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喬忠延
走向文明的垂拱而治
襄汾縣陶寺遺址對于上古時期的印證是多方面的,大量的出土器物,尤其是禮器都在說明社會階層已很分明。那些王者大墓里面,陪葬著豐富多彩、種類繁多。既有生產(chǎn)用的工具,也有生活用的炊器、盛器、食器、酒器、飲器,還有大量的樂器、儀仗、裝飾物和彩繪木器、彩繪陶器。各類器具相互配套,都有大致固定的擺放位置。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大墓中的彩繪蟠龍?zhí)毡P,蟠龍以紅、白彩描繪,頭在外圈,身向內(nèi)卷,尾部在盤底中心,整體作蛇軀鱗身。方頭,豆狀圓目,巨口張開,牙齒畢露,長舌前伸,狀若禾穗。它是蛇、鱷等幾種動物的綜合體,是一種想象中的神物,很可能是該部落的族徽。繪龍紋的陶盤燒制火候低,燒后繪彩,與其他繪彩陶器一樣,僅是一種祭器。這很可能是象征王權的器物,與之類似的還有禮器玉琮、玉墜、玉瑗、玉鉞、石鉞,樂器特磬、鼉鼓、土鼓等。
據(jù)此,考古學家推斷墓主人顯然是集神、王、禮三權于一體的部落首領。再與那些小墓相比,數(shù)量眾多,卻空無一物,說明其時貧富分化明顯,等級禮制已經(jīng)出現(xiàn)。
面對陶寺遺址的發(fā)現(xiàn),高緯認為,禮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宗族、宗法等級制度觀念形態(tài)的集中體現(xiàn),其核心是貴族的等級名分制度,用以調整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權力和財產(chǎn)的分配與再分配。它的成熟標志著城邦制國家的形成和文明時代的到來,由此看來當時的國家職能已趨于完備。
出土器物顯示了社會的禮制秩序,這只是一個方面。
另一個方面,則需要有維護社會秩序的治世方略,這些只能去典籍史料查詢?!兑住は缔o》記載: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薄渡袝の涑伞飞A了這種說法,提出“惇信明義,崇德報功,垂拱而天下治?!?/p>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