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縣大力實施汾河治理與生態(tài)修復工程紀實

2015-05-18 08:20:23 來源:臨汾新聞網

    初夏時節(jié),伴隨著初升的太陽,沿汾河襄汾段自北向南一路走來,楊柳吐綠、百花綻放、群鳥嬉戲、碧水蕩漾、滿目蔥蘢,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因水而居,依水而生。汾河孕育了這方土地的生命、生態(tài)和文明。十萬年前,丁村人在這里刀耕火種,狩獵浦漁,填補了中國大陸古人與今人之間的缺環(huán);五千年前,帝堯在這里觀象測日、建城筑都,開創(chuàng)了“最早中國”……然而,這條流淌了數萬年的“母親河”,隨著工業(yè)文明的發(fā)展,一度水質惡化、植被退化、生態(tài)破壞。

    “小時候,我們經常到汾河游泳、捉魚捕蝦,那時水既清又大。后來,有些人隨便往河里倒垃圾,在河里挖沙,汾河哪還叫個河!污水橫流,臭氣熏天,河道堵塞,雜草叢生,人都不愿意往跟前走?!闭f起汾河,家住襄汾新城鎮(zhèn)趙曲村的趙姓老人有些心酸。

    2012年9月以來,臨汾市百里汾河生態(tài)經濟帶確立為全省綜改試驗區(qū)建設標桿性工程,納入國務院《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qū)域合作規(guī)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上升到了國家戰(zhàn)略層面。作為汾河生態(tài)經濟帶的核心區(qū)域之一,襄汾縣緊緊圍繞建設一條綠色帶、生態(tài)帶、經濟帶、文化帶、長遠發(fā)展的潛力帶、增長極的目標,擺開“一般治理、中度治理、深度治理”三個主戰(zhàn)場,歷時兩年多,讓汾河襄汾段呈現出了河勢趨于穩(wěn)定,水流蜿蜒曲折,河槽深淺交錯,林木成排,水草豐茂的自然生態(tài)美景,譜寫了新時期“臺邰治汾”的新篇章。


    清淤固漕 加固堤壩 打牢治汾根基

    汾河,從北向南貫穿襄汾全境,流經6個鄉(xiāng)鎮(zhèn)40個村莊,汾河生態(tài)修復工程就在這綿延幾十公里的河段內展開。

    不論是一般治理、中度治理還是深度治理,清淤、固漕、筑壩,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河道疏浚,一時間,汾河治理的戰(zhàn)場上,推土機、鏟運機、挖掘機挖沙運土、川流不息;地面濕陷、無法機械作業(yè)的河道部位水槍齊聚,沖刷泥漿;多年來淤積的河道疏通了“經絡”。

    筑壩平整,基面清理、料材選擇、回填夯實、料石砌筑嚴格的技術操作規(guī)范,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趨利避害,形成了汾河東西兩條蜿蜒的堅實屏障,護衛(wèi)著汾河水一路奔涌。

    配套建設,鄧莊澗河、中陳泄水渠等3個入汾口和15座中小型泵站提升改造工程全部按規(guī)劃標準完成。

    眾志成城治水興汾,在工程建設施工中,襄汾縣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各單位、各部門各司其職,各盡其力,通力協(xié)作,克服涉水工程時間節(jié)點要求高,工程量大,施工難度高的困難,嚴格執(zhí)行項目法人制、項目監(jiān)理制、招投標制和合同管理制“四制”管理辦法,項目監(jiān)理和水利部門專業(yè)技術同監(jiān)管,資金撥付管理監(jiān)督制度化,各標段競賽比武和一周一交流總結,堤內堤外同步的“襄汾經驗”,保證了工程建設的投資、質量和速度。

    “經過治理,現在汾河襄汾段上下游防洪標準達到了20年一遇,中游縣城段達到了50年一遇,堤防級別均為4級。”襄汾縣水利局局長王寶貝說。


    播青增綠 賦予人文 描繪生態(tài)畫卷

    依水造景、依綠設景。夜幕降臨,襄汾縣城,依托汾河治理而建的濱河公園,遍布各角落多種風格各異的萬余盞燈飾與汾河兩岸的光帶交相輝映,音樂噴泉廣場上翩翩起舞的舞者、人行景觀橋上輕松漫步的游者、文體廣場上激烈對抗的比賽者、幽靜林間小路上鬧中取靜的思者……展現出一幅色彩斑斕、人與自然和諧共融的立體美景。

