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翰相濡彥博人生

2015-02-05 08:30:00 來源:臨汾新聞網(wǎng)

書法是一種高雅的藝術,有一種神奇的魅力。市書協(xié)會員王文彥說,我與書法結下了不解之緣。

王文彥出生于晉南農村(襄汾縣趙康鎮(zhèn)焦村),這里是華夏文明的發(fā)祥地,古建筑頗多,文化底蘊深厚。他的父親、姑父愛好書法,隔壁鄰居家的侯爺爺、董爺爺更是遠近聞名的書家,他們經常在一起談論書法,切磋寫字,從小耳濡目染,逐漸養(yǎng)成了王文彥愛寫字的習慣,走到哪里寫到那里,只要碰到好的字跡,總要多看一會兒,甚至多次去看,邊看邊在腿上或空中描摹一番,這個習慣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上小學時,在三年級之前,王文彥的硬筆字一直是老師表揚,同學羨慕的對象,四五年級開始寫毛筆字,那時候沒有好的字帖,只好臨摹鄰居侯爺爺寫的歐體字。在父親的支持和鼓勵下,王文彥的毛筆字也寫得像模像樣了,經常得到老師和鄰居的夸獎。這一切都極大地增長了王文彥寫好字的決心。他還記得,初一放寒假那年,在長輩們的鼓勵下開始為鄰居家寫對聯(lián),從那時起,每年過年前五六天,他都要為村民寫對聯(lián),盡管每天寫下來,累得腰酸腿疼,但樂此不疲。這樣的日子堅持了好久,也因此打下一點點童子功。

大學畢業(yè)后王文彥分到學校上班,閑暇之余,堅持讀書寫字,幾年后的一天大學同窗好友張忠民舉辦師生書畫展,邀請王文彥參加。這次書畫展后,王文彥有一種如夢初醒的感覺,發(fā)現(xiàn)自己在這之前,書法眼界太井底之蛙了,自己原來一直處在寫字階段,一直在書法殿堂之外徘徊。從此以后,由于書法和性情的緣故,他和他的忠民兄走的更近了。他說,忠民兄儒雅謙和,文學書法傳統(tǒng)根基深厚,作品清秀雋永,俊朗瀟灑。之后,在張忠民的影響和支持下,王文彥開始真正走上了書法之路。

后來,在張忠民的推薦下,王文彥正式拜李寅生為師,從書法技法開始,師法古賢,研習經典,兼容碑帖,追求高雅。兼習各體,主攻行書,從趙孟頫入手,以二王為宗,致力于典雅俊朗,挺秀雋美書風。其間有快樂,也有痛苦的掙扎,但在老師的指導和師兄弟的幫助下,突破了一個又一個的瓶頸,糾正了一個又一個的積習毛病。在不斷地入帖出帖中,漸漸摸到了一點書法的路數(shù),找到了一點書法的感覺。之后,書法作品開始在省市區(qū)書法展中不斷入選入展并獲獎,也多次在省市區(qū)報紙雜志上刊登。2007年書法作品在省書法展入選,2008年獲堯都教育書畫展二等獎并刊登在《堯都教育》,2009年《語出驚人,文采飛揚,報道精彩》《青春的舞臺》等書法作品在語文報上發(fā)表,2011年其作品入展山西民盟書畫展,作品《陋室銘》《古詩五首》等在臨汾盟訊上刊登,2012年作品參加市檢察系統(tǒng)和教育系統(tǒng)書畫展,2014年作品入選山西省第三屆群眾書法篆刻作品展。書法作品已被多家單位和個人收藏。2014年國慶節(jié)前后在市群藝館成功舉辦了個人書法展。

王文彥說,我的書法學習還正在路上,還有很多的問題有待糾正,還有不少技法有待改進提高,還有不少的認識有待升華。我雖已步入不惑之年,人生與藝術前路邈邈,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痹谝院蟮膶W書道路上,我要向楚辭借想像,向建安借風骨,向六朝借文采,向盛唐借氣勢,向宋元借意蘊。把自己的生命品性融入線里,活躍于紙上。      記者 劉晚

責任編輯:柏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