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1959年畢業(yè)于山西省公安學校,有一定的文化,但命運給他開了一個“玩笑”——因成分不好,1962年被下放回家務農。那時他上有老、下有小,思想上壓力很大,家庭生活的全部重擔都壓在他肩上。
從掙“工資”變成掙“工分”,生活十分艱難。20世紀60年代,在生產隊干一天活,記一個工,分不到幾毛錢。為養(yǎng)家糊口,父親到村辦煤礦干活,結果工分沒掙到,卻因事故落了個腿部終身殘疾。為了生活,父親帶著殘疾之軀自學木工,但一技之長在農村找不到活干,也無用處,只有進縣城才能維持生計。當時生產隊不允許“重副輕農”,嚴格約束外出掙錢。父親為了爭取生存空間,再三懇請生產隊干部給個出路。多次請求,勉強得到生產隊同意,但外出掙到的錢必須按月上繳生產隊,記作工分??h城木工日工資是3元2角5分,交隊后可月計10個工分,當時生產隊每個工分只有4角7分錢。如此吃虧,父親也無怨言,還是含辛茹苦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城內干木活。父親深知:人無信而不立。
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xiàn)了,縣城單位干活,會計手續(xù)繁多,當月工資當月不一定能兌現(xiàn),甚至拖延時間很長,嚴重影響父親按時給生產隊會計交錢。在這種情況下,父親只能借錢交給生產隊,這種情況一直延續(xù)多年。當兒女的不清楚父親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但他堅持“誠信”二字,得到了隊里的信任,在社會上口碑很好。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農村實行了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在父親誠信理念的引領下,我們兄弟幾人均已長大成人。父親木工活干得紅紅火火,家里責任田連年豐收。當時我家既有農業(yè)收入,又有副業(yè)收入,在村內村外是小有名氣的致富戶?;叵肫甬斈?,父親借錢、交錢得來的“誠信”治家理念,正是我們獲得成功的傳家寶。
父親故去后,雖沒給我們留下萬貫家財,但在艱難困苦中把我們養(yǎng)大成人,特別是留給我們的“誠信持家”的精神財富和傳統(tǒng)家風,永遠激勵我們誠實守信,正派做人。誠信讓我們的生活之路越走越寬。 李瑞珍
責任編輯:柏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