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驚現(xiàn)侯七乘撰書碑記

2014-01-06 21:08:32 來源:臨汾新聞網(wǎng)

剛剛告別2013年,又迎來了2014年的鐘聲。雖是寒冬,翻山越嶺,未感絲絲寒意。在好心村民的引領下,記者走進了洪洞與汾西交界的一個山澗。遠遠望去,一座三層古寺在視野中出現(xiàn)。

走進古寺發(fā)現(xiàn),三層古寺為金字塔狀,座南朝北,最上層有一孔窯洞,窯面是現(xiàn)代紅磚砌筑,表明是近年才修繕的。一座鋼制階梯從一層直通三層。二層有5孔窯洞建筑,東側兩孔窯的弧形是用磚建造的,而西側的兩孔弧形則是用砂石巖材質,上面還雕刻著精美的圖案,而最西邊窯洞的弧形有一部分損毀,一塊雕有花紋的砂巖平躺在窯洞前。

據(jù)村民介紹,鋼制階梯下方原來是上三層的過道,是人們?yōu)榱司幼?,將過道改建成窯洞,寺里供奉的是啥?村民只說廟中供奉的是佛。而且佛像是一整塊石頭雕刻而成。以前附近的村民每逢天旱少雨時,便到該廟來求“雨”。在二層的兩側有兩股清澈的泉水流出,濕潤的地面尚未結冰,西側泉眼上方躺著一塊雕有“雪泉”的砂巖石,“乾隆十八年”、石匠”等字依稀可辯。

西側有一孔洞的弧形上雕刻著活靈活現(xiàn)的巨龍。而龍尾下方有對稱的樹枝與樹葉,樹枝與樹葉下方的雕刻由于年久風化內(nèi)容模糊不清。在兩孔窯洞中間石材面上刻有一個香爐、兩個燭臺、一個條桌、一個佛龕,兩支點燃的蠟燭與一排香。在佛龕上方的第六層石材上方,一人物盤腿端坐在磐石上,大鼻子、大耳朵、圓眼睛,雙臂比例幾乎與腿相似。唯一讓人驚訝的是人物頭頂上的帽子不是清代的瓜皮帽,更像古裝戲中西域人頭頂上的器物。同行的朋友說,從雕刻手法看,應該早于明代,清人頭上戴的是瓜皮帽,明代人頭頂上不是這個樣子,這種雕刻手法應該早于明代和清代。

寺院二層,躺著一塊青石材質石碑。碑額上“新勅建報國寺碑記”,碑文“汾西西□□縣也南口六十里……鵰底峙”盤旋上若蓮棚□□流泉宋延佑二年……建寺”元□□二代□□□□□□墻垣傾圯,廟宇毀壞……”記錄了元代大地震對寺廟的毀壞程度。同時也從側面說明,此地的寺廟早在元大德大地震前就有?!扒蹇滴醵?,邑侯口公諱口宇,字春臺,丙戌科舉人□□□……”最后的落款“賜進士第原任福建汀州府武平縣知縣侯七乘頓首拜撰?!?/p>

此地出現(xiàn)侯七乘親撰的碑記,著實讓人驚訝。查閱相關資料得知,侯七乘是清代早期的“河東三鳳”之一,是汾西人。河東三鳳是侯七旒、侯七乘、侯七鼎兄弟三人,侯七乘(1619~1695),字仲輅,汾西城內(nèi)人。世居勍香鎮(zhèn),素稱世家。高祖崇禎六、七年,明末農(nóng)民起義軍席卷汾西縣西境,乘父乃舉家移居縣城。在順治十五年侯七乘考取進士。他是戊戌(1658)進士,初任吏部觀政,后任福建汀州府武平縣知縣。因有政聲,康熙十年(1671)八月升江西廣信府同知??滴跏哪?1675)七月,以病掛冠歸里,讀書、著述了卻余生。

歷史上,人們普遍不接受元朝統(tǒng)治,都把元延佑年寫成宋延佑年。

責任編輯: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