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需要領導干部深入一線,與老百姓拉拉家常,同普通群眾噓寒問暖,察民情,體民意,解民難。
若是領導干部俯下身子、放下架子,用通俗易懂、平易近人的“群眾話”與群眾交流,效果會不言而喻。相反,如果打著“官腔”、說著“官話”,引起群眾反感,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所以說,領導干部會不會說“群眾話”,能不能與老百姓拉好家常,關系著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效果和質量。
領導干部與老百姓“拉家常”,各級領導都提出明確要求并躬身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老虎蒼蠅一起打”就是內涵深邃但又通俗易懂的群眾話。省委書記袁純清多次深入田間地頭與老百姓一起耕種,坐在農家炕頭上拉家常,并深有體會地說:我認為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參加勞動的機會較少,更應該珍視勞動,每年都抓抓鐵鍬,揮揮鋤頭,接接地氣,沾沾泥土,不見得干多少活,要害是不忘一粥一飯之不易、一絲一縷之艱辛,是感悟勞動人民之偉大、體驗勞動創(chuàng)造財富之快樂?!边@些帶著泥土氣味的“群眾話”,是領導干部親民、愛民、為民的生動寫照。
但是,一些領導干部并不會也不屑與老百姓“拉家?!?,到群眾中凈說些大話、空話、套話,有的干部與群眾談話時甚至還照著稿子念,這些照本宣科、千篇一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官話,只能令老百姓生厭,浪費老百姓的寶貴時間。究其原因,主要是某些領導干部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態(tài)度不端正,與老百姓的感情不深厚,把深入群眾當做一種例行的公務,為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把深入群眾當做作秀,圖形式,走過場,即使到老百姓中間也是幾句耳熟能詳的客套話,糊弄一下、應付一下就了事了。河北省興隆縣孤山子鎮(zhèn)委書記邊大吃大喝邊辱罵人民百姓:手里端著米飯,嘴里吃著豬肉,最后還得罵你娘。老百姓就是這副德行!不能給臉,給臉不要臉!”領導干部與老百姓“拉家?!?,是深入貫徹落實教育實踐活動、了解掌握實情的最基本途徑。領導干部與老百姓“拉家常”,就能夠把話說到點子上、說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說得老百姓喜歡聽愿意聽,就能夠引起領導與群眾的情感共鳴,但真正拉好家常并不是一件輕松容易的事,它要求領導干部講話時應做到以下幾點:一是“俗”,即通俗化、大眾化,運用人民群眾的熟言口語和簡明比喻,通俗地闡釋深奧的道理,簡明地說明復雜的事物,形象地表述抽象的概念,輕松地道破嚴肅的問題。二是“實”,即講實在、實用、實際、真實的話,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心口一致。不說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的假話,不說信口開河、無中生有的謊話,不說言不由衷、口是心非的違心話,不說虛情假意、不準備實行的空話。三是“新”,能夠從本地區(qū)本單位的現實和發(fā)展的特點出發(fā),緊跟時代的步伐,把握時代的脈搏,不斷樹立新觀念,研究新情況,探索新方法,開拓新境界。四是“精”,就是所說的話一定要短小而精悍、簡約而精煉、通俗而精深,具有簡潔明快、言簡意賅、言約意豐的特點,完全是去掉“水分”的“干貨”。
當然,領導干部要練好“拉家?!钡墓Ψ?,就必須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真正深入到工廠車間、田間地頭,輪一輪錘子,抓一抓鋤頭,解下領帶、挽起褲腿,與工人師傅談笑風生,與農民兄弟拉拉家常。在與基層百姓的平等交流中學習群眾語言,在堅持不懈的“接地氣”中成為群眾的親密朋友。
李俊勇(作者系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副調研員)
責任編輯:秦芳媛
上一篇: 群眾路線的哲學依據
下一篇: 淺談企業(yè)文化與思想工作的有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