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老家印象

2024-01-13 10:06:51 來源:臨汾新聞網(wǎng)  

老家印象

呂錦春

  天鎮(zhèn)縣米薪關鎮(zhèn)上陰山村(山西省大同市),是我的老家。

  16歲上學離開老家之后,異地求學、工作,我只有節(jié)假日才能短暫回來“做客”數(shù)日!所以,老家的印象,還是小時候的記憶。

  老家的村名,是由它的地理位置而得名。村里大約有1400多口人,是全鎮(zhèn)較大的村子之一。

  老家被臥虎焉、南梁山、乃龐山三座小山環(huán)繞,整個村莊顯得十分靜謐;小河河、山夾河兩條水量十分有限的季節(jié)性河流緊貼著村莊南北兩旁自東向西流淌,使小小的村莊呈現(xiàn)出鮮活的靈氣;南窯底下的南井、西半的后井、窯上的大口井等飲用水源,都是由周邊山泉溢出,水質優(yōu)良,屬地地道道的礦泉水,她滋養(yǎng)著祖祖輩輩的家鄉(xiāng)人;南對坡的土丘長時間被風吹日曬形成了坡狀的自然沙灘、雨水多年沖刷演變而成的南煙溝壑地貌、南黑廊人工修筑的土窯洞、崖打窯……這些自然和人文“景觀”成了村里孩子們“探險”、嬉戲、打鬧的極樂世界;南坪頂上的杏樹園、南廟凹溝底的楊樹林 、水溝門里的天然小水庫……是村子里的“世外桃源”。

  老家的氣候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春天,春風漫卷,沙塵飛揚,春寒料峭。夏天,早晚溫差較大,炎熱僅有中午數(shù)小時,即使三伏天晚上睡覺也能蓋被子,可謂避暑山莊。秋天,天高云淡,秋高氣爽,獨具特色的農作物競相成熟,滿目豐收景象。冬天,北風呼嘯,天寒地凍,瑞雪飄揚,銀裝素裹;女人們在家里的熱炕上盤膝而坐,悠閑地用針線縫著鞋底并拉著家常;男人們身穿羊皮棉襖,頭戴嚴實的棉帽,手里拿著鐵锨,肩上挎著籃筐,在田間或村頭不停地轉悠,撿拾柴火或牲畜糞便;淘氣的孩子們滾著鐵環(huán)或玩著石頭、棍棒,凍得滿臉通紅,仍不知回家。

  鄉(xiāng)親們居住的多數(shù)是土窯洞,個別家戶是瓦房或半窯半瓦的房子。每戶人家都有一個獨立的院子,多數(shù)人家是土院墻,院墻中間或墻的一角配有雙扇或單個的簡易木大門,沒有土院墻的院子也要用秸稈、木棍圍成籬笆墻把院子圈起來,表明是一戶獨立的人家。家家戶戶都是用一口大甕存水,一口大鐵鍋做飯、炒菜、燒開水。

  鄉(xiāng)親們吃的是自己種的土豆、玉米、谷子、豆子、高粱、黍子等高寒農作物。土豆是所有家庭最常吃的食物之一,也是最重要的食品,它既可當主食,也可當蔬菜。土豆在老家最簡單的吃法就是大鐵鍋蒸熟后就著咸菜當飯吃,也可以加工成土豆粉,做成土豆粉條燴菜吃、與涼菜拌著吃,還可以將煮熟的土豆打成泥,再與莜面等其他面粉混合,加工成山藥魚、金丸子等食用……家鄉(xiāng)的土豆可以做成幾十種食品,因為土豆產量高,又能做成多種美味佳肴,所以老百姓對它十分青睞!土豆成為餐桌上的“主客”,說家鄉(xiāng)的孩子們是吃土豆長大的,名副其實,毫不夸張!黍子脫皮后的顆粒,家鄉(xiāng)人叫黃米,它磨成面粉做成的主食叫糕,可以油炸也可素吃,油炸的叫油炸糕,不油炸的叫面形糕(或素糕),但不論是油炸糕還是素糕,口感都特別好,家鄉(xiāng)人普遍認為糕是老家最好的主食,因為黍子的畝產量不高,物以稀為貴,所以糕只能過年過節(jié)或招待最稀罕的客人時才能吃上,平時很少吃到。

  老家的民風十分淳樸,沒有太多的講究,就連婚喪嫁娶的規(guī)矩也很少,多數(shù)人家辦事都只是近親參加,基本上不邀請遠房親戚、朋友、鄰居?!傲汲郊铡币话愣歼x在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最大的民俗就是除夕之夜熬通宵、大年初一攏旺火。大年初一,每家每戶都要點旺火。旺火是用玉米稈或谷黍桿捆綁成一捆,有的是用木頭或煤炭堆積如山,捆綁結實或堆積厚實的話,要燃燒初一整整一天時間。

  老家的鄉(xiāng)親們多數(shù)都十分善良,鄰里基本上都能和睦相處,遇事互相幫助,不計得失。個別家庭或個人之間產生些許矛盾糾紛,多數(shù)是由于修補院墻或院子里下雨天出水不順,相互埋怨,但一般都能自行化解,村子里很少發(fā)生偷盜、搶劫、打架斗毆等惡性事件,也沒有明顯的異姓之間的爭斗或不和。

  ……

  改革開放之后,老家的自然風貌、農作物種植、村莊布局,村民們的衣食住行、習俗講究等隨著國家政策的變化和社會經濟的繁榮發(fā)展,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戰(zhàn)打響后,各村莊都進行了標準化建設。昔日零散的土窯洞、破瓦房已經變成整齊劃一的磚混結構水泥頂?shù)呐欧?過去村子里的胡同小道夜間漆黑一片,現(xiàn)在整街齊巷的水泥路夜晚燈火輝煌;從前人們都是擔挑深井水,如今水龍頭已經接到了各家的廚房;以前街面上滿是裂痕的泥土墻,早已被水泥進行了粉飾,還用油漆、涂料進行了“化妝”,并且書寫或畫上法律法規(guī)、民俗家教的宣傳標語或圖畫,成了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文化墻……

  家鄉(xiāng)今非昔比,已經變成了“微型城市”的模樣!

     

責任編輯: 吉政

上一篇: 【散文】冬日心懷

 

下一篇: 【散文】自在力量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新聞網(wǎng)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