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老爸老媽的老話

2018-10-13 09:37:03 來源:臨汾新聞網(wǎng)  

老爸老媽的老話

曹文敏

  老爸老媽的老話,影響了我一生亦,使我受益一生。

  老爸生于清代光緒三十四年,少小家寒,沒有進過學(xué)校門,當(dāng)然不識字,但不能說他沒有文化。因為他有滿肚子民間老話,這些老話,一是來自一輩接一輩從老人嘴里傳下來的老話;二是他從老戲戲文里記下的精彩老唱詞。老爸愛看老戲,可以說是個“老戲迷”,即使在地里干了一天活兒,應(yīng)該說是很累了,但一聽說俺村附近的南辛店村唱戲,甚或距俺村10華里的黃崖村唱戲,他也會步行去觀看。每當(dāng)看到他出門看戲,我便哭鬧著要跟他去看戲。到了戲臺下,他把我用雙手頂在肩膀上,一站就是一場戲。看了戲,他就能記住一大段一大段的戲詞。我是聽著他講《三國演義》里的“劉關(guān)張?zhí)覉@三結(jié)義”、《水滸》中“三打祝家莊”,《西游記》里“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長大的。

  最難忘的是老爸送我上小學(xué)時講的“三娘教子”戲中的王春娥的唱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顏如玉”。那時,我不懂“黃金屋”“千鐘粟”“顏如玉”是何意。但我知道老爸的話肯定是好話。他唯怕我讀書不用心不刻苦,便加重語氣對我說:“少小讀書不用心,不知書里有黃金,早知書中黃金貴,高點明燈下苦心”。

  從老爸的話中,我懵懵懂懂知道了,讀書是脫苦求福,但“?!币獜目嘀衼?,一定要刻苦。小時候,我不是太貪玩的,在背書上我狠下功夫,小學(xué)一年級、二年級的語文課本,我能從第一課一直背到最后一課。這是我刻苦讀書的硬功夫,講起刻苦讀書的故事,我想起了小時候一邊燒火,一邊借著爐火映出的一片火光看書的情景,如囊螢,如映血般溫馨,那是在我上小學(xué)時的事兒。媽媽下午要去地里干活,囑咐我晚上燒火熬米湯,我就借著爐中映出的火光看小人書。正是因為下了這個硬功夫,我沒上過小學(xué)四年級,就越級考上了高小,那時是初小與高小分設(shè)。說這些話,絕非“老王賣瓜,自賣自夸”,而是要說,老爸的老話對我的鼓勵很大:“聽了老人話,一輩子受益大”。

  提起老話,我又想起了小時候老媽對我說的話。老媽出生于民國初年的1914年,她個子很矮,不足5尺;她還是個纏過足的“三寸金蓮”的小腳兒,體力不支。但老媽性格剛強,很有志氣。舊社會,我家很窮,常常吃不飽。記得有一次跟媽到地里干活,看到別人家地里的玉米長得很好,玉米穗大大的,散發(fā)著誘人胃口的清香,當(dāng)我伸出手要掰一穗青玉米回去煮的吃時,媽媽立即擋住了我的手,呵斥道:“餓死不做賊!男子漢大丈夫餓死事小,落下賊娃子的名聲就要背一輩子的罵名!”我臉“唰”地紅了,急忙抽回小手。她還說了幾句使我終生難忘的話:“(銅)壺爛了還是銅,人窮志不窮”;“靠苦力掙錢,憑本事吃飯”;“天上不會掉餡餅,意外之財不能收”。

