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臨汾城南十里的伊村,傳說是帝堯故里,這里至今留存有堯井、帝堯“茅茨土階碑”等遺跡。根據(jù)《史記》記載,帝堯是帝嚳的兒子,帝嚳是黃帝的曾孫(祖玄囂、父極),依次下推,帝堯應(yīng)為黃帝的玄孫,屬于黃帝的嫡系子孫,即五世孫。帝堯的母親陳鋒氏,名慶都,為炎帝族的后裔。傳說她生而神異,常有黃云覆其上,成人后隨父親常到三河(黃河中游)一帶游覽,常有龍跟著她。龍將背負的圖文授給她,由于“青龍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堯于丹陵”。丹陵位于今翼城、浮山交界處的太岳山脈中的堯山,因山下有丹淵泉水,俗稱丹陵。當?shù)厝苏J為,這里就是堯都區(qū)堯廟近旁的伊村母家。今翼城縣王莊鄉(xiāng)鄭莊村的丹子山仍有“堯王疙瘩”之稱。另據(jù)《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記載,沁水也有丹林(陵),即今太行、太岳山地域的丹陵,也有學(xué)者認為這里是堯的出生地。由于堯童年時主要隨母親慶都在伊之國(今臨汾市堯廟鄉(xiāng)伊村)度過,因而堯從母姓為伊祁氏。帝堯的身世說明,他是第一代炎黃嫡裔,龍的傳人。
相傳堯父帝嚳在位70年,“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帝嚳去世后,因堯的同父異母兄長摯的年齡最長,便由他接替父位,由堯輔佐政務(wù)。帝摯先選任堯為陶正,在堯十三歲時續(xù)封于陶,即今襄汾縣陶寺,十五歲時又被封于唐,即崇山之東南麓今翼城縣唐城村。由于堯是生于唐地而受封于陶,因而史稱為“復(fù)封于唐”。傳說帝摯擔任部落聯(lián)盟領(lǐng)袖時,政績平平,因而堯在十八歲時被各部族首推舉為聯(lián)盟首領(lǐng),“代兄摯為天子,以火德王,都平陽”,國號陶唐。帝堯定都的“平陽”即今襄汾陶寺,近年陶寺考古中各種標志性建筑,如宮殿、祭壇、觀象臺的發(fā)現(xiàn),以及龍盤、扁壺朱書“文、堯”二字的確認,都證明了這一點。帝堯執(zhí)政的時間約在公元前2357年,這一年為甲辰元年,即堯元年。
帝堯當政時期,天文歷法很不完善,百姓經(jīng)常耽誤農(nóng)時,因此,堯就首次制訂了歷法,這樣,百姓就能夠按節(jié)從事生產(chǎn)活動,不致耽誤農(nóng)時?!秷虻洹飞险f,堯命令羲氏、和氏根據(jù)日月星辰的運行情況制定歷法,然后頒布天下,使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有所依循,叫“敬授民時”。他派羲仲住在東方海濱叫NB03A谷的地方,觀察日出的情況,以晝夜平分的那天作為春分,并參考鳥星的位置來校正;派羲叔住在叫明都的地方,觀察太陽由北向南移動的情況,以白晝時間最長的那天為夏至,并參考火星的位置來校正;派和仲住在西方叫昧谷的地方,觀察日落的情況,以晝夜平分的那天作為秋分,并參考虛星的位置來校正;派和叔住在北方叫幽都的地方,觀察太陽由南向北移動的情況,以白晝最短的那天叫作冬至,并參考昴星的位置來校正。二分、二至確定以后,堯決定以366日為一年,每三年置一閏月,用閏月調(diào)整歷法和四季的關(guān)系,使每年的農(nóng)時正確,不出差誤。
帝堯時代,又是歷史上的大洪水時期。當時,龍門未開,呂梁未發(fā),黃河由孟門之上,東流注入平陽盆地,“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嚴重威脅著冀都以至冀州廣大人民的安全。堯?qū)Υ朔浅jP(guān)切,他征詢四岳(四方諸侯之長)的意見,問誰可以治理水患,四岳推薦了鯀。堯覺得鯀這個人靠不住,經(jīng)常違抗命令,還危害本族的利益,不適宜承擔這項重要的工作。但是四岳堅持要讓鯀試一試,假如實在不行,再免去他的職務(wù)。于是堯任命鯀去治理水患。鯀治水9年,方法不當,勞而無功,堯于是罷免了鯀。最后鯀的兒子禹完成了治理水患的重任。
