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心醫(y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yī)師張宏生的援疆故事
臨汾新聞網(wǎng)訊 2月9日下午3時許,當記者一行走進市中心醫(yī)院普外科的時候,看到副主任醫(yī)師張宏生正在與科室人員交流X片病案。他目光專注,語氣舒緩,完全沉浸在工作當中。陽光從窗欞間射進來,辦公室里分外明媚而溫暖。
掐指算來,張宏生援疆歸來已近兩個月了。照理說,他該好好休息一下,況且這兩個月里還過了3個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元旦、春節(jié)、元宵節(jié),也該為自己放個假??蓮埡晟鷧s一切如常,連除夕夜都在值班,初二照常上班。
“忙”是張宏生的工作常態(tài),他從臨汾“忙”到了新疆,又從新疆“忙”回了臨汾,這一年多來,他究竟“忙”了些什么?在援疆期間,當?shù)氐拿襟w就曾多次報道過張宏生的事跡。記者的話題,自然從他的援疆經歷展開了。
看到患者期待的眼神,他深感重任在肩
時間回到2015年12月初,院領導找張宏生談話,組織上準備安排他去新疆建設兵團第六師新湖總場醫(yī)院支醫(yī),想征求一下他的意見。
作為一名黨員,張宏生明白這是組織對自己的信任,在安頓好重病的母親和家里的事后,他與一位掛職干部、另一名醫(yī)生及4位老師一起踏上了援疆的征程。
12月16日一到新湖,他們就受到總場機關、總場醫(yī)院各級領導的熱情接待。7名臨汾援疆人組成了“新湖一家人”,其中一位還寫下了這樣激情澎湃的詩句:不是每朵花都能長在天山雪線以上,雪蓮做到了;不是每棵樹都能長在沙漠之上,胡楊做到了;不是每個人都能援疆,我們做到了,我們是新湖一家人。
簡單的安頓后,張宏生很快投入了“戰(zhàn)斗”。原來,總場已提前在電視臺做了宣傳,許多患者都預約了門診和手術,還有的老病號一家?guī)卓诙几鷣砹???粗麄兤诖难凵瘢瑥埡晟男囊幌伦映榫o了,他意識到自己的責任,他要為這里的老百姓送去健康和福音。
張宏生任職為總場醫(yī)院外科主任,他技術全面,尤擅長靜脈曲張、乳腺、腹股溝等普外手術,每天不僅在門診坐診,為十多位患者診療,還堅持主刀做一臺外科手術。短短一個月時間,他就診治患者百余位、做手術二十多臺。
為了盡快將自己的外科技術傳授給當?shù)蒯t(yī)生,張宏生從臨汾帶來的最多行李是十幾本厚厚的手術學教科書,他還把自己在北京等地各大醫(yī)院學習時保存的一些疑難病癥的電子資料和手術錄像都帶到了新疆,一有空就為醫(yī)生們分析講解病例。
細心的張宏生發(fā)現(xiàn),總場醫(yī)院在一些普外科常見手術上操作還不夠規(guī)范,于是第一時間向院領導提出要進一步規(guī)范手術程序,并主動提出自己負責抓好這項工作。每做一臺手術,從術前方案的準備到上手術臺,每一個需要注意的細節(jié),他都對醫(yī)生們進行嚴格的規(guī)范要求,盡可能詳細的講解,并例行示范。外科醫(yī)生王樹斌感慨地說:“張主任技術嫻熟,在業(yè)務操作程序規(guī)范上要求很嚴,我們跟著他學到了很多寶貴的臨床經驗?!边@樣的醫(yī)生——說話沉穩(wěn)、醫(yī)術精湛、對患者極有耐心,自然很招患者“喜歡”。更何況,張宏生還很注重患者的心理調適,經常幫助他們排解緊張的情緒,因此,患者都把他當成了“定心丹”。他曾經給一位叫陳志華的患者做過靜脈曲張手術,術后疼痛難忍,陳志華疼得掉了眼淚。
但是只要一見到他走進病房,陳志華就會打趣道:“張醫(yī)生一來,我就感覺刀口不疼了?!痹诳倛鲠t(yī)院的每一天,張宏生都把時間安排得滿滿的。白天上班,忙門診和手術,還要傳、幫、帶醫(yī)護人員;晚上回到宿舍,堅持業(yè)務學習,查閱大量資料,掌握最新學術動態(tài)。除此之外,他還要定期下鄉(xiāng)義診,積極參加醫(yī)院組織的為民族連“送醫(yī)送藥送溫暖”活動,培養(yǎng)連隊家庭醫(yī)生……他在日記中這樣寫道:“一年支醫(yī)的時間很短,我想在有限的時間里,盡可能多地給總場醫(yī)生傳授技術,盡可能多地為農場患者提供好的醫(yī)療服務。”
