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行走北巖村

2014-09-20 09:36:59 來源:臨汾新聞網(wǎng)

又是一年金秋時,太行山中的昔陽小城秋意漸濃,曾經(jīng)的記憶中,似乎只有大寨名頭最響,這次,在朋友的帶領下,我們繼續(xù)向大山深處行進,蒙蒙的晨霧中,林木蔥蘢,蒼翠欲滴,秋陽里散落大地的小村,珍珠般潑灑在廣袤的山間,其中,最令我不舍的、能感觸鄉(xiāng)野氣息的,是深藏于太行山腹地的北巖村,真乃現(xiàn)實版的世外桃源。

驅(qū)車駛出大寨,穿過古鎮(zhèn)皋落,很快就進入深山中,沿著一條新開的盤山路,不一會就繞上一座大山的半腰間,山勢巍峨起來,峰巒像從頭頂上飛來,崢嶸且險峻。透過車窗,目光撫摸著滿山的斑斕,紅葉黃葉不時在樹梢上飄過,人便恍如走進畫里。險峻的盤山公路上,幾經(jīng)曲折盤繞,終于在一處懸崖前停下。原以為行至盡頭,想就此作罷,然步入崖邊展眼一望,卻別有一番天地。

在四面懸崖峭壁,崖頭草木蔥蘢、山花爛漫的環(huán)抱之中,一個古樸的小山村穴居于崖底。遠眺對面的崖壁上,依稀可辨地寫著三個紅色大字:“北巖村”。

近年我常穿行山野,到過不少村落,見過不少房屋,但北巖村這樣的村落還是第一次見。遠望北巖,山底有檐,檐下有村,整齊的古村落,錯落有致,背靠大山,渾然一體。幾十戶人家攢居于懸崖下面,懸崖底部向里凹進去,形成一個巨大的石窠,房屋就從石窠中建起,一直延伸至水泥路邊,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漫不經(jīng)心。蜿蜒逼窄的街巷,隨心所欲地穿來繞去,將各家各戶連接起來。村前是百畝良田,一馬平川,蔚為壯觀,在被山風洗過,纖塵不染的陽光下,農(nóng)人們正忙碌地收秋,有牛歡馬叫的耬鈴之響,也有農(nóng)用機械的大聲歡唱。玉米堆放在一個大場上,圓形的敦實,就像一座座小山;長形的雄壯,更像是多色的長城,遠遠看去像詩行一樣。朝陽下,那一抹霞光照在這玉米場上,遠處的山,近處的樹,掩映在金暉下的霧靄中,親切而溫馨,若是陶公再世,定有絕唱與人間。

從崖壁上開鑿的一條道下去,村口兩棵千年古柏映入眼簾,神奇的是兩株柏樹完全長在大石頭之上的,如紳士一般恭迎著來客。當北巖村無遮無攔地呈現(xiàn)在了我的面前時,我心中還是充滿了神奇和震驚。這是一個安居在天然石崖下的村莊,房屋依據(jù)巖崖的空間而建,坐落在檐內(nèi)的人家,因為不怕雨水沖刷,石頭房屋上,頂都是泥土做的,至今還很結(jié)實堅固。也許是這幾年農(nóng)村大量村民外遷城鎮(zhèn)的緣故,許多房屋已呈破敗之勢,關門上鎖者居多。只有在房屋間蓬勃生長的樹木滿頭綴滿秋葉,投下一片片閑適的蔭影,仰望去金黃一片,像剛做過頭飾的新娘,熱烈中透著成熟,讓人不禁怦然心動。還有掛滿枝頭的杮子,碩果累累的蘋果,從石墻上斜逸一枝出來,搖曳著像是美目流盼,濃濃的果香在小村的上空暈溢飄蕩。

一上午在村里轉(zhuǎn)悠,不覺已近中午,秋收的人們開始荷鋤挑擔陸續(xù)返家,馬路邊一戶人家,是新修的房子,院子也不小,看院里男女老少都聚集在此,家長里短,閑話古今,我也循聲進入,原來,這家因占據(jù)了村里的“有利位置”,開了一家小賣店,所以也就兼作了北巖村的“會議中心”。和老鄉(xiāng)聊天得知,村里有70來戶人家,200多口人,村不大但姓氏頗雜,有十幾個之多,翟姓、李姓居眾,其中還有很少見的“青”姓。原來村中人丁興旺,這幾年有的搬遷走了,有的外出打工去了,人也越來越稀落了,村里主要勞力多是留守老人,好些破舊的祖屋已經(jīng)無力整修,只能得過且過。

從北巖村出來,站在一堵破損的石墻邊,望著溫暖空曠的山野,我既羨慕北巖人的安逸,又感嘆堅守大山人的閉塞。但正是與李大哥一樣對家園癡情不舍的太行人,才守住了一方凈土,保全了像北巖村這樣的村落,沒有被滾滾紅塵所吞噬,讓我們根植的厚土喪失殆盡。

 

責任編輯:鞏鵬

上一篇: 愛的價碼

下一篇: 蘆花鞋送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