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平陽鼓樓,位于臨汾城中心,基座呈正方形,周長160米,樓高43.76米,為我國最高的鼓樓。鼓樓始建于北魏,樓上存有金明昌七年年鑄2500余公斤大鐵鐘一口。據方志和碑碣記載,歷史上臨汾鼓樓曾有過7次修建;現(xiàn)在的鼓樓是1987年重建的。大中樓基座券砌門洞,十字相交,通連四條主街。門洞上方各嵌有依明萬歷三十一年原刻復制的巨形石雕匾額,分別為“東臨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達幽并”。樓基東西兩側各建有門樓,東曰“遠眺”,西曰“云梯”。入門樓,沿級再登,拾級而上至中樓臺坪及中、上樓層,近觀遠眺,別有風光。大中樓門廳匾額題詞為明清兩代所傳,由徐向前元帥、著名書法家啟功、李鋒、董壽平、段云、舒同、趙樸初諸先生書寫,名人名作薈萃,故為鼓樓增輝。
世傳民諺:“平陽府有座大鼓樓,半截子插在天里頭?!弊湓谂R汾市區(qū)的大中樓龍盤虎踞,沖大而立,以其高大雄偉著稱于世。千百年來,邑中父老引以為榮,外地游客有口皆碑,此樓實堪為帝堯故都古老文明的象征。大中樓因建于東、西、南、北四街的中心而得名。
大中樓的門廳匾額,基本上選用了明清時的原有匾詞。南兩面“太行形勝”“云天咫尺”由徐向前元帥親筆題寫:西面“望于姑射”由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作書;北面“窗宿斗牛”由軍內著名書家李鋒揮毫;二層4塊門匾,東面“紫氣東臨”原系近代著名書畫家陳鳳標左手榜書,因1949年毀于戰(zhàn)亂,現(xiàn)在懸掛的是其外甥、洪洞籍著名書畫家董壽平老先生的作品,甥舅二人前后同書一匾,雙壁輝映,堪稱書壇佳話;西面“襟山帶河”出自蒲縣籍革命老干部原國家計委副主任段云筆下,南面“乾坤樓閣”為大書法家舒同先生之作,北面“聲和擊壤”乃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佛學會會長、大書法家趙樸初所書。真是:名人名匾懸名樓,堯都盛譽傳九州。
大中樓基座的東西兩側,均建有石階門樓。登40級臺階,可上到近10米高的臺坪,并由此入一廳,上二層,俯瞰全城。樓閣乃木構巨制,為二層、三檐、四級滴水,十字歇山頂明式建筑,總高43.75米。支撐兩層樓閣的12根通天大柱,直徑均在一米左右。游客睹之,無不驚嘆:“非皇家殿宇無以比!”
現(xiàn)在的大中樓是臨汾市舉辦出土文物和書畫展覽的場所。自1987年5月竣工之日起,市博物館把在歷史上曾3次出土的鐵臥牛陳列于三層大廳的正中。臨汾號稱臥牛城,易守難攻,自古兵家紛爭。這尊鐵臥牛歷盡滄桑,銹跡斑斑,千百年來靜臥城墻之中,耳聞爭斗之聲,嘗盡人間苦難,今逢盛世,得見天日,高居崇樓,接待游人,展現(xiàn)著堯都平陽豐富燦爛的文化風貌。(錫剛)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