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壓歲錢變壓歲劫

2014-02-11 20:08:36 來源:臨汾新聞網(wǎng)

過年給孩子壓歲錢,是中國約定俗稱的慣例,也是春節(jié)的傳統(tǒng)民俗之一。

日前,《新京報》記者調(diào)查了102名市民,結(jié)果顯示,超過四成的受訪者今年共發(fā)出了超過1000元的紅包,單個紅包里放入超過500元的人也占了四分之一。

中國自古就有新年守歲的傳統(tǒng),傳說,古時候,有一個祟的妖怪,每年的年三十夜晚,就出來殘害小孩,人們?yōu)榱朔乐寡肿鱽y,便在年三十夜晚燃放竹枝,竹節(jié)噼啪的聲響和紅紅的火光讓妖怪不敢接近,天上的八位大仙看到人間整夜守祟的辛勞,便化作8枚錢幣,躺在一對老夫妻孩子的身旁,妖怪前來攻擊孩子,錢幣便發(fā)出暗暗的強光,把妖怪嚇退。人們一傳十,十傳百,紛紛仿效。

我國最早的壓歲錢,出現(xiàn)于漢代,又叫壓勝錢、厭勝錢,像錢卻并不在市面流通,具有避邪祈福的功能。壓歲錢一般鑄有“去殃除兇”、萬歲千秋”等吉語和龍鳳、龜蛇、雙魚、八卦等吉祥圖案。

中國在宋代以前,每年的過年是在立春這一天,當時春節(jié)稱“立春日”,只是宮廷內(nèi)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間并沒有這一習俗,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稱為春節(jié),原來屬于立春日的習俗也移到了春節(jié),春日散錢的風俗就演變?yōu)榻o小孩壓歲錢的習俗。明清時,壓歲錢大多數(shù)是用紅繩串著賜給孩子。民國一度改新年為陽歷1月1日,后來又廢止,重立陰歷正月初一為春節(jié),而陽歷的1月1日為元旦。

不管新年春節(jié)日期如何變化,壓歲錢這一風俗始終相伴相隨。民國以后,壓歲錢改為紅紙包裹,稱紅包,給孩子包一百文銅元,寓意“長命百歲”,給成年的晚輩包一枚大洋,象征“一本萬利”,給老人包一枚大洋,寓意老人把歲月留住,長壽不老。筆者小時候,家庭好一點的,大人發(fā)壓歲錢,一角、二角至一元,家庭不好的只有一分、二分或五分了。如今,每逢新年,家長大多喜歡去銀行換一些號碼相聯(lián)的新鈔票或一些吉祥號碼的鈔票,給孩子壓歲,祈盼孩子在新的一年里一路連升,順意連連,保佑孩子和老人在新的一年里健康成長,吉祥如意。

時代在發(fā)展,人情世故也在變化,只是如今的壓歲錢成了比富斗闊的工具,有些甚至淪為變相斂財和受賄的手段。

一些孩子錯誤地把壓歲錢的多少當成人情親疏的砝碼,讓許多人感到壓歲錢成了一個不堪負重的人情債,也給孩子的成長帶來許多負面教育,這早已失去了壓歲錢的本來面目。

不管怎么說,我們每個人還是應(yīng)該從自身做起,少拿孩子做誘餌,自覺抵制世俗攀比的烏煙瘴氣,讓壓歲錢真正回歸到祈福祝愿的本來目的,也讓春節(jié)變得喜慶一些、輕松一些、溫情一些、歡樂一些。(文/來祥生)

責任編輯: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