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市漢陽采取“文明接力”的方式對違規(guī)行人進行處罰,即如市容監(jiān)督員發(fā)現(xiàn)行人闖紅燈過馬路,該行人就必須在原地替市容監(jiān)督員“值班”,提醒市民看燈通行,直到抓到下一個違規(guī)過馬路的行人才可“下崗”。據悉,該方法實行一周以來,違規(guī)行人較此前下降五成。
行人闖紅燈,罰款改“站崗”,其實并非漢陽首創(chuàng)。早在2008年,南京交管部門就推出過類似管理辦法,讓行人、非機動車交通違法當事人“義務協(xié)勤”30分鐘,直到“逮到”繼任者為止。此后的深圳市更是進一步制定了以站崗時間折抵罰款的“匯率”:處50元以下罰款的,維護交通秩序1個小時;處100元罰款的,維護交通秩序2個小時;處200元罰款的,維護交通秩序3個小時。
從效果來看,在行人闖紅燈遭遇法不責眾的背景下,罰款改“站崗”不失為一種簡單實用的創(chuàng)新手段。然而,這種“新法子”也在網上引發(fā)不小爭議。有人說強制站崗有限制人身自由之嫌;將臨時執(zhí)法權授予違法者,也缺乏法律授權;而讓違法者接力抓人,使民眾人人自危,還有鼓動民眾相互斗爭之嫌。倘若其他部門群起效仿:讓小商販管理街道,讓黑車司機去治理黑車,讓黃牛去清理倒票,豈不是亂了套?
存在即合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城市交管部門開始用“站崗”取代罰款,足見這一行為的實用性。漢陽實行一周,違規(guī)下降五成,便是有力例證。參與交通執(zhí)勤,不僅有利于維護交通秩序,還能觸動違章者的思想深處,起到警示作用。這種與交通管理者的“角色互換”,能夠引導廣大市民“換位思考”,認識到闖紅燈的危險性,對自身行為多一些反思和警醒。當然,任何事都不能沒有規(guī)則,如果沒有程序正義,那么實質正義也就不復存在。從法治角度審視,罰款改“站崗”仍面臨缺乏依據、有悖法理的尷尬。
罰款改“站崗”不能只是拍腦袋決策,必須納入法制軌道。有必要從國家立法的層面,考量引入行為處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量化具體的處罰標準,保障處罰的公平公正,經得起法律的審視。
景文婷
責任編輯:楊洋
上一篇: 世界杯來襲 球迷們準備好了嗎?
下一篇: 平淡的高考未必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