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增白面粉長期以來得以存在,消費者、生產商、相關職能部門三方自然有其各自對“增白”的需求。作為消費者,希望買到白一點的面粉,因為白一點感覺質量好一點好看一點,顯然增白劑“粉飾”后的面粉很白很受歡迎;作為生產商,市場有對面粉白度比較,加一點增白劑,自然使產品更有競爭力;而相關職能部門呢?民眾的健康,消費者的利益難道不是你們的需求嗎?
有了三聚氰胺事件的經驗,我們假設8年前都知道增白劑的危害,大家都會怎樣面對?作為消費者,一聽到增白劑有害,馬上“聞粉色變”,敏感而堅決地抵制增白面粉;作為生產商,如果消費者不了解增白劑的危害,未曝光的潛規(guī)則,心照不宣,按照行規(guī)來處理,畢竟沒幾個生產商有勇氣 “自曝其短”的違背潛規(guī)則。如果消費者已了解增白劑的危害,增白劑自然沒有了市場,生產商開始嚴格 “自查自糾”。而相關職能部門呢?8年了,增白劑相關評估工作仍處在討論過程中…
咋看來,消費者好像有點責任,要不是你喜歡白一點的面粉?要不是你不了解增白劑有害?增白劑早就沒有生存空間!但細想一下,不對,別忽悠我,這就是三聚氰胺的翻版!
從三聚氰胺到蘇丹紅再到特侖蘇,我們見識了行業(yè)存在的潛規(guī)則,也學會了指責生產商的無良,也明白了食品生產不能僅靠“不想”造假的社會倫理和企業(yè)責任在約束其行為。
但是,我們一次次看到相關職能部門在食品安全面前迷失,患得患失,無所為。這更讓我們感到心寒,對食品安全感到迷茫。(文 西)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 魏中夏】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下一篇: 工人日報:八一男籃走了,“八一精神”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