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實習動員很難讓學生不功利

2009-07-27 18:12:00 來源:臨汾新聞網



去年5月,我們學院召開實習動員大會。從院長到輔導員都向學生再三強調,要利用實習機會加強學校對外宣傳。在報道中,凡出現“××大學”字樣的,都可以算作外宣成果。如果是在電視臺實習,可以利用本校的風景作為電視畫面。按照刊發(fā)媒體的級別不同,所獲得的獎金也不同。由于敝校并沒有十分豐富的材料可作新聞報道,于是老師們提供了一種間接的宣傳方法:就某一事件、某一問題采訪我校的老師,在文章中寫道,“××大學某某教授說”,這樣也行。老師們還舉出例證,上一屆的誰誰誰外宣成果豐富,獲得了幾千塊錢的校方獎勵。這樣的實習動員大會,實在是太有煽動性了! 

所以,當我看到報道中的學生纏著記者要求采訪他們,一點兒也不震驚,只是感到可笑,因為我就受過類似的“教育”。 

曾經在《在北大聽講座》叢書中看到一位教授的演講,說大學生不應該參加社會實踐,你以后有60年的時間去實踐,只要你可以活那么長,而不必浪費寶貴的大學4年。這樣的觀點是有點偏激,卻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可惜這樣的聲音如同空谷里的一聲爆仗,響是響了,只是徒然地響著,震不醒人。陷入滔滔功利中的大學,及被功利教育所馴化的大學生,才不會理會這種看起來“很可笑”的聲音。 

23日的《中國青年報》又報道了另一則消息,說廈門某大學的一名學生致電該報記者,稱他們到閩西農村進行社會調研,問能否在報上進行全程報道,并表示“我們有活動經費,您看需要多少版面費?”而一位報社編輯則表示近期不斷接到大學生社會實踐的來稿,這些稿件所含信息大都了無新意,和往年沒啥兩樣,個別來稿甚至連年份都“忘記修改”了。很多人都因此把棒子打到大學生身上,認為他們太功利。其實我想,這樣的學生,一定也參加過跟我一樣的實習實踐動員大會:他們一定會被告知,決定他們實踐成績的并非本身的質量,而是媒體有沒有報道,媒體報道后有沒有產生社會影響,有沒有給學校帶來聲譽。 

我經歷的實習動員大會絕非個案,許多飄在各地實習的學生一定有過同樣的經歷。這樣的教育,使學生們無法擺脫那種庸俗和功利。(毛禮金)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 付基恒】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