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味道特色年

2021-03-02 13:56:46 來源:臨汾新聞網(wǎng)   瀏覽次數(shù):

中國味道特色年

  曾經(jīng)和孩子一起讀《北京的春節(jié)》,老北京的年味從作家老舍的字里行間溢了出來,“雜拌兒、麥芽糖、廟會的玩具、美食......”好像觸手可及,讓人沉浸其中。這也喚起了我內(nèi)心對家鄉(xiāng)春節(jié)習(xí)俗盤點的渴望,期盼與君共享。

  春節(jié)是中國人最隆重的節(jié)日,“熱鬧過大年”在大江南北都是同步調(diào)、同頻率的。雖然我身處臨汾的一個小村落里,但這里年的味道不亞于老舍筆下的北京。在這里,拉開春節(jié)大幕的不是熬制猶如“小型農(nóng)產(chǎn)品展覽會”的臘八粥,不是腌制的特色臘八蒜,而是從家家戶戶中飄出沁人心脾味道的麻花、鐵坳上烤得滋滋響的點心……那是會讓人記憶一輩子的味道。

  今天誰家要開油鍋,凌晨兩三點的時候,十來個鄰居就會按照頭幾天約定好的時間,聚集在這家。這當(dāng)中必有一個“麻花高手”,有他在,今年的麻花就一定能又脆又香,所以每到臘月這個人也是最忙的,幾乎天天會去鄰家“坐鎮(zhèn)指揮”,關(guān)鍵地方還會親自下手。壓面、和面、切劑子、搓麻花、燒柴火,下油鍋.......直至晌午時間才能徹底結(jié)束。大家伙圍著個大方案板上,端著著一碗燴菜,泡著剛出鍋的麻花,也顧不上圍裙上的油點子,袖子上的面點子,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

  要說我們這里的點心呀,雖比不上北京的稻香村,卻給這里的人以驕傲,無任何添加劑不說,色香味是樣樣拔尖兒呀!豬油,生面、熟面都得按照固定的比例和到一起;芝麻、花生碎、核桃仁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去搭配;棗、豆子經(jīng)洗凈、去核、搗泥兒、摻糖、攪勻等多道程序后,餡兒才算準(zhǔn)備齊了;梳子、小刀、剪子等工具一應(yīng)俱全,就等鄰居們到位后,開始各顯身手。圍坐在炸麻花時搭起的大案板一圈,一些人用現(xiàn)成模子做,只需將調(diào)配好的油面捏成圓團(tuán)塞進(jìn)桃心、梅花等多樣的模子中,壓實,削去多余部分,拿起模子將上半部的棱角在案板上,左一下,右一下,將成形的點心磕出來。在巷子的這頭聽到“叮——咚——?!恕钡穆曇簦椭勒l家要開始過準(zhǔn)備大年了;另外巧媳婦們是要做包餡兒的,像做豆包一樣,包成圓型,“能工巧匠”就開始了精心雕刻,佛手、玫瑰花……還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這時,家里面的大一點的小孩子會幫著做一些簡單的活兒,小一點就是在旁邊玩著、看著,忍不住的時候,會偷偷嘗一口做好的餡兒來解饞……一直到半夜凌晨,村落的一角才能恢復(fù)寧靜,包好的點心靜靜地排列在案板上,等待著明天的到來。

