,并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發(fā)明了瑟,創(chuàng)作了曲子。伏羲去世后,留下了大量關于伏羲的神話傳說。
原山西師范大學教授馮彥山,退休后一直研究人祖山歷史文化,馮彥山老先生介紹,人祖山是人祖文化的血脈所在,留存有大量伏羲、女媧時期的文化遺存,140年前刊刻的“伏羲巖”是先輩們對伏羲的一種敬仰和崇拜。 記者 張春茂 文/圖
責任編輯:楊洋
上一篇: 泛舟劃船享清涼
下一篇: 5·20 我們結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