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予強在法顯文化館調研

2018-10-12 09:00:40 來源:臨汾新聞網  

劉予強在法顯文化館調研時要求

加強文化挖掘研究 助推文旅產業(yè)發(fā)展

  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張浩) 近日,市委副書記、市長劉予強到法顯文化館調研。他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文化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加強文化挖掘研究,高水平做好布展工作,為全市的文旅產業(yè)發(fā)展做出積極貢獻。

  副市長、公安局局長馬德榮,市政府辦公廳、市文化局負責人參加調研。

  劉予強在解說員的講解引導下,認真參觀了法顯文化館各展廳,他邊走邊看邊問,詳細了解了法顯的生平事跡、游歷線路圖、紀念活動等法顯文化布展情況,對法顯文化館的布展工作給予肯定,高度贊揚了法顯在中國文化對外傳播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在法顯故里建立法顯文化館,對研究法顯文化有很重要的意義,要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在此能夠學習、了解法顯文化,激發(fā)全市人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要深入挖掘臨汾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和歷史文化遺存,勇于創(chuàng)新開發(fā),努力讓臨汾文化“亮”起來、讓文物古跡“活”起來,全力推進“文化強市”建設。要加大文物保護力度,推進文物合理適度利用,在保護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保護,使文物保護成果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大局、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法顯文化館位于市區(qū)澇洰河公園國學館內,共有五個展廳。第一展廳是法顯生平簡介;第二展廳主要介紹法顯所游歷的國家情況;第三展廳有法顯游歷路線圖、年表及物品展;第四展廳陳列著紀念法顯活動的有關圖片介紹;第五展廳陳列著中外名人評說法顯的書法展及《佛國記》書法長卷。

  據(jù)悉,法顯是古平陽郡武陽(今山西臨汾)人,東晉高僧,中國到天竺取經求法的第一人,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譯家。他65歲西行求取戒律,歷時14年,游歷30余國,79歲攜經卷回歸祖國,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者,也是中外友誼的締結者,他的故事歷時1600多年而催人奮進。魯迅先生給予其“中華民族之脊梁”的高度評價。


     

責任編輯: 吉政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日報晚報版、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