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的詠嘆調(diào)

2013-07-06 09:12:50 來源:臨汾新聞網(wǎng)


           
    竹是人類拜上天所賜的造化,注定要成為人類的寵兒。
    位于粵東五華老家,素有竹子之鄉(xiāng)的美譽,每家每戶的屋前屋后,都種有濃云般的竹子,有綠竹、有麻竹(又稱大頭竹),硬頭簧……種類多多,一叢叢、一簇簇,挨挨擠擠,抱團而生,經(jīng)脈相通,成為客家人團結(jié)向上的象征。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边@是蘇東坡的名句。因為喜歡竹子,寧愿不吃肉也要有竹子做伴,需要何等高雅的興致?依稀記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竹子成為家鄉(xiāng)人的主要經(jīng)濟來源之一,或靠編織竹制賣錢,或直接出售原竹,多少幫補一下貧苦的生活。彼時,對家鄉(xiāng)人而言,“不可居無竹”是一道偽命題,與雅興無關(guān)。如今的老家人,生活富足,種植竹子,并非為雅興所驅(qū),主要目的是防風(fēng)固土、裝飾一方風(fēng)景“梅蘭竹菊”四君子,竹傲列其中,“梅松竹”歲寒三友,竹同樣不甘落后。依我看來,竹比其他三君與一友更加可圈可點,——梅,冬天不露崢嶸,典型的機會主義者;菊,不到秋冬不露本色,偏執(zhí)如斯;蘭,非到嚴冬不綻放;松,貌似耐寒,北風(fēng)凜冽中,落下滿地黃針。惟有可愛的竹子,不畏酷暑嚴寒,凌霜傲雪,四季常青,實在是四君與三友中的偉丈夫。
    每年時令一到,一根根稚嫩的青筍,鉚足勁兒,滿懷成材的夢想和向往,鉆出堅實的厚土,推開壓頂?shù)木奘?,一息尚存,誓不低頭,向上,向上、一天天茁壯,與鳥兒低語,陪清風(fēng)談心,跟皎月弄影,和雨露嬉戲……竹的生命力強盛,不擇地勢,不選土質(zhì),無須澆灌,無須施肥,渴飲甘霖,饑啖母土中的微薄養(yǎng)分,只要時間充足,從出生到成材,只須一年半載,便可奉獻豐盛。子生孫,孫生子,子子孫孫無窮匱,仿佛倏忽之間,竹林頓成。
    竹子頗有靈性,深諳人世間的喜怒哀樂,否則,笛子怎能吹奏出或歡快或凄婉的妙曲?竹子器量宏闊,否則,竹制品如花籃、畚箕、雞籠、籮筐、篩子等如何盛得下世間萬物?竹子志在千里,否則,竹排怎么可以日行百里,漂流四方?現(xiàn)在,很多小區(qū)花園或公園都種植著不少欣賞竹,一般只有手指大小,一丈多高,或三五株雁列成行,或百余株簇擁而長,搖曳多姿,令人矚目。然而,我更喜歡鄉(xiāng)下老家的竹子,喜歡它們粗獷的外表,喜歡它們不媚不俗的擎天傲骨,喜歡它們擁有一顆奉獻的心。
李職賢      

責(zé)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