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端午節(jié) 時尚元素源源注入

2016-06-09 09:58:02 來源:臨汾新聞網(wǎng)

品味端午 與時尚互動

  臨汾新聞網(wǎng)訊 中國文化向來以海納百川而聞名于世,各種文化傳承、吸納,在歷史長河中,獲得了長足的發(fā)展,又結合時代的需求,演變成如今的模式,比如端午節(jié),人們習慣于吃粽子、插艾葉、懸鐘馗像等傳統(tǒng)習俗,又熱衷于端午出游、西式粽子、另類香包等時尚元素。在不知不覺中,端午節(jié)與時尚互動,人們在傳承文化的同時,也品味到時尚帶來的風味。

  策劃人 楊全

老傳統(tǒng)習俗多 新過法旅游熱

  臨汾新聞網(wǎng)訊 “雖然離端午節(jié)還有幾天,但我家已經準備好了粽子,我還專門給孫子包了蜜棗粽子,因為他今年要參加中考,希望他吃了我做的棗粽,可以考個好成績。”6月7日下午,記者在位于市區(qū)濱河西路漪汾花園小區(qū)的侯百靈家看到,她正在編五色繩,準備送給鄰居家的小孩。

  侯女士今年71歲,和兒子一家住在一起。說起端午節(jié),她表示,現(xiàn)在許多年輕人都不知道端午節(jié)的習俗到底有哪些,要過端午節(jié)了,可鄰居家的小孩子連五色繩都沒有系上,她著急了,趕緊給孩子們編五色繩?!岸宋绻?jié)是咱們中華民族的古老節(jié)日,不但要吃粽子,還要插艾葉、系五色繩,以前粽子都是自家做的,五色繩也是由家里的長輩編制,現(xiàn)在市場上就可以買到?!彼J為,端午節(jié)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這些習俗應該傳承下去。

  “臨汾、運城這一帶,端午節(jié)做粽子是用五色繩捆牢,其用意是為了避邪?!焙钆扛嬖V記者,現(xiàn)在人們吃粽子都喜歡吃熱的,但老輩人都喜歡吃涼粽子。原來,端午時節(jié),晉南一帶正處在小麥收割期,人們忙于農活,待勞動歸來時又熱又餓,主婦就會把做好的粽子放在涼水桶里,這樣食用又解暑又解餓。

  端午節(jié),除了吃粽子,插艾葉也是一個重要的習俗?!拔依霞沂乔值?,我記得小時候過端午節(jié),不會把艾草隨意插在門前,而是要用紙剪一個老虎的樣子,然后再在紙老虎上粘貼艾葉,最后才會貼在門上,我們都叫它‘艾虎’,以求吉祥如意,避邪安神?!焙钆空f。

  的確,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很多習俗已經漸漸被人們忘卻,或者說,新時代下,人們已經選擇新的方式來過端午節(jié),用更加時尚的方式來傳承端午文化。家住財神樓北街臨汾三中家屬院的馬媛,就準備利用端午節(jié)小長假,帶著家人去旅游。

  “早就想去南方看一看了,趁著家人都放假,準備帶著孩子去浙江看賽龍舟?!瘪R媛告訴記者,去年端午節(jié),汾河公園舉辦賽龍舟大賽,當時她帶著兒子去看,發(fā)現(xiàn)兒子對賽龍舟很感興趣。于是,她趁機給兒子講述了端午節(jié)的來歷和賽龍舟的傳統(tǒng)。今年,市里沒有賽龍舟活動,可兒子又嚷著要看,所以她就毫不猶豫地報了旅游團,帶孩子進行一次“文化之旅”。

  “我認為,傳統(tǒng)文化與習俗需要傳承下去,但不必要照著古人的方式刻意去做,傳承固然重要,但發(fā)展才是文化進步的主旋律?!瘪R媛說,與其讓孩子被動接受端午節(jié)的文化,還不如帶著孩子去看一看、游一游,讓他親身體會。這樣的傳承和教育才適合孩子的求知欲。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端午節(jié)小長假期間,很多市民都選擇了外出旅游,一些旅行社則針對性地安排了“端午文化”龍舟游”等特色旅游線路。

  “從上個月起,就陸續(xù)有市民報名參團,去浙江嘉興的最多,大家的目的就是想體驗原汁原味的賽龍舟,所以‘嘉興—烏鎮(zhèn)—西塘’線路的旅游團最受關注?!币患衣眯猩缲撠熑烁嬖V記者,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端午節(jié)假期恰逢高考結束,很多家長希望帶著剛剛結束高考的孩子放松心情,所以這段時間旅游業(yè)很火爆,很多線路都已經報滿了。

