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是我國自古以來的傳統(tǒng)食品,在北方,每逢新年佳節(jié),人們都把吃餃子看作不可或缺的食品,食譜里可以沒有饅頭,可以不蒸年糕,唯獨不能少了餃子。大年三十,除夕守歲,在交子夜之前,全家人要圍坐案邊包餃子。餃子包完,一家人仍圍坐飯桌,等待熱氣騰騰的餃子出鍋,這才是一年里最后的晚宴,暖意融融的屋子內,洋溢出濃濃的年味。
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特別是一些節(jié)日節(jié)氣吃什么更有許多寓意和講究,餃子,因為它的形狀像古時的元寶,所以在春節(jié)吃餃子,盼新的一年“招財進寶”外,來年生意的盈虧也都寄托在上面。有趣的人家,會把糖、花生、栗子和頂針等物包進餡里,暗于其中。吃到錢幣和糖的人,說明來年的日子富裕、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生貴子、健康長壽,吃到頂針,意思是心靈手巧、豐衣足食,用以寄寓人們對新歲的美好愿望。
電視連續(xù)劇《激情燃燒的歲月》里有一個細節(jié),石光榮不久要出國援朝,禇琴的母親在餃子里包了棗,棗是盼望“早歸”的意思,暗示期待女婿多打勝仗,早日還家,將一個母親的疼愛之情,躍然其中。
除了葷餡的餃子,除夕之夜交子時分,通常還要吃素餡水餃。
它的由來據(jù)說是源于清朝,每年的大年初一,大清皇帝都要吃素餃,祈求素素凈凈,于是素餡水餃便成了大年三十晚上的特殊食品。包素餡餃子有諸多講究,餃子餡一般是香菜豆腐,或者是韭菜蝦仁,看上去真的是一青二白。包前凈手,心要歡喜,餃子邊要捏緊,避免下到鍋里掙出餃子餡。餃子出鍋,湯要清,寓意來年清凈利索不沾煩惱。大年三十晚上,把家里所有的燈都點亮,坐在電視機前,一邊看春節(jié)晚會,一邊包餃子,說說笑笑,一幅合家歡樂的幸福場景。
北方有句俗語是“餃子好吃不在折上”,所謂的“折”就是餃子的邊,意思是餃子好吃都在餡上。豈不知好吃的餃子,“折”更是要好看的,這才是完美的和諧,所以餃子包得好,是很受人稱贊的。
在我們家,餃子包得好的當屬我母親,她包出的餃子小巧玲瓏,“折”與“肚”都十分精致,像是一件藝術品。古人說餃子“形如偃月”,母親包的餃子以此形容,簡直是恰如其分。
我對餃子沒有研究,所以一直包不好。有一年加班不能回家,就和同事在一起吃年夜飯,我負責包水餃,結果出鍋時發(fā)現(xiàn)餃子都掙破了,那是沒有捏緊餃子邊的緣故。想自己吃餃子多年,在關鍵時刻露丑,頓時羞愧不安。有人幫我開脫,說唐《西陽雜俎》記述:“餃耳,也稱粉角,也叫牢丸”,掙破的餃子,可不是很像“牢丸”?“牢丸”,在古時是指餛飩。把餃子煮成了餛飩,豈不是成糟?我笑笑,臉,卻是羞得更紅了。(宋尚明)
【責任編輯: 賈亮】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wǎng)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