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tǒng)領,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根基,以調動全黨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為著力點,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機關黨建工作的兩大核心任務是服務中心、建設隊伍,要通過不斷提高機關黨的建設質量,建強各級機關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凝聚“精氣神”,使之更加有效地服務和推進中心工作。
一、著力提升機關黨支部組織生活的“含金量”
隨著“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的深入推進,機關黨支部各項組織生活制度趨于規(guī)范,黨員的黨性意識明顯增強,政治意識逐步提高。但在一些黨支部還存在組織生活流于形式,“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制度的“黨味”不夠、“鮮味”不濃,黨建工作同中心工作“兩張皮”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要從三個方面下功夫。一是從指導引導上下功夫。繼續(xù)每月下發(fā)專門通知,確定本月黨日活動、“三會一課”等黨內組織活動的主題,使各支部、廣大黨員學有內容、做有規(guī)范。規(guī)范市委組織部印制的“三簿一冊一臺賬”的填寫時間、填寫內容和填寫方式,教給支部和黨員“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二是從抓住“關鍵少數”上下功夫。把基層黨支部書記牢牢抓在手上,通過建立黨建清單、加強督查指導、強化考核問效,使黨內組織生活成為支部書記履行職責的“規(guī)定動作”。同時加強思想引導,通過堅持不懈的理論武裝,組織他們到組織生活抓得好的支部觀摩學習等方式,促使他們增強看齊意識,真正體會到黨內組織生活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增強抓黨建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三是從創(chuàng)新活動內容上下功夫。貼近黨員需求,用生動的形式講解普及黨的知識,使大家容易接受和消化。把黨章黨規(guī)、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制作成圖解、動畫、音視頻,為黨員群眾送上“立體大餐”,通過基層黨員喜聞樂見的形式,傳遞黨的聲音,讓大家一聽就懂、一學就會,既“接地氣”、又“增民氣”??傊?,通過逐步解決問題,開展規(guī)范化建設,使支部和黨員體會到黨內組織生活的有益性和必要性,提升大家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著力提升機關黨員教育培訓的實效
當前,機關黨建加強思想建設的主要任務是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黨員,提升“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但在黨員日常教育培訓中,我們還存在對黨員的需求摸得不準,培訓內容針對性不強、培訓形式不豐富、培訓效果不突出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要從三個方面精準施策。一是在分類培訓上精準施策。根據黨員行業(yè)、類別和工作性質,分期分批次開設教育、衛(wèi)生、黨群、政法、農業(yè)、政府、財稅、經貿等系統(tǒng)黨員培訓班。組織有行動能力和書寫能力的離退休黨員積極參加,并邀請他們講黨課黨史,現身說法、傳授經驗,發(fā)揮“老帶新”作用。二是在內容方式上精準施策。采取發(fā)放培訓需求表、問卷調查等方式,掌握黨員培訓需求,重點將黨章黨規(guī)、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央省市縣路線方針政策作為必學內容。針對個性化需求,邀請各行業(yè)專家、學者就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和基本能力進行專題講座,確保培訓內容對接需求、貼近實際。三是在保證效果上精準施策。采取專題授課、小組研討、知識測試等方式,強化培訓實效。同時,在各類黨建網站、微信公眾號上定期推出黨建音視頻菜單,引導黨員利用“微時間”隨時學習,推進黨員教育便捷化、經?;?/p>
三、著力提升機關黨組織和黨員的服務本領
機關黨組織不同程度地掌握著一些政策、資金、技術、人才等各類資源,但對同在一個地域的社區(qū)黨組織,這些資源就相對缺乏,如何使這些資源發(fā)揮最大效應,就是要按照市委組織部構建城市區(qū)域化黨建新格局,建立社區(qū)大黨委、實施“六個提升行動”的要求,推動機關和社區(qū)組織共建、資源共享、活動共聯。一方面,在發(fā)揮社區(qū)活動場所作用上共建共享。組織縣直服務民生單位黨組織,選派優(yōu)秀業(yè)務骨干,組建“一站式”便民服務功能性黨小組,制作便民服務“一掃通”二維碼,進駐所在社區(qū)活動場所,宣傳政策、辦理來訪事項,讓群眾少跑腿,達到“一站式”辦理、一次性答復、一次性解決。另一方面,在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上共建共享。結合駐區(qū)黨員到社區(qū)服務居民工作,組建衛(wèi)生清理、講解禮儀、醫(yī)療服務、教育咨詢、法律維權、文化宣傳等黨員志愿隊,定期深入居民小區(qū)等聚居地開展活動,推動服務常態(tài)化、規(guī)范化,用一點一滴的小事、實事為民服務,提升居民滿意度和獲得感。同時,在開展服務活動中引導機關黨員增強服務意識、轉變工作作風,增長服務本領,以提升黨組織的服務功能來提高政治功能。
(作者系汾西縣直屬機關工委書記)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