  記者 楊全

 

情系端午節(jié) 善行敬老院

  臨汾新聞網(wǎng)訊 為了讓敬老院的老人們感受到端午節(jié)氣氛,6月6日,交通銀行臨汾南城支行的愛心志愿者們來到馨和敬老院,為老人們佩戴香囊,并送上愛心滿滿的粽子。

  記者 張?zhí)N強

 

愛的還是那個味兒

  臨汾新聞網(wǎng)訊 又到一年端午節(jié),大街小巷艾葉飄香,粽香撲鼻。循著粽香,記者尋訪到了一個賣粽子的阿姨。

  今年70歲李枝梅在臨汾市蒲劇院家屬院小區(qū)門口擺攤賣粽子已經有些年頭了,她家里經濟條件并不差,但老人情寄粽子,就做蜜棗和紅棗餡的粽子,守著一個簡單的攤位,快樂地安享晚年。這樣的堅守,不只緣于她的老有所為,老有所樂,還因為很多人已經習慣了她家粽子的味道,即使不是端午,也會前來購買,平時一天能賣百十元左右,臨近端午時,會賣得多些。

  李阿姨賣粽子緣于一個偶然?!拔屹u粽子是從2002年開始的。那年年底非典爆發(fā),不能外出游玩,空閑時間多了,我就琢磨著在家干點啥,當時很多商家不營業(yè),大家買東西不方便,鄰居們知道我會包粽子,就有人到家里找我,當時我也沒什么事兒,就開始給大家包粽子。時間長了,有鄰居提議,還不如賣粽子呢,我看到愛吃粽子的人還不少,就開始賣粽子了?!崩畎⒁痰聂兆訌馁I粽葉、淘糯米、選棗、包粽子……一系列工序全部親歷親為,她用給自家人做飯的態(tài)度,干凈、實在地包粽子。時間長了,李阿姨竟成了小區(qū)門前一景,大家進進出出都習慣買一兩個粽子,有的人甚至提前“訂貨”,惠贈親朋好友。

  李阿姨是大寧人,在她的記憶中,每年到端午節(jié)時,媽媽就會為全家人包粽子,一般都是初四晚上煮好,初五吃?!澳菚r候用的米都是自己種的黃米,用的棗都是當?shù)丶t棗,沒有現(xiàn)在這么多品種。那時候,家里窮,好吃的少,一年四季吃不上什么好的,每年過年吃肉、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餅,對于我們都有著特別大的誘惑?!爆F(xiàn)在,李阿姨給大家包粽子,雖然用的米不再是黃軟米,她的餡料除了紅棗,還加了蜜棗,但她一直在努力追尋當年記憶中的味道,那種味道,叫親情、叫傳承。

  郭艷香阿姨退休前擔任單位的一把手,肩負重任,沒有時間做家務,她認為做粽子最重要、最費工夫的環(huán)節(jié)是包粽子,而她卻把這個環(huán)節(jié)省了。每到端午節(jié),她用自己的方法做“粽子”。“我把粽葉、糯米等原料買回來之后,先在箅子上鋪一層粽葉,再放薄薄一層糯米,上面放紅棗、葡萄干,攤勻之后,上面再放一層糯米攤平,然后蓋一層粽葉,這樣,蒸出來的‘粽子’完全沒有傳統(tǒng)粽子的形狀,應該叫‘粽糕’更為合適。”雖然不是粽子的形狀,可是,由于上下都有粽葉,郭阿姨的“粽糕”真有粽子的味道。她說:吃‘粽糕’時,我會給孩子們講關于端午的故事,讓他們從小了解傳統(tǒng)文化?!?/p>

  北方人的口味與南方人不同,北方人吃粽子多以甜的為主,餡料大多是紅棗、豆沙、蜜棗,而南方人的口味則以咸為主。這些年,隨著經濟與物流的發(fā)展,臨汾也有很多南方的粽子,然而,往往是看得多,買得少。臨汾人買的最多的還是“北方味”粽子。這一點,在解放路一家食品專賣店得到印證,營業(yè)員介紹,她們店經常會賣應季的食品,端午節(jié),他們包好了一盆盆的粽子供大家選擇?!扒皫滋靹傞_始賣粽子時,我們也做過其他口味的,可是,賣得不好,現(xiàn)在我們只做紅棗、蜜棗和紅豆沙的這幾種,現(xiàn)在,每天都能賣到一千個左右?!?/p>

