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陵位于堯都區(qū)大陽鎮(zhèn)北郊村西的澇河北岸,距市區(qū)35公里。墓塚高50米,周長300余米,依山傍水。祠宇依陵而建,布局緊湊,木雕精細。陵周石山懸崖,陵墓由黃土堆積而成,古柏蔥郁覆蓋,清流環(huán)繞而過,景色秀麗壯觀。1984年中國考古研究院專家考證,陵丘屬人為形成,再根據(jù)堯陵附近發(fā)現(xiàn)陶片推測,4000余年前人類曾在此活動居住。這與當?shù)貍髡f,葬堯時人們掬土成山成陵相吻合。
堯陵祠宇建于唐之前,歷代均有修葺,此次修復(fù)之前的建筑為清乾隆年間遺物。金太和二年(1202年)碑(已失),與獻殿西石碣記載,唐初李世民破劉武周曾晉謁堯陵。唐顯慶三年(658年)在重建堯廟時,重修了祠宇,并塑了唐太宗像,明清重修堯陵時撤了唐太宗塑像,替換為堯諸臣。元中統(tǒng)年間靖應(yīng)真人姜善信奉元世祖之命重修堯陵;明成化、弘治、嘉靖、萬歷、清乾隆、嘉慶、光緒、民國都曾對堯陵進行過修葺補建。明嘉靖石碑線刻陵貌圖,詳盡記載了當時的陵貌和建筑情況,為后世修復(fù)提供了依據(jù)。
1960年臨汾縣立碑保護,1986年省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布為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堯陵祠宇大門下臨澇河河岸,門上為戲臺,下為通道。戲臺坐南向北,為祭祀時娛神酬神演出。抽掉戲臺的隔板,是陵區(qū)中軸線的主要通道,非重大活動此門不開。戲臺文革前西書“陽春白雪”,東書“下里巴人”,“文革”中改造,但尚留門頂抱廈,廈檐雕板中為鳳頭突兀,兩邊夔龍拱衛(wèi),線條流暢,雕刻精美。1999年國家文物專家組長羅哲文考察后,稱贊不絕。戲臺前由南而北依次是東西看樓,東西神庫神廚。正中為木構(gòu)牌坊,又稱儀門。乾隆年間修建,其結(jié)構(gòu)獨特,成了我國現(xiàn)存木構(gòu)牌坊的孤例。斗拱層層疊架,飛檐四向挑出。牌坊正中匾額南書“平章百姓”,北書“協(xié)和萬邦”。當年牌坊新落成時并無四角下的支柱,設(shè)計匠人預(yù)言,日后修繕:勝我者再加兩層,不如者四角加柱相頂。
牌坊前為陵區(qū)核心建筑獻殿,明代為欽文殿,殿面闊三平間,東西各有配殿三間。獻殿天花板彩繪雖近三百年,油飾仍若新出。東西山墻各鑲嵌5塊記事碣石。西墻最上方嵌“禪幽”二字,西邊碣石記載的是祠宇沿革。東墻最上方嵌“辨是”二字,下一塊碣石為“祀朱辨”,專為堯子丹朱辯護。堯傳位于舜并非本意,是丹朱讓賢,在堯選賢之際,出游而給舜留下取代機會,并批駁了丹朱一生放蕩不羈,不聽父親的訛傳。此也可作古人一家之言吧。
出獻殿上十三級臺階碑廊,內(nèi)陳列明嘉靖陵貌線刻碑,亭正中豎立著萬歷12年秋,欽差兵巡河東副使關(guān)西栗在庭手書“古帝堯陵”四個大字的石碑。字跡文筆力雄建,莊重古樸。陵祠內(nèi)中軸線之外,東西各有大院,東一座,西兩座,為祠內(nèi)配套建筑。
堯陵祠宇建筑其規(guī)模大體沿襲了明代舊制,其風格為清代特色。碑碣記載和地上遺存,建祠宇當在唐以前。堯陵又稱神林,谷林?!秴问洗呵铩っ隙洝酚涊d“堯葬于谷林,通樹之”。樹是活化石,堯廟廣運殿前四棵古柏,據(jù)專家推測樹齡當在1700年以上。堯陵曾有巨形古柏7株,呈北斗七星布局,稱七星柏。陵頂一株,1983年《人民日報》刊發(fā)陵貌圖,系于舊時照片,該樹尚存,此樹毀于文革期間。牌坊東西各有巨柏一株,文革期間修建舞臺被毀。現(xiàn)僅剩一棵,屬七星柏中最細一株,獻殿后13臺階西側(cè)石砌墻體邊緣,有兩人合抱之粗。據(jù)推斷,此樹與堯廟前現(xiàn)存古柏同齡。
堯陵墓塚封土丘,在已知的三皇五帝陵寢中最為巍峨高大。陵宇布局緊湊,肅穆威嚴。而周圍八景在黃土高原丘壑縱橫,黃土覆蓋的大背景下卻風光秀麗迥異。陵北,陵之祖山是八景之首的“靈島春蔭”,巨石間遍植翠柏,即使寒冬早春,綠蔭覆蓋,生機勃然?!肮虐亓柘觥?,陵前陵后,陵丘上古柏聳立,雖然巨柏現(xiàn)存不多,古樹成蔭數(shù)里之外可見蒼翠如藍;“清澇印月”陵前一灣水,水質(zhì)清冽,魚蝦可數(shù),月缺月圓之夜,山月倒映其間:“繡嶺落霞”,陵南案山,狀若臥虎,頭、軀、尾、四肢形象宛然,當黃昏之際時有霞光起伏其間。“鹿巖瞰流”,陵東懸崖狀似梅花鹿,下瞰澇河清流,遺憾的是上世紀六十年代修建水庫被毀;“玉林疊翠”,堯陵古建玉林村,青山綠樹,遠眺若玉樹林立;“馬跡苔斑”,陵東五里許,下馬樁村,傳說堯東巡駐地于此,石上履跡猶存;“交口煙渡”,陵在北澇河北岸,陵南有南澇河,兩河于陵西交合形成渡口,此景實指陵脈之關(guān)鎖。
2007年陵區(qū)恢復(fù)、落架重修了30余座古建筑,完成了護坡、環(huán)陵道、圍墻、大橋、溢水壩,陵前廣場等工程項目,同時完成了陵區(qū)主要建筑的楹聯(lián),東西大殿、配殿塑像,豐富了堯陵的文化內(nèi)涵。依照規(guī)劃,新建了漢白玉墓表、牌坊和赤龍壁。
堯位列上古五帝,被后世尊為“文明始祖”,譽為“國祖”?!墩撜Z》中孔子說:“大哉!堯之為君,巍巍乎,惟天為大,惟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對帝堯的景仰屢代不廢,到堯都平陽拜謁帝堯者更是絡(luò)繹不絕。
高樹德 文/圖
責任編輯: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