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刀削面、空心月餅、太原頭腦、炒粸等山西非遺美食在互聯(lián)網上火爆“出圈”,背后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也引發(fā)了廣大網友的好奇。如今,這些與烹飪、釀造、宴席相關的傳統(tǒng)技藝和非遺項目,也成為游客了解山西的重要途徑。各地通過“味覺體驗”撬動文化認同、產業(yè)升級,實現了非遺傳承與文旅經濟的雙贏。
非遺美食的制作技藝、食用習俗與節(jié)慶儀式緊密相連。2月28日,在“你好!中國”——2025中國冰雪旅游海外推廣季美國專場活動中,面點師王張龍現場展示了扯面、拉面、刀削面等精湛技藝,引得當地民眾駐足、圍觀。
近年來,在山西文化和旅游資源的推介活動中,面食制作技藝展示幾乎成了必備環(huán)節(jié)。據悉,王張龍從業(yè)20余年,一直致力于山西面食文化的研究、實踐、創(chuàng)新和宣傳。在傳承山西傳統(tǒng)面食制作技藝的同時,他先后推出了“面團吹氣球”“高蹺呼啦圈剪刀面”“面手絹”等更有難度和觀賞性的山西創(chuàng)新面食表演。
“非遺面食可觀賞、可品嘗、可了解,觀眾對面食制作技藝展示特別感興趣。每次展臺前都人山人海,以食為媒增進觀眾對本土文化的了解,效果很好?!蓖鯊堼堈f。
非遺美食作為旅游吸引物之一,豐富著人們的旅行體驗。除了老西醋博園、東湖醋園、汾酒文化景區(qū)、平遙牛肉文化產業(yè)園等集生產、研發(fā)、體驗、銷售、研學游、觀光游于一體的目的地外,全省文旅系統(tǒng)不斷推出舉措,圍繞非遺美食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fā)展。
在平遙古城的明清街巷中,晉升爐食鋪復原了清代晉商宴席的八碗八碟,游客品嘗著糖醋丸子、喇嘛肉,耳畔回蕩著票號掌柜撥動算盤的聲響,宴席成了穿越時空的文化劇場。忻州古城則將非遺美食與晉劇、皮影巧妙融合,游客可以品雜糧宴、看皮影戲,文化的多重感官體驗催生了消費的乘數效應。
“一泡、二淘、三晾、碾米、炒作、做餡、滾制……制作一顆地道的晉祠桂花元宵,要經過十幾道工序。”在位于太原市迎澤區(qū)鐘樓街的晉陽文食體驗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韓福元為游客介紹著元宵制作流程。
晉陽文食體驗店是以創(chuàng)新模式傳承非遺的嘗試,游客在店里不僅能買到元宵,還能體驗晉祠桂花元宵的制作?!拔覀冄邪l(fā)了符合年輕人口味的浮桂、悅容、酥山冰宵、桂花珍珠糍粑、上元油錘等新品,口味各異、創(chuàng)意十足。自試營業(yè)以來,進店游客絡繹不絕?!表n福元透露,元宵節(jié)前后,店里每天元宵銷售1.5萬余顆。
前不久,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發(fā)布了“尋味老字號美食之旅”“太原面食之旅”等4條非遺美食線路,用太原爐食、清徐蘸片子、泥屯小米飯、古交紅飯湯、婁煩土豆宴等美食串聯(lián)起全市文旅資源。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近年來挖掘當地資源,以多種途徑助力山西文旅出彩,“食在山西”成為其中的重要一環(huán)?!捌邆€一百”文旅計劃推出了百種山西風味美食,打造出以山西面食為主、多種經典晉菜為輔的“山西美食”;與多部門聯(lián)合開展“品鑒山西美食、晉享山西味道”餐飲品牌推廣活動,對山西美食文化進行梳理和發(fā)掘;“旅游滿意在山西”品牌打造中,提出要提升晉菜、面食體系標準化、精細化、專業(yè)化水平。
依托相關非遺技藝,山西對眾多非遺美食進行創(chuàng)意表達、場景搭建,汾酒美式咖啡、刀削面文化禮盒、霍州年饃掛墜等跨界產品,既保留了非遺內核,又賦予其當代生命力。
在2024中國非遺面食大會上,山西通過中國非遺面食技藝秀、中國面塑藝術展、百店百面非遺美食周等主題活動,創(chuàng)新傳承非遺面食制作技藝,打響非遺面食品牌。活動現場,市民、游客也參與其中、大顯身手,與專業(yè)人員一起推莜面、拉拉面,真切感受日常生活中的非遺。
當刀削面從灶臺躍入文旅場景,當老陳醋從瓷罐走上國際展臺。將非遺美食轉化為文旅融合的“美味密碼”,不僅讓游客的舌尖記住山西,更讓文化傳承與經濟發(fā)展在煙火氣中找到了共生之道。(本報記者 朱萌)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