  端午節(jié),是一個不摻雜一絲洋味的純正中國節(jié),這個傳承了幾千年的節(jié)日特有的標志——吃粽子,在老輩人心里固守的還是傳統(tǒng)的味道,他們品味的,還是傳統(tǒng)的感覺。

  記者 韓曉芳

 

端午節(jié) 傳統(tǒng)文化歷久彌新

  臨汾新聞網(wǎng)訊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6月7日下午,市區(qū)體育南街的一個攤位前,花色各異的香包迎風起舞,吸引了眾多顧客前來選購。端午節(jié)自古就有其獨特的風俗。當傳統(tǒng)遇上現(xiàn)代,佩戴香囊這一習俗延續(xù)了兩千年,如今更煥發(fā)出新的光彩。但是,懸鐘馗像的習俗卻在歷史的長河里漸漸消逝。

  【鐘馗像淡出端午記憶】

  據(jù)有關史料記載,端午節(jié)懸掛鐘馗像始于唐玄宗時期。相傳,唐玄宗曾詔畫工吳道子按照夢境繪成《鐘馗捉鬼圖》,要求家家戶戶于端午時一律張貼,以祛邪魅。

  “鐘馗是中國民間傳說中驅鬼逐邪之神。據(jù)說他雖生得豹頭環(huán)眼、鐵面虬鬢、相貌奇異,但才華橫溢、滿腹經綸。因相貌丑陋而不被錄用,一氣之下撞死在宮殿的臺階上,并發(fā)誓死后要從事捉鬼的事?!奔易∈袇^(qū)解放東路生資巷的王彩鳳老人是一位古代故事迷,她興致勃勃地講起了鐘馗的“前世今生”。

  “有一天,唐玄宗身患重病臥床休養(yǎng)?;杷锌匆娨粋€小鬼偷走了楊貴妃的紫香囊和玉笛。突然,一個頭頂破帽、身穿藍袍的大鬼追了過來,將小鬼一口吞掉。唐玄宗見大鬼猶如勇將,就追問他是何人。他自稱是終南山落第進士鐘馗,并訴說了自己的死因及死后志愿?!崩先死^續(xù)講述懸鐘馗像的典故,一覺醒來,唐玄宗居然痊愈。他趕緊叫來吳道子,讓其按照自己的夢境畫出鐘馗像,并讓百姓在端午節(jié)時懸掛于門首,以此驅邪避禍。”

  自古以來,臨汾一帶就有端午節(jié)懸掛鐘馗像的說法。但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一習俗被眾人忘諸腦后。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fā)現(xiàn)售賣鐘馗像的攤點少之又少,許多人甚至不知道還有這樣的習俗。

  在水門街住戶賈女士的心中,懸掛鐘馗像是端午節(jié)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環(huán)節(jié)?!坝讜r,每逢春節(jié)和端午,父親都會鄭重其事地將一張手繪的鐘馗像貼在大門上,以求賜福鎮(zhèn)宅,保佑一家平平安安。時至今日,鐘馗像已從手繪版變?yōu)橛∷?,但我家過端午的傳統(tǒng)從未改變?!辟Z女士有感而發(fā),這是對端午習俗的一種傳承?!?/p>

  【傳統(tǒng)香包煥發(fā)新活力】

  端午掛香包的習俗,在民間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取驅邪避疫、健體壯魄之意?!镀疥柛尽贰杜R汾縣志》俱載:五月五系五絲艾虎,解粽飲雄黃酒,婦女佩朱砂包。”

  從古至今,臨汾一帶都保持著佩戴香包的習俗。為何這小小的香包如此牽動人心、千年不絕?家住臨鋼一區(qū)的李平生娓娓道來:“古時,每年的四五月間,總會冒出各種蟲害和瘟疫。玉帝指派一位神仙去凡間拯救正處于水深火熱的百姓。神仙查訪民情,決定懲惡護善。他告訴善良的人們,每逢五月初五,一定要佩戴香包。奇怪的是,有香包的人們,蟲害避之。而沒有香包的惡人,卻被蟲害毒死了。人們因此認為,佩戴香包可以祈福納吉?!?/p>