相傳,黃帝用武力統(tǒng)一了中原大地,成為各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這是上古時漢族部落(國家)初出的雛形期。經(jīng)過若干世演進到唐堯時,堯繼以往之大成,發(fā)揮了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勤勞,創(chuàng)建中華民族第一個具有高度禮儀的唐國。據(jù)《史記》載,“唐在河、汾之東,方百里”,即今翼城、曲沃、侯馬、絳縣、聞喜、新絳一帶。其政治制度是:(1)有一整套完備的管理國家的機構(gòu)與官員職責(即大臣之職務(wù));(2)有一支堅強的武裝力量;(3)有一個順乎民情的好刑律;(4)有一整套系統(tǒng)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禮儀制度;(5)有負責生產(chǎn),教育群眾的得力措施,并設(shè)立了相應(yīng)必需之官職;(6)有“協(xié)和萬邦”的外交政策和管理各地方部落(即今之地方轄置)的辦法。國家行政機制和區(qū)劃(十二州)之完備,看來始于帝堯之時。從而帝堯時期成為人類進化的新里程碑,并為私有制的夏王朝開創(chuàng)了治國平天下之法規(guī)。帝堯創(chuàng)建中國之政績正如孔子所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帝堯之所以能取得舉世震驚的業(yè)績,并不在于單純用武力和權(quán)勢去征服天下,而是在于他仁賢開明、廣開言路的民主作風。堯認為一個人的知識有限,推行政令,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見,百姓也可以有所主張,為此,便用羊皮做了一面鼓,設(shè)在帝宮門前左邊,名為“諫言之鼓”,老百姓如果有話要說,可以擊鼓上言。堯還在宮門右邊立了一木柱,起名“誹謗之木”,不論是文武大臣,還是平民百姓,都可以把意見寫在上面或者敲擊誹謗木,這樣,堯王便出宮接待聽取意見,從而廣泛征求意見,及時改進朝政。同時,帝堯還在四通八達的大路旁,建有“衢室”,定期到那里聯(lián)系群眾,傾聽民意。《管子·桓公問》記載:“堯有衢室之問者,下聽于人也?!边@些設(shè)置類似于今天的“信訪辦”、“市長熱線”,從而使百姓萬民,無論有什么意見,都可以暢所欲言,做到下情上達,政通人和。隨著朝代的更替,誹謗木逐漸演變成今天的華表,成為建筑的裝飾和權(quán)力的象征,失去了最初納諫的美德含義。
堯的傳說最為人們稱道的,是他不傳子而傳賢,禪位于舜,不以天子之位為私有。堯在位70年,感覺到有必要選擇繼任者。他早就認為自己的兒子丹朱兇頑不可用,因此與四岳商議,請他們推薦人選。四岳推薦了舜,說這個人很有孝行,家庭關(guān)系處理得十分妥善,并且能感化家人,使他們改惡從善。堯決定先考察一番,然后再行決定。
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從兩個女兒那里考察他的德行,看他是否能理好家政。舜和娥皇、女英住在溈水河邊,依禮而行事,二女都對舜十分傾心,恪守婦道。堯又派舜負責推行德教,舜便教導(dǎo)臣民以“五典”——計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這五種美德指導(dǎo)自己的行為,臣民都樂意聽從他的教誨,普遍依照“五典”行事。堯又讓舜總管百官,處理政務(wù),百官都服從舜的指揮,百事振興,無一荒廢,并且顯得特別井井有條,毫不紊亂。最后,堯讓舜獨自去山麓的森林中,經(jīng)受大自然的考驗。舜在暴風雨中,能不迷失方向,依然行路,顯示出很強的生活能力。
經(jīng)過三年各種各樣的考察,堯覺得舜這個人無論說話辦事,都很成熟可靠,而且能夠建樹業(yè)績,于是決定將帝位禪讓于舜。他于正月上日(初一),在太廟舉行禪位典禮,正式讓舜接替自己,登上天子之位。堯退居避位,28年后去世,“百姓悲哀,如喪父母”。帝堯死后葬于臨汾城東北35公里處的今大陽鎮(zhèn)北郊村。前去送葬者人山人海,每人一袋土,壘成了高大的墓冢,至今冢高約50米,周長近300米,氣勢雄偉,為三皇五帝陵墓中最為高大的一座,2006年堯陵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堯陵與臨汾市城南的堯廟長期以來一直是世界各地華人尋根祭祖的圣地。