  人總是在回首中成長,在思考里成熟,我又何嘗不是這樣?回首自己的成長,當(dāng)然離不開黨的培養(yǎng)教育,同時也離不開父母的嚴(yán)格管教。1965年3月,我由一名小學(xué)教師調(diào)到襄汾縣委辦公室,是我人生的一個重大轉(zhuǎn)折。這一年1月3日《山西日報》在三版頭條位置,刊發(fā)了由我代筆以母親名義寫的一篇文章,題目是:“和老陳嫂子拉呱拉呱”,講的是家庭如何教育子女的問題,有一句話老媽說的是:“管是親,嚴(yán)是愛,管教不嚴(yán)(孩子)會變壞”。文章見報后,時任襄汾縣委書記看到了,夸贊我媽善于管教子女,也夸贊我的文筆流暢生動,后經(jīng)縣委組織部嚴(yán)格考察,即發(fā)調(diào)令把我調(diào)進縣委辦公室任秘書。臨行,老媽語重心長地囑咐我:“進了縣委機關(guān),要好好工作,要嚴(yán)格要求自己,要牢牢記住:喝涼水使官錢終究是害,公家的錢一份也不能貪!”爸爸還用看老戲的觀后感的一句話叮囑我:“奸臣怕的是戲散,公子小姐盼戲完”。因為傳統(tǒng)老戲的終場,大都是“公子小姐入洞房,貪官奸臣進牢房。老爸說:“歷朝歷代,自古至今,貪官污吏奸臣佞相沒有一個有好下場,不是丟了烏紗帽,就是被判刑殺頭”。我始終牢記父母要我廉潔的諄諄教誨。自信做到了兩袖清風(fēng),亦落了個平安著陸,體體面面退休。

  談及老爸老媽的老話,我想到了普天之下億萬老爸老媽的老話,眾多老爸老媽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總體審思老人話,都是對兒女的好心與良言,都希望子女走正道做正派人,可憐天下父母心,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子女?哪個父母不希望子成龍女成鳳。

  諄諄老話喻人生。老話是開心的鑰匙。老話有情有趣,意味雋永,蘊含著哲理,透著神韻啊!雅俗共賞,言簡意賅。用來訓(xùn)誡開導(dǎo)人,聽者易動心接納;用來調(diào)解糾紛,幾句話就可化解矛盾。比講大道理還管用。近年來,我常在與百姓拉家常中用老話做民事調(diào)解,開導(dǎo)鄉(xiāng)鄰,比如:當(dāng)講到要看大局識大體,個人利益必須服從整體利益時,我會講:“識時務(wù)者為俊杰”,如有人胡攪蠻纏時我就對他講“打鐵看火色,做事看眼色”“雞蛋怎能碰石頭”;當(dāng)有人只是用“木匠斧子一面砍時”,我就對他講:“會兩面看無不平,會來回想有余地”;當(dāng)兩個人因小事而爭執(zhí)不休時,我就對他們說:“忍忍忍,讓讓讓,忍字還在讓字上”“能忍者自安”,當(dāng)一個男子漢與一個女人爭吵甚至欲動手時,我就對那個男人說:“雞不和狗斗,男不和女斗”,那個男子漢便會息怒。當(dāng)兩個男人爭吵時,有時我看到體力弱的一方會吃虧,我就對他說:“惹不起,還躲不起?”一方服弱了,另一方也就軟下來了。還有的人喜歡在背后議論他人的是非,我就給他講:“隔墻有耳,你的話會傳到人家耳里,會惹是生非?!膘o坐常思自己過,閑談勿論他人非。這是做人的常識。

  一句老話背后都有一個故事。

  要讓老話活起來,要把老話一代一代傳下去。

  要牢記尋常百姓的老話,更要銘記圣人的話、前賢的話。比如:“老子的話,莊子的話,孔子的話,孟子的話,諸葛亮的話,曾國藩……”這些圣人與前賢的話,大多是經(jīng)典,珍存在心,受益終身。

  老話是個大容器,這個容器里裝的是善行、義舉、良心、美德、仁愛、孝道、感恩、和平等等。而這些恰恰是人類靈魂深處的東西,是任何時代都不會被淘汰的東西。

  為讓老話一代又一代傳下去。我和張登榮、劉春澍三位老友從去年2月初開始,用了一年多的時間,編輯了《經(jīng)典老話365》,分為:讀書、立志、成才、做人、處事、修身、守法、廉政、齊家、行善、感恩、養(yǎng)生等12編。奉獻給社會,愿與各位有興趣者分享之。

  末了,順便說一下,《經(jīng)典老話》中還收錄了一首經(jīng)典老歌:“聽話要聽黨的話”。歌詞只有四句:戴花要戴大紅花,騎馬要騎千里馬,唱歌要唱正氣歌,聽話要聽黨的話?!弊屛覀円黄鹨苑藕砀叱饋?


     

責(zé)任編輯: 吉政

版權(quán)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日報晚報版、臨汾新聞網(wǎng)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自媒不得轉(zhuǎn)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quán)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