    不出城郭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有林泉之致。在汾河襄汾段生態(tài)治理修復工程中,城區(qū)段汾河深度治理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安粌H要解決臟、亂、差,還更加注重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襄汾縣住建局局長趙子龍說。

    圍繞“人、城市、生態(tài)、文化”的主題,把河道治理、環(huán)境保護、城市綠化、特色文化有機結合,襄汾縣城區(qū)段綜合治理先后完成了汾河兩岸箱涵、上下游橡膠壩、河道清淤防滲、污水管道、人行景觀橋和景觀綠化工程。先后建成了觀象授時廣場、鑼鼓廣場、花壇廣場、游樂場、濱水步道、濱河綠化帶、假山瀑布、亭廊組合、游船碼頭、親水平臺等多項景觀工程。栽植了國槐、白皮松、月季、櫻花等各類喬灌木和草坪,綠化面積達35萬平方米。

    “公園現有水域面積1000畝,綠化配套設施1000畝。”濱河公園管理處的主任王武俊介紹說。

    如今,綜合整治后的汾河襄汾城區(qū)段已成為襄汾最佳的生態(tài)示范區(qū)、居民休閑區(qū)和丁陶文化旅游區(qū),河道西面的800畝荒灘地也成為房地產開發(fā)的黃金海岸,總面積達35萬平方米,可容納1萬余人的5個花園式住宅小區(qū)已投入使用。

    以濱河公園為圓點,向北向南延伸,嘩嘩汾河水順著經過原有自然流勢整治過的固漕、清淤、疏浚主河道緩緩流淌。

    堤防內高羊茅、高麥草、早熟禾,四季常青,既起到了混播固堤護岸的作用,也重現了汾河芳草青青、流水潺潺的景象;堤防上6米寬瀝青柏油路縱貫南北,進一步增強了防汛能力,也成為廣大“騎友”的最愛;而兩岸改造完善的27處中小型提水泵站也重新發(fā)揮了他們應有的作用,保障了10萬畝農田的灌溉用水。3個入汾口格賓籠石護岸、綠草護坡整齊有序,暢通無阻;堤防外20米寬的護林帶挺拔屹立。濱河東路、燕村荷花公園、鄧曲苗木基地、晉潤冷鏈物流、萬畝官灘紅棗、堯京葡萄酒莊等一大批大項目云集汾河兩岸,帶動和支持了一方發(fā)展,造福了一方百姓。


    持續(xù)接力 管護緊跟 延續(xù)汾河美景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如今,暢游汾河襄汾段兩岸,流淌的汾河水波蕩漾,白鷺、白鶴、野鴨各類水鳥或暢游、或起舞。秀麗多姿的公園里,居住在這里的人們,暢快地呼吸著。堤岸上三五成群的騎行者不時從身邊擦肩而過。眾多釣魚愛好者撐傘而坐,靜心垂釣。已在汾河岸畔居住了大半輩子張連勝老人兒時下河摸魚捉蝦游水嬉戲的童年記憶再一次被喚起。“一定要保護好咱的‘母親河’,你看這水、這景,多好”。

    建好一方碧水藍天,更需要守護這一片生態(tài)美景。老人的心愿,執(zhí)政者的行動。

    為此,襄汾縣已著力在后期的管護上做文章,成立了汾河濱河公園管理處和汾河管護大隊,并拿出專項經費,提供專門場地,制定專門辦法,落實各項保障措施,全面做好汾河襄汾段的管護工作。近日,臨汾市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了《關于設立百里汾河生態(tài)文明保護區(qū)的議案》,給汾河生態(tài)治理與保護工作增添了法治的力量,大美汾河,萬古長流。

    碧水流暢,芳草連天,百花爭艷,群鳥嬉戲,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美景,必將在汾河兩岸續(xù)寫出永恒。(焦玉龍 儀舒玉)


     

責任編輯:劉靜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日報晚報版、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