帝堯處于原始社會崩潰、階級社會私有制形成的初期,在歷史大轉(zhuǎn)折的時期,堯能順應(yīng)潮流,集帝王之權(quán),推動了生產(chǎn)發(fā)展,加速了社會的進步,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國家。鄭樵《通志》中說:“伏羲但稱氏,神農(nóng)始稱帝,堯舜始稱國?!眻虻墓兒拼螅饲拔奶岬降男抻啔v法、治理水患、開啟民主、實行禪讓以外,帝堯還普及水井、推行農(nóng)耕,首創(chuàng)教育、教化百姓,譜寫了我國教育史的首要篇章。特別是對內(nèi)以法治國,取得“克明俊德、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的好政績;對外則注意協(xié)調(diào)各個邦族之間的關(guān)系,“協(xié)和萬邦”,成為“和”“合”文化首創(chuàng)者。在個人品德方面,更是公仆的典范。帝堯崇尚節(jié)儉,以樸實為美,雖位居帝王,卻能節(jié)儉克制,茅屋苫蓋不加修剪,大車素木不施畫彩,炕席邊緣不加花邊,做羹湯不加面粉,粗舂粟米不細加工。衣食住行,十分簡樸,與一般平民無異。帝堯作有座右銘《堯戒》:“戰(zhàn)戰(zhàn)栗栗,日謹一日,人莫躓于山,而躓于垤?!彼J為人不一定會在高山上跌倒,而可能會跌倒在小土堆前。從這里可以看出帝堯從政的嚴謹態(tài)度。正是由于這樣,帝堯治理的天下大和,井井有條,從而深受百姓擁戴。正如當時《康衢謠》唱的那樣:“立我丞民,莫匪爾極,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币馑际钦f,帝堯讓百姓過上豐衣足食的好日子,即使我們什么也不知道不明白,只要遵循帝堯的教誨和規(guī)則行事就夠了。
帝堯承帝摯之衰世,抗旱災(zāi),平洪水,拯民于水深火熱之中。平定叛亂,統(tǒng)一中原,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國家體制,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融合和振興。堯繼位時,各部落稱雄,一片混亂。堯重新統(tǒng)一中原, 服四夷,平治水土,劃為九州,形成了“中國”的雛形?!妒酚洝防镎f:“堯禪讓舜,舜而后之中國即天子位。”可見“中國”最早指冀州,即今臨汾一帶。到禹主政時,恢復(fù)九州,“中國”的格局更加明晰,禹的兒子啟終于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統(tǒng)一的奴隸制國家——夏王朝。如果說黃帝是開創(chuàng)華夏文明古國的先驅(qū)者和元勛,那么帝堯就是為這個文明古國奠定堅實基礎(chǔ)和使它鞏固發(fā)展的大功臣,是“文明始祖”。
對于帝堯的功德,孔子在《論語》中說:“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惟天為大,惟堯則之;蕩蕩之,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币馑际钦f,堯之功大于天而無所不至。司馬遷則在《史記·五帝本紀》中稱贊:“堯之為君也,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泵珴蓶|主席在他的詩詞中也有“六億神州盡舜堯”之贊頌。已故著名堯文化專家石青柏認為帝堯是:華夏文明奠基者,萬世明君的楷模,公而忘私的典范。著名作家喬忠延先生對帝堯的評價則是“民師帝范”——民眾的導(dǎo)師,帝王的典范??傊蹐蚴侵腥A民族歷史上一位杰出的領(lǐng)袖,是中國古代一個圣明的帝王,他為后世樹立了一個偉大而光輝的圣君形象。
來源:(堯文化)
【責任編輯: 衛(wèi)淇】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