  如果說麻花、點心是給客人準(zhǔn)備的餐前點,那火鍋可就是大餐了。都說運城新絳的銅火鍋味道最正宗,但對于我們來說,火鍋作為新年招待客人的必備品,沒有比家鄉(xiāng)的火鍋更美味的了。光說做火鍋的配料就要準(zhǔn)備兩天,這就是——炸菜,這也是年前準(zhǔn)備的重頭戲。炸丸子、炸紅薯、炸豆腐,蒸酥肉、蒸雞塊......光是丸子就是牛肉丸子、豬肉丸子、蓮菜丸子、山藥丸子等等。所有的肉丸子都要提前將肉洗凈、剁碎,淀粉、雞蛋、姜末要按照固定的比例攪拌、和勻,放置幾個小時,讓其充分入味;蒸的酥肉,只在家鄉(xiāng)見過、吃過,這道美食,必須用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像做丸子的工序一樣,才能上鍋。柴火一燒,我們就在旁邊負(fù)責(zé)添柴;父母還是支油鍋、炸丸子,“快來吃啦.......”丸子剛一出鍋,我們就被父母吆喝到旁邊,顧不得剛剛添過柴火的手上有沒有木屑,雙手拍一拍,直接將丸子放進(jìn)嘴里,脆脆的皮兒,嫩嫩的里兒,讓添柴看火的我們?nèi)滩蛔∫粫惶伺芟蛴湾伵?.......看著從鍋蓋縫隙間噴發(fā)的蒸氣,聽著溢出的油水滴落在鍋灶邊上發(fā)出的聲響,仿佛日子也會像這爐中的柴火一樣越來越旺.......燒油鍋的炭火一停,這邊的柴火也該停了,一掀鍋,放酥肉的篦子往案板上一扣,晾涼后,切成小塊等待備用;放雞塊的盆兒上面漂著一層肉中滲出的油水,微微發(fā)黃的湯汁聞一下就讓人沉醉其中。說起裝火鍋,那可是有講究的,白菜鋪底兒,粉條散落其中,以便吃到最后時,白菜軟爛,粉條滑溜;其次,丸子、紅薯、酥肉等均勻地鋪上一層,再將清蒸的雞塊連汁帶肉地澆上一層,可別小瞧了這雞湯,它和鹵肉湯可是最提味道的一樣?xùn)|西了,少了它們,火鍋會變得寡淡無味;最上面一層是鹵肉切成的薄片兒,還要擺放得整整齊齊,才能澆鹵肉湯;最后就是要生火了,幾塊品相較好的木炭優(yōu)先被塞進(jìn)爐子燃燒,等通體紅透后,用鐵夾子將其夾出放進(jìn)火鍋中間的空隙中,木炭的易燃性及有煙囪功效的火鍋芯,讓新加的木炭跟著燃燒起來,有了扇子的助力,火苗還會從上面竄出來,讓火鍋不一會就開始滋滋響起來,等湯汁沸騰起來后,就不用刻意看管了,就可以去準(zhǔn)備蔥絲、蒜末、海帶條了。二三十分鐘后,將小料一放,再燜三五分鐘,火鍋就可以上桌了。鍋蓋一拿,湯的濃郁、菜的香味,撲鼻而來……一家人圍著圓圓的火鍋,吃著、笑著........

  每家每戶,只要這三場大戲唱完了,掃家、蒸饅頭、采購年貨等就要排上日程了。

  “二十三,祭灶神?!毙r候,不知道是過小年兒,只知道今天是灶王爺上天的日子。在廚房總有一角會擺放著灶神的畫像,在這天晚上,要擺上糖瓜,供奉灶神 ,希望這位大神的嘴如蜜一般的甜,在玉帝那里為主人美言幾句,保佑他們來年平安、幸福。

  “過大年,穿新衣,小孩要拿磕頭錢......”除了美食以外,最期待的莫過于年前的那身新衣服了。那時的新衣服可不像現(xiàn)在這么方便,支付寶、微信“?!钡囊宦暠憧梢再I回心儀的衣服。在那個年代,全家的衣服都靠媽媽一個人親手縫制。媽媽十幾歲的時候就是遠(yuǎn)近聞名的“一把好手”,量身、裁剪、縫合、熨平,樣樣精通。一入臘月門,父母就在附近的集市上挑選原材料.....從我記事起,就愛看一大塊布料在媽媽的手中變成了前襟、袖子、褲腿的散片,我們眼里滿是崇拜更是激動,新衣仿佛就在眼前了。

