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織童年的回憶

2013-07-26 09:49:20 來源:臨汾新聞網

我是上世紀50年代末出生在一個比較殷實寬裕的農村家庭。父親是一名教書先生,母親是一名辭去公職的農民。60年代的公社食堂化和當時的社會主義大生產環(huán)境,使很多孩子缺吃少穿,營養(yǎng)不良,我從小體弱多病,備受父母呵護。因為是獨子,家里有最好的都是我的,記得我還有個小手風琴,那真是奢侈品啊。

相力村有五六十戶人家,分東頭、西頭,窯腦上和窯灣里四個區(qū)域,我家在西頭,也稱上店里,聽老人說,過去我們家開騾馬店,但騾馬店不是我家的,是我二爺爺家的,爺爺輩兄弟四人,二爺爺當家,我爺爺行四,聽說爺爺是有名的好人,地方紳士,多受村里人敬重。我家在西頭往東的第二個院子,院里住著三家人,一家是姓謝的鄰居伯母,另一家是我的三叔和嬸娘,一家一孔磚面土窯,我家在中間土窯洞,三叔在東邊,鄰居伯伯在西邊,父輩兄弟三人,父親行二,伯父被日寇殺害,留有二女,一女送人,一女隨伯母改嫁代養(yǎng),三叔也是教書先生。

村子東頭有個道,也就是比較寬敞的場地,小時候就盼著每個月的農歷十五日,這一天月亮最大最圓最亮,一群小孩能在東頭道里玩耍,有的捉迷藏,有的頂牛角,就是一個人背起另一個人把手撐開,做起獨角的形狀與另一組或多組頂撞,把誰頂下來誰就算失敗,誰戰(zhàn)勝到最后誰就贏。有童趣,有童心,回想起來挺有意思。

春天來了,萬物復蘇。孩子也脫掉笨重的中式棉襖棉褲輕裝出門了。在后頭溝里的小河里,大人們在洗衣服,小孩們在嬉戲打鬧抓蝌蚪,要不就在草地里逮昆蟲和蝴蝶。不知不覺夏天到了,一群小孩在小河里挖出泥沙,掏一個洞穴,聚一個水池,脫光身子,在池子里戲水玩耍。大人們經常提醒小心天氣變化下大雨河水沖來,注意安全。就這樣孩子們好像忘掉一切的盡興得玩?zhèn)€痛快。到了晚上,不知累不覺倦繼續(xù)在麥場里捉迷藏,鉆到麥稈堆里真是難尋。收獲的季節(jié)到了,玉米棒、紅薯、土豆等糧食作物卻要集體收獲。再按人口分發(fā),孩子們在地里看住分給自己家的糧食,大人們則一擔一擔的用籮筐往家里擔。我家里沒有男勞力,只能靠我和媽一筐一筐往回抬,媽媽很辛苦,有時候也求別人給幫一下忙。秋天的孩子也是天真無邪,在灌木叢里逮蟈蟈,不敢用手抓,就脫了鞋用兩只鞋扣,抓住后,放進編好的麥稈籠子里,聽它叫,對孩子來說非常的好聽,就像催眠曲一樣。

秋天雨水比較多,雨水停后,村子對面的山上經常會出現(xiàn)彩虹。聽老人們說彩虹出來后,不敢用手指頭去指,若你去指了,就會爛指頭,這對當時的孩子是一個極其管用的玩笑,所以就沒有人敢用手指頭去指彩虹,到現(xiàn)在也不知道是為什么,也可能是因為彩虹的美麗和神圣吧。

天氣一天一天的變涼,寒冷的冬天就要來臨了,孩子們開始很少出門,早上起來后趴在窗戶的玻璃霜花上哈個圈圈,看一看院里的積雪,中午時分雪融化了,才跑出院子,分頭看著房檐下冰柱一滴一滴地往下滴水,水濺落了一身,大人又該責備了。冬天是孩子們最難熬的日子。臉蛋凍紅了,小手凍腫了,貪玩的心凍沒了,沒電視,沒電燈,沒暖氣,早睡晚起成了孩子們過冬的禮物。但是,期盼的一天終于來到了。過年穿新衣,放鞭炮,串門會朋友,你有紅棗給他吃,他有糖果給你吃。最好玩的是正月初一凌晨點燃火塔。前一天在院子中間用柴火堆成一個火塔,火塔中間的空心出放些引燃柴火物。初一看誰家火塔點的最早,燃的最旺,時間最長,來年的光景就會越好。點完火塔放鞭炮,放完鞭炮吃餃子,吃完餃子,小孩們成群結隊的給長輩拜年要壓歲錢,真是喜慶。大人們忙活了一年也該歇息歇息了。過了初一,初二大人們就開始上工,往地里擔糞,為春耕做準備,昔日的農村,勞苦的農民就這樣生活著。

該到上學的年齡了。8歲那年媽媽讓我上學,我一個人不想去,媽媽就讓我和同歲的鄰居家小孩與我作伴一起到學校。

學校在村子東南角的一個廟上,文革期間改作了學校。聽說這個廟是個娘娘廟,二三年級期間有一男一女兩個同班同學因小兒麻痹而夭折,當時都說是學校占了娘娘廟而造成的,但是后來,到我們初中畢業(yè),學校都一直占著這個廟,也再沒有發(fā)生過什么。

上了學,我就成學生了,也懂事了,在學校里是一名好學生,愛學習,懂禮貌,受到老師表揚,回到家里也知道心疼媽媽了,幫媽媽推磨碾米拾柴擔水,自留地的活也幫著干,媽媽很是欣慰。不料,10歲那年我得了肺結核,咳嗽難忍。媽媽四處問醫(yī),費盡了心血,甚是心痛。即使這樣,我還是一邊上學一邊治療,從沒放棄學業(yè),一直被評為三好學生。

童年無猜,童年情,童年的回憶,童年的夢,童年擁有美麗的內心世界。多么希望再回到童年,回到與爸爸媽媽在一起的童年。范國宏

責任編輯:劉靜

上一篇: 人生如花

下一篇: 聽知了在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