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篆刻的尉英普。
臨汾新聞網(wǎng)訊 走進位于堯都區(qū)青獅南街文化局家屬區(qū)的“方寸齋”,尉英普正在趕制他的系列作品“道德經(jīng)里的智慧”。他說:“工程很龐大,50多方印章,容不得片刻的清閑……”“方寸齋”盡管也號稱“齋”,其實,是一個僅僅有五六平方米的地下室。中午的時候,有陽光直射進來,這時候刻印不用開燈,其余時間都是開燈工作的。與其它堆滿雜物的地下室不同的是,這里擠滿了篆刻用的物品,這就是印人尉英普心靈休憩的地方。尉英普說,除了上班,幾乎所有的時間全在這里,只有在這里,心才能靜下來。
尉英普70年出生于襄汾縣尉村,“喝”過許多墨水的父親給他取了這么一個響亮的名字,父親說,真正的英雄都是從普通人里走出來的。“70后”大都度過的是一個沒有玩具的童年??晌居⑵沼凶约旱耐婢撸婢呔褪谴迩昂永锏哪z泥。膠泥干了以后裂成一片一片的,尉英普把它們揀了起來,三下兩下就削成一把槍,或者一把小刀,他的這些惟妙惟肖的“作品”被小伙伴們來回爭搶著。別看人小,心眼兒卻不少,尉英普在這些“玩具”的刀柄和槍把上刻上了自己的名字。后來,他在藝校求學期間才明白,他童年時的那一招叫做“落款”。
走出藝校校門,尉英普在市群眾藝術(shù)館參加工作,后來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像許許多多的普通人一樣,尉英普也得考慮柴米油鹽這些瑣碎的事情。只是稍微有一點喘氣的機會,他就要來到他的“方寸齋”里琢磨琢磨。他說,我喜歡沖刀向石的感覺,感覺在那一刻,心中的瑣事也隨著石屑紛紛抖落了一地。鋸石頭的聲音在別人聽來是再刺耳不過了,可在我聽來卻是世上最美妙的音樂。偶然的一次機會,一個摯友的直言不諱讓尉英普真正奮發(fā)圖強起來。
尉英普利用閑暇時間為他的兩位朋友各刻了一枚名章,在一次聚會上,他把名章遞給了這兩位朋友,其中一個朋友在仔細看過以后說了一句讓尉英普感覺臉上火辣辣的話,朋友說:“你給他刻的那一枚還能用,我這一枚根本就沒法用?!迸笥阎毖圆恢M的話讓尉英普感覺心里涼颼颼的,回到家,他就把自己關(guān)在“方寸齋”里苦思冥想,仔細琢磨這方印章的敗筆之處究竟在哪里?半個月后,尉英普把重新刻好的印章遞給了朋友,朋友看后驚訝地說:“這不是你刻的吧,半個月的變化不會這么大吧,你是不是找高手替你刻的?”盡管朋友心直口快,可這件事情讓尉英普領(lǐng)悟出一個道理,只有用上心,印才能刻好。
為了刻好印,尉英普到處買篆刻書籍、買石頭,臨汾的大街小巷買遍了,就去太原、石家莊買,買一書包石頭,得花兩三千元,買得口袋空空如也了才知道往回返,每次背回來的時候,背上都會勒出幾道血印。妻子心疼的埋怨他,別再干這“賠本買賣”了。說是“賠本買賣”一點也不假,有時候買回的石頭被朋友看上了,開幾次口要不到手,就埋怨他說,給你要一塊石頭,又不是割你的肉呢。尉英普苦笑著說,這塊石頭真舍不得,真想割一塊肉給你代替它。
上海的韓天衡、浙江的王本興、河南的李剛田……這些前輩印人是尉英普心中的偶像。他說,量的重復(fù)才能等來質(zhì)的轉(zhuǎn)變,不斷地修正、完善、突破自己,才是一個印人的品格。而這需要積累、磨煉、反省,需要定力、勞力、耐力……在“方寸齋”里,他俯首在方寸之間,在做印的路上苦苦求索,初學白石老人、后轉(zhuǎn)而學漢印、再由漢印進入徐三庚,逐步形成了自己拙樸渾厚的風格,逐步走近了方寸之上的那一片絢麗多彩的天空。
記者 劉晚 文/圖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