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 頭發(fā)花白、身形消瘦、說話耿直,這是朱巧云給人的第一印象。今年73歲的她,10余年來無怨無悔地照顧著非親非故的張新春老人,用行動譜寫了一曲敬老贊歌,為鄰里守望做出了最好的注腳。
“叔叔,我今天煮了餃子,給你們端來了,快趁熱吃吧!”午時的陽光透過窗戶灑進屋內(nèi),朱巧云把熱騰騰的餃子放到94歲的張新春眼前,備好碗筷后,又忙著燒水、整理桌子、打掃衛(wèi)生。這已成為她的習(xí)慣。
朱巧云是堯廟鎮(zhèn)下靳村村民,古稀之年的她不僅是堯都區(qū)老體協(xié)的會員、一名志愿者,還是村里舞蹈隊隊長。張新春是一名抗戰(zhàn)老兵,與兩個智障兒子一起生活。2007年,朱巧云發(fā)覺,張新春老人和老伴身體大不如前,雖然其他子女經(jīng)常前來看望,但無法照顧周全,生活起居難免不便?!安蝗绦摹钡闹烨稍啤白哌M”了他們的生活。
噓寒問暖、添衣送飯、打掃衛(wèi)生,只要出門,朱巧云總是先繞到老人家中,竭盡所能幫助他們解決不便,還鼓動退休后的丈夫李七斤一起照顧。時間久了,總有人不予理解,“人家有兒有女,你們瞎操啥心?”此時,朱巧云總是淡然一笑:“我舅舅犧牲在戰(zhàn)場,父親和丈夫都曾當過兵,對軍人的那種情懷是刻在骨子里的??吹綇埵宀缓眠^,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趁自己有能力,能幫多少幫多少?!?/p>
2016年,張新春的老伴去世,老人的生活愈加不便。朱巧云更加上心了:怕老人吃膩了平日的飯菜,三天兩頭送來各種“美食”;看到老人家里缺啥,自己買來填補;老人需要外出辦事,“吩咐”丈夫當起“貼身保鏢”;擔(dān)心老人寂寞,和丈夫沒事就陪聊;逢年過節(jié),組織舞蹈隊上門為老人表演節(jié)目……像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照顧著張新春。
一次,老人不小心摔倒在地,無法起身,朱巧云和丈夫進門后,一看到躺在地上的張新春,朱巧云急得哭了出來,連忙扶起詢問有沒有摔傷。她動情地說,“張叔叔這么大歲數(shù),走都走不穩(wěn),還要照顧兩個70多歲的智障兒子,誰看到都會難過!”此后,無論刮風(fēng)下雨,夫妻倆每天都到老人家中“簽到”,一天甚至跑好幾來回?!懊刻觳粊砜纯床环判?,心里憋得慌,晚上也睡不踏實?!睂λ麄兌?,照顧老人,已是一種責(zé)任。
不僅如此,朱巧云還發(fā)動老體協(xié)的姐妹們組團看望老人,讓他感受到社會濃濃的關(guān)愛。這些年,老人也得到了許多志愿者的關(guān)心和幫助。但朱巧云和丈夫初心不改,一如既往地照顧著老人。他們堅定地說,“孝老愛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我們做人的根本。這份‘親情’已割舍不下,只要我們在,就會一直照顧下去?!?/p>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看著眼前忙里忙外的兩口子,張新春滿臉幸福:“他們真是大好人,這些年盡心盡力地幫我,和自己的親人一樣。”
“叔,外面天氣好,咱到院子里曬曬太陽?!闭f罷,朱巧云小心翼翼地攙扶起老人走到院子里。陽光下,這一幕很美、很溫馨。
責(zé)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