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掠影

2012-07-21 09:16:00 來源:

農(nóng)歷戊子年初秋,同幾位退居二線的省市老領導赴內蒙考察,途徑河曲縣,經(jīng)當?shù)赜嘘P領導的引導,領略了該縣的部分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
河曲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因黃河曲折流經(jīng)此地而得名。隔河與內蒙古、陜西遙遙相望,故素有“雞鳴聞三省”之稱。河曲歷來為本部部族入侵中原之戰(zhàn)略要地,故有“陜東重鎮(zhèn)晉右嚴疆”之譽,是一門忠烈楊家將的故里,元曲大家白樸的舊籍。河曲又是歷史防御外侵的要塞。南起石梯隘口,北至偏關界,總長70公里的明代長城,巍然聳立于黃河之濱,現(xiàn)仍尚存殘堡13座、大小烽火臺20多處。位于縣城黃河邊的護城樓,是建于明代的結構奇特、保存完好的邊防設施。舊縣火山現(xiàn)存的點將臺、上馬石等,相傳為楊家將先祖火山王楊信的遺址。
河曲是商賈云集的水旱碼頭,是黃河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被譽為“晉西北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引人注目的“娘娘灘”是萬里黃河上唯一有人居住的小島。四面環(huán)水,綠樹輝映,優(yōu)雅恬靜,猶如世外桃源。相傳兩千年前漢文帝的母親薄姬遭呂后陷害,曾攜子劉恒(漢文帝)落難于此,故名“娘娘灘”。灘上修復了娘娘灘圣母祠,建有環(huán)島甬道、水上游樂設施、度假別墅等。
河曲以其獨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獨領風騷。聞名遐邇的河曲民歌、地方小戲二人臺,萌芽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余年的歷史。近年來呈現(xiàn)出“戶有弦歌新治譜,兒童父老盡歌謳”的繁榮景象,并且流傳于晉西北一帶。這些民歌、小戲,除了電視屏幕上時有目睹耳聞之外,我們來河曲之前,在右玉縣參加的一個會議晚會上親眼觀賞了二人臺《走西口》的精彩表演。以二人臺為代表的河曲民歌,被譽為“民歌海洋”,河曲被命名為“中國北方民歌之鄉(xiāng)”。二人臺通俗上口,音質清脆,形象易記,朗朗上口,老少皆宜,具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它以賦、比、興為主要表現(xiàn)手法,聲調和諧,節(jié)奏對稱,詞曲無固定格式。地方小戲二人臺,故事性強,情節(jié)感人。音樂以當?shù)厣角窀?、秧歌小調為基本曲調形式,具有濃郁的地方風味和鮮明的群眾性。其內容紛繁多樣,以鄉(xiāng)間愛情生活為主,其代表劇目有《走西口》、《掛紅燈》、《五哥放羊》等,尤其是傳遍國內外的《走西口》,可謂民歌之經(jīng)典,已經(jīng)流傳四五百年。有民謠曰:“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苦菜”?!蹲呶骺凇芬云渖鷦拥母柙~,凄婉的音調,把人間的離別之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感人肺腑,催人淚下。河曲民歌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早在1998年,河曲就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xiāng)”。
河曲的民族文化獨樹一幟,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內涵深厚的繪畫、剪紙,獨特別致的飲食習俗,還有名目繁多的風味小吃,諸如杏油瓣、酸米飯、瓷粉、涼碗托、開河魚……五花八門,令人回味。
河曲作為旅游文化和農(nóng)耕文化的分界點,不僅造就了鮮明的地方文化特色,而且造就了獨特的自然風光。走進河曲,山河奇秀,絕壁禪院,石佛天成;沖谷天河,吐珠長龍,西口古都,交匯三??;塔影垂河,人杰地靈;堞墻佛閣,古樓護城;古城巍峨,火山焰明,古塬茫茫,南攀翠峰,氣凌云霄,氣勢恢宏。真是不虛此行也!(王民安)

  【責任編輯: 高卓然】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wǎng)編輯

上一篇: 生如夏花

下一篇: 故鄉(xiāng)的荷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