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里
□ 楊鳳鳴
故鄉(xiāng)申村,東西和南北兩條大路交叉處,我們叫十字里。旗桿院離十字里不遠,踩著厚重斑駁的條石向西,幾十步就到了。大概因旗桿院門口有兩個石獅子,十字里也叫獅子埡。
十字里位于村莊中央,面積不大,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村莊最集中熱鬧的地方。農閑時人們聚集在這里,聊天玩鬧。冬日,一些年長者,靠立在北墻根兒,享受暖陽。十字里也是村莊發(fā)布信息的地方,每年十王廟廟會的戲報、學校期末考試成績等等,都在這里“公示”。從村外來的小商小販,如賣針頭線腦的、賣面甕菜缸的、賣粉條豬娃的,第一站也設在這里,從這里發(fā)出第一聲長長的吆喝。
十字里最熱鬧的時候是過年。一吃過餃子,幾乎全村人都朝這里聚來。說笑打鬧鞭炮聲,此起彼伏。有拜年的新媳婦路過,就更熱鬧了。調皮的小子點燃一個鞭炮,朝新媳婦走來的方向遠遠扔去,新媳婦捂著耳朵躲在小姑子身后,小姑子護著嫂嫂,在一片嬉鬧聲里快速穿過。鞭炮在雪堆里炸響,紅屑飛散,宛若一朵朵綻放的梅花。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村莊的道路早已由土路變成了水泥路。十字里也變成了水泥地。村莊越來越大,可村莊的人越來越少,大多外出打工。即使過年回家,也沒人再聚在十字里了。
十字里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記憶里。其實,不僅僅申村的十字里是這樣的境況。在離村莊20多里遠的地方,有一個古鎮(zhèn),叫趙城。據(jù)記載,周穆王因為造父駕車有功,便把趙城封給他作為食邑,后又成為趙簡子的食邑。在趙城老街,也有一個叫十字里的地方,還有一座建于明末的石牌樓,其事跡被收入《中華民國名人傳》的趙城名士,集思想家、政治家、詩人、畫家、書法家于一身的張瑞璣,他起名“誰園”的故居也在這里。記憶中的十字里,人來人往,熱鬧非凡,是我兒時夢中的“天堂”。過年的時候,方圓幾十里的村民都在此購買年貨,十字里更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自行車、平車得提前存放在街口??涩F(xiàn)在,也是“門前冷落鞍馬稀”的境況。還好,石牌樓還在,十字里還在,一些快遞投遞站,會在電話里提醒你投遞站的位置,說離十字里不遠,找到十字里,就找到了。
還有一些是十字,卻不叫十字里的地方。臨汾市中心的大鐘樓(俗稱鼓樓)處就是這樣。臨汾,古稱平陽,鼓樓就位于東西南北大道的交叉處,傳說是堯舜禪讓時的“揖讓臺”。鼓樓四面正中有劵形門洞,門洞上方各鐫有石雕匾額,分別寫著:東臨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達幽并。鼓樓有多高,你聽聽“半截子插到天里頭”的民謠就知道了。它如一位運籌帷幄的將軍,不畏風雨雷電、槍林彈雨,在這里駐守千年。我想,它一定歡迎您,從東西南北走來,在這“浩瀚”的十字里,緬過去,展未來。
除過這些,故鄉(xiāng)還有多少十字里呢,這樣說吧,有多少村莊就有多少十字里,哪一個村莊,村里村外沒有縱橫交錯的道路呢?所以你要問十字里在哪,是沒法告知的。就像紅孩老師在《上岸》中所寫:你問我渡口在哪里,我不知道你要去哪里,怎么會告訴你渡口的位置。
那一年,為了生活,我遠離故鄉(xiāng),走進了更大的城市。城市的十字里,不叫十字里,叫十字路口,還有紅綠燈。來來往往的行人和車輛,在“紅燈停、綠燈行”里,規(guī)矩而行。有一次,卻見一名外賣騎手,還沒等綠燈亮起,便向前沖去,結果為躲車,他重重摔在了地上。車停了下來,人群也圍了上去。幸好兩者都沒事,他推起摩托車,連連說著要趕時間,就匆匆上路。目送他遠去的背影,“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我默默祈禱,別再催他們了,讓他們在十字路口靜靜等待,妻兒盼他們平安歸來。還有一次,與朋友聊天,他說起一件親身經歷的事。那天正值下班高峰,直行的綠燈即將亮起,卻見一位老人突然出現(xiàn)在人行橫道上,很多行人提醒老人退回來,可老人像什么也沒聽見似的,依然向前走,沒走幾步,突然身子一軟,癱倒在地上。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狀況,有的車輛向前挪動了幾步,停在了原處;有的車輛迅速變道小心翼翼從老人身邊駛過;還有的車輛在后面不斷鳴笛?!胺鲞€是不扶”,當時他也在人群中,卻很猶豫,而這時,人群中跑出兩個穿著校服的小男生,他們快速來到老人身邊,蹲下身去攙扶老人,與此同時,后面的車里也下來兩位年輕人,一起將老人抬到了路邊平地上,等待救護車的到來……十字路口的那件事,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讓他好長時間都有些不安。講完后,他端起茶杯,凝視著沉浮碧綠的龍井,又補充了一句,有時,路上的十字路口比心上的十字路口好通過。
想想也是,多少次,在紛繁蕪雜的塵世間,我們困在心上的十字里。且不說“扶不扶,幫不幫”對錯善惡的社會問題,單是個人上學、婚姻、事業(yè),甚至午飯吃什么、出門穿什么的事情,又何嘗沒讓十字里的我們找不準方向。猶豫,掙扎,決斷,最終走哪條路,也許,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選擇。而我堅信的是,首先得把自己給找回來。否則,一旦在十字路口迷失方向,走錯一步,自己的人生,就像作家柳青說的,可以影響一個時期,甚至影響一生。
十字里,不僅僅是一個地理坐標,在那里,我們也可以見證時間的流轉,可以感悟生命的起伏,可以洞見人性的光輝或陰暗,可以叩擊錘煉心靈,向著正確的方向前行!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