  過去,人們會在端午節(jié)前親手制作香包,把美好的寓意包入囊中。李平生的妻子郭海藍是一位手工達人,她現(xiàn)場演示了制作步驟?!皩⑽孱伭木I緞或布頭做成各式小袋,形狀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做成圓形、粽子形、桃心形等。做好之后,里面裝上香草、艾絨、藥料或朱砂。封口之后,在香包下方懸掛一個由彩色絲線做成的流蘇,這樣,香包不僅藥香濃郁,而且美觀大方?!惫K{說,有的香包可以系在胸前,有的懸在腋下,有的縫在嬰幼兒左側袖口。

  古時,端午節(jié)佩戴香包,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還有襟頭點綴之風。如今,香包的造型不斷翻新,更作為一種時尚飾品而廣為年輕人接受。在多個售賣香包的攤位前,琳瑯滿目、陣陣飄香的香包構筑起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引得顧客流連駐足,遠觀其色,近嗅其香。

  “除了經典款以外,還有卡通、生肖等新款,填充的香料也各有不同。雖然自己制作香包也不難,但不少市民懶得動手,看到有賣的就順手給老人和孩子帶一個,大多是為了圖個好寓意?!币晃粩傊鹘榻B,“這幾天,香包比較暢銷,人們對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還是挺重視的?!?/p>

  傳統(tǒng)香包煥發(fā)新活力,裝飾作用被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一些市民表示,端午節(jié)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只剩下旅游、聚餐和狂歡了。但是,佩戴香包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烙印,可以讓人從中尋回端午節(jié)的莊重感。

  記者 李靜

 

傳統(tǒng)彩繩也時尚

  臨汾新聞網(wǎng)訊 系五彩繩是端午節(jié)的習俗,它有祈福納吉的美好寓意。曾幾何時,五彩繩都是由家里的長輩手工制成。而今天,五彩繩卻被商家注入了時尚的元素,其設計的思路更是令許多年輕人喜歡。

  五彩繩究竟是如何升級緊跟時尚的腳步呢?先來看看最初的五彩繩吧。

  五彩繩的“淵源”

  端午節(jié)系五彩繩的習俗起源于漢代,至今不衰。民間把五彩繩看成“五彩龍”,端午節(jié)又稱“小兒節(jié)”,五月被古人稱為毒月,端午節(jié)系五彩繩有保護兒童驅妖避邪之意。隨水沖走的五彩繩就會變成小龍,帶走身上不好的東西,帶來一年的好運。

  據(jù)悉,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以五彩絲系臂,曾是很流行的節(jié)俗。漢代應助《風俗通義》有記:五月五,賜五色續(xù)命絲,俗說以益人命。”荊楚歲時記》載:以五彩絲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p>

  五彩繩的“素顏”

  事實上,五彩繩是很有講究的。五彩繩是用五種顏色的線制成。五種顏色不是隨便用哪五種顏色都行,必須是青、白、紅、黑和黃色。這五種顏色從陰陽五行學說上講,分別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時,分別象征東、西、南、北、中,蘊涵著五方神力,寓意可以驅邪除魔,祛病強身,使人健康長壽。

  端午節(jié)當天,清晨大人起床后第一件事便是在熟睡中的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系五彩繩。系的時候,孩子不能開口說話。說起編結五彩繩,多數(shù)家庭選擇親手完成。先是挑選好顏色,備齊絲線,然后按照最簡單的編法將五彩繩纏繞在一起。但是簡單編法的缺陷是耐用性差、觀賞性低。因此,很多家庭選購五彩繩佩戴,一是圖方便,二是為了好看。

  五彩繩的“彩妝相貌”

  而今,五彩繩被商家注入了更多的時尚元素。記者了解到,五彩繩樣式最多的是在手鏈上添加了珠串、金銀吊墜等修飾,還有的把桃核或銅錢編織在五彩繩中。

  飾品經營者李女士告訴記者,端午節(jié)飾品的種類樣式逐年豐富,從進貨價格不足一元的普通五彩繩到價格上百元的精品五彩繩,品種齊全,而時尚元素融入五彩繩中,確實提升了其價值,且多樣化的五彩繩受到年輕人的喜愛。

  記者 祁欣

 

佩戴香包過端午

  臨汾新聞網(wǎng)訊 菱形、心形、蓮花形……一個個香囊爭奇斗艷,過往路人駐足購買。6月6日,財神樓早市上一位“布藝匠人”叫賣手工縫制香包,彰顯晉南民間文化的深厚底蘊。每逢端午節(jié)佩戴香包是民間傳統(tǒng)習俗,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還有襟頭點綴之風。

  記者 張?zhí)N強

 

     

責任編輯: 吉政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日報晚報版、臨汾新聞網(wǎng)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