  “臭美樣兒,又在顯擺那‘爬爬字’了......”從媽媽充滿崇拜的嘮叨聲中,就知道是老爸在那執(zhí)筆寫對聯(lián)了。印象中爸爸貌似無所不能,以務(wù)農(nóng)為生的他拿起毛筆,亦能用運筆自如。每到過年前,買紅紙、壓平、對折、搬方桌、磨墨.......一切工作準(zhǔn)備就緒,爸爸開始一筆一畫地在裁好的紅紙上寫下年的腳步,我們就靜靜在旁邊看著,看著時光一年一年地流過。大概都希望將這紅紅火火的對聯(lián)貼在門上的時間能長久些吧,在臘月三十這一天還有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熬漿糊。將水和面按照一定的比例兌好,用砂鍋在火上開始均勻攪拌,火候、攪拌速度掌握得好,除了讓漿糊的黏合度高以外,抹在對聯(lián)上才會光滑無痕。院里的對聯(lián)都是父親和哥哥一塊貼上。除了對聯(lián),“根深葉茂”、“出門見喜”、“五谷豐登.....”這樣的小條幅也被張貼在樹上、墻上、糧倉上,仿佛只有這樣,才能讓家里的所有物件都能感受到年的氣息。

  “不到初一,總是忙不完?!笔菕煸谧爝叺囊痪湓?,忙忙碌碌直到正月初一早上。拜年,吃餃子,準(zhǔn)備好瓜子、花生、糖果,鄰里間就開始互相串門送祝福了,小孩子們拿著壓歲錢聚集在小賣部的門口,買氣球、新鮮的小玩意兒;家里的大廚十點剛過就開始張羅豐富的午餐。

  初二迎財神,家家戶戶尤其是做生意的人都要早起,去村里唯一的一口井里挑水,將水缸填滿,寓意添福添滿;小孩子也早早起來,盼望著吃“錢餃”(餃子里面包一枚硬幣),要是同輩中有一人吃到,就會覺得這一年會幸運多多,福氣多多。為了讓孩子們高興,當(dāng)父母咬到有包有硬幣的餃子里,會趁孩子不注意放進(jìn)他的碗里。這時,剛剛還為吃不上“錢餃”而滿臉沮喪的孩子,會高興得手舞足蹈,就連晌午回到姥姥家,這都是值得他炫耀的一件事呢!

  “鞭炮灑一圈,來年富一年?!背跛耐砩?,母親就會將連日里燃放后的鞭炮皮兒收集起來,繞著小院外墻灑落一圈兒,說這叫“淤財”,預(yù)示著來年的生活綽綽有余。

  一過初十,村里的鑼鼓、花轎、旱船就開始“咚嗆——齊咚嗆——咚咚嗆咚——齊咚嗆”,這百聽不厭的節(jié)奏也敲開了元宵節(jié)的大門。舞獅子、花燈、彩車等社火表演從各鄉(xiāng)鎮(zhèn)匯集到市體育場里,在外圈的小孩子騎到大人的肩膀上,還伸長了脖子向里張望。人們看到的是紅紅火火的日子,看到的是充滿生機的明天……

  “十四黏,十五圓,十六咸?!蹦欢]聽說過吧,這個習(xí)俗已經(jīng)遙遠(yuǎn)得無從考證。正月十四一大早就要將糯米、紅棗蒸成年糕的樣子,到了晚上,切成小塊,撒一層白砂糖,全家老少都要多多少少吃上一塊;十五晚上,要煮元宵吃;十六晚上,要做油茶喝。這有咸有甜的美食,是否也意味著生活有百般滋味,都需你我細(xì)細(xì)品味呢?

  到了正月二十,家家戶戶要吃“春卷”,有些地方叫“春餅”。用面粉烙成薄餅,再卷入豆芽等各種蔬菜,吃的時候用少許油一煎,外焦里嫩,蘸點小料的話,爽口無比!春卷一吃,年就算過完了!這個時候,孩子們也上學(xué)了,大人也要按時上下工,去農(nóng)田忙碌,而立春也在這前后之間,大概有喜迎春季、期盼豐收之意。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彪S著時代的發(fā)展,有些民俗風(fēng)情發(fā)生了些許變化。但是,無論何時何地,這些各具特色的年俗中,最能感知的仍然是家鄉(xiāng)的味道。

  口述:張中平 楊改花 張軍 張娟

  文字整理:張艷

  校對 張晶

     

責(zé)任編輯: 吉政

版權(quán)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新聞網(wǎng)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自媒不得轉(zhuǎn)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quán)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