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縣革命紀念館:追尋足跡 重溫紅色記憶

2015-11-05 10:38:02 來源:臨汾新聞網(wǎng)

    臨汾新聞網(wǎng)訊 走進隰縣縣城南郊,有這樣一處氣勢恢宏、雄偉大氣的景觀,寬敞的停車場、筆直陡峭的臺階、寬闊的廣場以及被整齊茂密的綠樹環(huán)抱的紀念館,這里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它與隰縣懸塑瑰寶小西天南北呼應,成為鑲嵌在隰縣西山的兩顆璀璨明珠,這就是省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一處以紅軍東征為背景,全面展示我黨、我軍在晉西革命老區(qū)帶領人民從事革命斗爭的光輝歷程而建設的,一個紅色旅游地——晉西革命紀念館。在紀念館停車場記者見到了晉西革命紀念館館長成赟,跟隨他的腳步,我們一同走進這有著厚重歷史的紅色旅游景點,重溫紅色記憶。

    “我們現(xiàn)在所走的這個臺階共分兩個部分,下邊這段共61個臺階、上邊這段72個臺階,都有它含義在里邊:61個臺階代表開館那年是我國建國61周年,72個臺階則代表1936年紅軍東征的時候,毛澤東率領的中央紅軍總部和115師以及晉西游擊隊在晉西革命區(qū)戰(zhàn)斗了72天?!?/p>

    走在通往場館的臺階上成館長向記者介紹,晉西革命紀念館從2007年奠基開工至2010年完工開館,歷時三年,總投資近2000萬元,總占地面積15762平方米,總建筑面積4420平方米,由停車場、主體廣場、紀念館三個部分組成。走上臺階來到寬闊的廣場,紀念館前正中央矗立著毛澤東銅像,他身著軍衣,表情堅毅,堅定地向前走去。據(jù)成館長介紹,紀念館不僅整體氣勢恢宏、雄偉大氣,小的細節(jié)上也花費了很大的心思。像毛澤東銅像的高度為3.6米是紀念1936年紅軍東征,底座1.3米,加起來4.9米是紀念1949年全國解放等等,這里的一切都充滿了紅色文化。

    進入紀念館,一幅碩大的浮雕映入眼簾,浮雕中毛澤東、周恩來、羅榮桓、陳賡等偉人站在一側,通過一個電臺指揮著遠方行進中的紅軍東征隊伍,右上角“情灑晉西功彪千秋”的八個大字引人注目,浮雕兩側分別是展館的入口、出口,屋頂上一片紅光閃閃幾顆的紅色五角星鑲嵌在那里。據(jù)成館長介紹,這里便是紀念館的“序館”了,這幅長18米、寬6米的浮雕原本是一幅噴繪圖畫,是今年為了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而修建的,浮雕雄偉、莊嚴,形象地展現(xiàn)出當年紅軍東征時的景象。

    “這個部分主要講述的是晉西的區(qū)域定義,以及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晉西一些基本情況、中國共產(chǎn)黨在晉西的早期活動等4個單元。”從入口進入成館長指著墻上的圖文向記者介紹,晉西從地理位置來講主要是晉西南,以隰縣為中心的晉西老區(qū),含汾陽、孝義、中陽、交口、隰縣、臨汾等15個縣市,面積約1.9萬平方公里,人口約200萬。從地圖上看與革命圣地延安僅隔一條黃河,由此可見晉西地區(qū)在當時的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

    展廳按時間順序共分為三個大部分:第一部分“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的晉西”、第二部分“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晉西”、第三部分“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晉西”。通過采用照片、油畫、版畫、實物、電子翻書、投影等形式展示圖版畫面580余幅,收集革命文物史料2000余件,陳列其中珍貴革命文物400件并吸收學術界的新成果,借助聲、光、電等現(xiàn)代化手段,通過實景和模擬進行逼真展現(xiàn),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晉西廣大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為抗擊日本侵略者實現(xiàn)晉西和全國解放做出的巨大犧牲及奉獻……

    1931年山西省第一支工農(nóng)革命武裝隊——中國工農(nóng)紅軍晉西游擊隊在這里組建。1936年2月紅軍東征,歷時75天,毛澤東率部在這里工作戰(zhàn)斗72天。東征中,貫徹共產(chǎn)國際建立反法西斯統(tǒng)一戰(zhàn)線方針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晉西會議)在這里召開??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根據(jù)毛澤東同志的電令,八路軍115師主力開赴晉西南,創(chuàng)建晉西南抗日根據(jù)地,并在隰縣午城、蒲縣井溝、大寧羅曲與來犯的日軍展開激戰(zhàn),取得了殲敵1000余人的勝利,是繼平型關大捷之后,我軍取得的又一輝煌戰(zhàn)果。與此同時,山西青年抗敵決死二總隊進駐隰縣,隨即擴編為第二縱隊,約1萬余人,成為黨在晉西的又一支抗日武裝。

    1939年12月,蔣閻發(fā)動第二次反共高潮,爆發(fā)了震驚中外的“晉西事變”。我黨從民族抗戰(zhàn)大局出發(fā),和平解決了“晉西事變”。在晉西這塊熱土上,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彭德懷、鄧小平、羅榮桓、薄一波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都留下了光輝戰(zhàn)斗的足跡。

    在展廳的第二部分,記者看到一組1938年日軍進入隰縣后的照片,燒殺搶掠,來不及轉移的群眾被殘忍殺害,整個縣城滿目創(chuàng)傷……一張張照片真實地記錄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以及它們的慘無人道。在第二部分的展廳拐角,記者看到了一堆的汽車零件殘骸,從一個破損的輪胎上標志可以看出是輛日本車,據(jù)成館長介紹,這輛汽車殘骸是在修“臨大線”時從一個戰(zhàn)爭遺址挖掘出來的,這條輪胎上還有火燒的痕跡以及一個彈孔,可以感受到當時的戰(zhàn)爭多么的激烈。目前,已被省文物局定為珍貴文物里的一級文物。

    “這第三部分,我們把燈光設計成亮色,因為通過革命前輩的斗爭我們進入了一個民主的時代?!背绅^長告訴記者,不同的燈光設計、背景色調(diào)可以給觀眾更加真實的感受。

    整個展館,場景宏大、氣勢奪人,陳設真實質(zhì)樸、凝重大方,一張張照片、一件件事物……使游客們在強烈的視覺沖擊下感受到心靈的震撼,讓大家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的同時更加珍愛和平。

    記者 侯映坤


     

責任編輯:秦芳媛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日報晚報版、臨汾新聞網(wǎng)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jīng)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