老母親離世時,他正在新疆救治病人
在張宏生的手機里,保留著這樣一條短信,那是他在新疆的親戚馬紅俊發(fā)來的:“張醫(yī)生,新年好!在您及其他醫(y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及護理下,我的胰腺炎恢復得很好,至今沒有復發(fā)。如今雖遠隔萬里,但親情不能斷,常聯(lián)系溝通,來新疆一定要找我?!边@條短信存了有1個月的時間了,張宏生還舍不得刪,經常翻出來看看。一年的時間他已與新疆的兄弟姐妹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組織上對援疆干部提出了“六個一”工作要求,其中有一條是“結一門親戚,開展幫扶活動”。
在總場領導的牽線下,張宏生與回族人馬紅俊結成了“親戚”。2016年春節(jié)剛過,探親回到新疆的張宏生就帶著臨汾特產第一時間來到馬紅俊家走親戚。沒想到,過年期間馬紅俊突發(fā)急性胰腺炎,在石河子二院搶救治療后,剛回家休養(yǎng)。得知此后,張宏生趕緊給他做了檢查,之后就定期到馬紅俊家為他送醫(yī)送藥,幫助他做康復理療。時間長了,他和馬紅俊成了無話不談的兄弟,也從中感受到了新疆人的熱情、淳樸和善良。
張宏生曾為總場一位80多歲的疝氣患者做過手術。當時,該患者合并有肺心腫、糖尿病、支氣管炎、高血壓病,要在以前,總場醫(yī)院根本不敢接收,必須送到百里之外的上級醫(yī)院治療。而張宏生不僅成功為老人做了手術,而且每天親自為老人查傷口換藥,9天后,老人痊愈了。老人的家屬感激地說,張大夫不僅治好了老人的病,而且讓我們免除了舟車勞頓,還為我們省了好多錢。今年過年的時候,這家人專門為張宏生寄來了新疆的葡萄干。
……這樣的故事太多了。在新疆,張宏生不只有馬紅俊這一個親戚,找他看過病的許多患者都把他當親戚。
他對這些親戚都很關心,時時會噓寒問暖,卻惟獨對不住自己的老母親。78歲的老母親得了間質性肺炎,幾次病危住院,作為醫(yī)生的張宏生本應在床前侍奉,但母親深明大義,讓他放心去援疆。
他以為母親可以安然等他回來,沒想到病情加重突然轉化為肺癌,母親去世的時候,他正在總場醫(yī)院救治病人,呵護生命,沒能見到老母親最后一面……每每想到這些,張宏生心如刀割。他說,醫(yī)生就應該把患者當作親人,時時為他們解除病痛。他相信九泉之下的母親會原諒他的。
援疆經歷,是他生命中最溫暖的記憶
2016年12月20日,援疆一年的張宏生回到了臨汾,回到了市中心醫(yī)院。同事們看著他心疼地說,人瘦了,臉上的皺紋多了。他卻笑著回答,免費減肥三十多斤,學會了自己做飯,收獲了經歷,還結了許多親戚……
工作和生活一如往常地繼續(xù),張宏生依然是同事們眼里的“一大一高一小”醫(yī)生——年齡大、醫(yī)術高、脾氣小,還是那個沒有架子、令人信服的老大哥。他每天為患者診斷治療,親自陪他們樓上樓下透視、做CT……每周做五六臺手術,遇到急診忙的時候,手術一臺接一臺,從晚上要做到次日早晨。手術臺上,什么尷尬事都能碰上,但他從不厭煩嫌棄。有個病人結腸破裂,需要做結腸造瘺術,這需要清洗結腸,細菌多、糞多,甭提多臟了??蓮埡晟H自上手帶著大家干,清洗灌腸,破裂的腸管切掉……就在接受記者采訪中,張宏生還時不時地出去看看病人,操心著為他們換藥。
“回想這一年,新疆兵團軍事化的管理、軍民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奉獻精神,使自己在人生觀、信仰觀、價值觀、榮譽觀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我深深體會到新疆人民的可愛,也感受到了祖國大家庭的溫暖。作為醫(yī)生就必須有大愛仁心,我要把援疆精神帶到工作中來,無私奉獻,讓更多的患者回歸健康。援疆生活是我生命中最溫暖的記憶。”采訪結束時,張宏生自信地說。
記者景秀紅 郭璞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