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珍虎
第四代傳人王承志拿著其代表作“飛虎”。
第三代傳人崔玉仙。
虎枕
現(xiàn)在,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布老虎的時代已逐漸被奧特曼、變形金剛等現(xiàn)代化玩具所沖擊,如今,會做布老虎的人越來越少。為了尋找即將消失的布老虎,記者幾番周折,終于在侯馬市侯馬紡織廠家屬區(qū)內找到了制作布老虎的世家——“世德堂”。
崔玉仙
賦予布虎多姿多彩
崔玉仙老人說:“在我的印象中,媽媽經(jīng)常做虎鞋、虎頭暖袖、虎頭帽,做這些東西,從來都不用思考,信手即得,我就坐在旁邊看,有時也問,做這些有什么用,她說就是好看、辟邪”。
70年代初期,崔玉仙老人,來到侯馬,由于從小的熏陶和對民俗文化的熱愛,她拿起針線開始了傳統(tǒng)布虎的創(chuàng)作。老人憑借兒時的記憶,和山村特有的民風所賦予她的生活靈感,做出了一件件造型各異、栩栩如生的布虎作品,令人愛不釋手。
她的作品色彩斑斕,并充分利用布頭、片綢,同一件作品,凡出自崔玉仙之手,布虎則彰顯靈氣,不呆板。她嫻熟的表現(xiàn)手法和對當?shù)孛袼孜幕睦斫?,使他人難以模仿。特別是崔玉仙老人患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多年,全身關節(jié)嚴重變形,先后4次大手術,一次股骨骨折,但她仍然不肯放下手中針線,為自己酷愛的布虎所堅持創(chuàng)作,默默默耕,使多件失傳的民俗作品,重新煥發(fā)青春。
如今,崔玉仙培養(yǎng)了以王承志、岳茂香為代表的新一代布虎傳人,并成立了工作室,為傳統(tǒng)布虎工藝走向世界,傳承和發(fā)揚這個民間工藝而不懈地探索。
王承志
賦予布虎新創(chuàng)意
這些布虎有的粗獷豪放;有的小巧玲瓏,指尖可立。坐臥行走間,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細端其形,著意夸張而不失神韻,大膽取舍間而不落俗套,形象生動。他創(chuàng)作的袖珍虎、心符、晉陽虎、飛虎、麒麟、如意虎符等工藝品細數(shù)下來就有70多種。這些布虎都是王承志親手制作,其繡功之高超,讓人感嘆。
“世德堂”布虎以“飛虎”為代表。飛虎有翅,其外形華麗,身長三尺有余,坐臥于荷葉中,多同“五毒”(蛇、蝎子、蜈蚣、蟾蜍、壁虎)依存出現(xiàn)。
記者仔細端詳,飛虎的嘴邊繡有艾葉;耳朵的輪廓上還繡有一圈圈的金線條;全身裝飾采用“撩金”的傳統(tǒng)表現(xiàn)手法,并結合刺繡裝飾。手工工藝繁多,極大提高了觀賞性。
看著這只飛虎,王承志解釋說:“翅膀的添加是希望老虎能像鯤鵬一樣在天上飛;耳朵上的線條是‘音律’,寓意為耳聽八方;嘴邊的艾葉是讓它吐出香氣驅走晦氣;而‘五毒’傳說老虎在掌管百獸時,遇到難題,便會借助‘五毒’來降服百獸;‘桃’諧音‘逃’”,意思是‘脫難’?!憋w虎看著漂亮,做起來可不容易。
“‘世德堂’制作的布虎選料都是以緞面為主,內裝有上等棉花、朱砂等物,虎身的裝飾均采用‘盤金、繞金、扣金、撩金’等表現(xiàn)手法,又配以多種絲線、珍珠、金線、朱砂、香料,并結合刺繡裝飾,手工工序特別繁多。”王承志說,“飛虎全身都是純手工制成,一共17道工序,做完得15天。制作周期長,耗費人力、精力?!闭f到布老虎的前景,王承志卻是一臉的愁容,“純手工縫制的‘世德堂’布虎,制作周期長,產量低下,根本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大多數(shù)年輕人不愿意從事這項工作,導致家庭小作坊的生產模式很難改變,布老虎工藝已逐漸面臨瀕危。”“布老虎與民間民俗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而且,‘世德堂’布虎工藝是我家祖上傳下來的,到我這里已經(jīng)是第四代了,以后不管出現(xiàn)何種狀況,我都會繼續(xù)下去,傳承、發(fā)揚中國的民俗文化?!蓖醭兄菊f。(見習記者 李夢瑤)
【責任編輯: 高卓然】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wǎng)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