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忠延漫話帝堯之八:教化萬民

2010-02-10 14:39:00 來源:臨汾新聞網(wǎng)


所謂畫地為牢,就是在地上畫一個圈子,讓了犯罪和有過錯的人站在中間,自己反省,這便是早期的牢房。這種無遮無攔的牢房,讓當代人看簡直有些不可思議。參觀游覽過監(jiān)獄的人,都知道牢房的墻體比一般的墻要厚的多,高得多,無疑是為了防止罪犯逃跑。最有代表性的是洪洞那座明代監(jiān)獄。因為關押過蘇三的緣故,又因為蘇三走進戲劇的緣故,蘇三成了名人,這監(jiān)獄就被叫成蘇三監(jiān)獄,緣此揚名遠近。蘇三監(jiān)獄中有一道南墻特別奇異。奇異之處不在其高,也不在其厚,而在于墻體中間裝灌的是沙子。沙子是松散的物體,不會板結(jié),若是囚犯想在墻上掏個洞逃出去,那他就慢慢掏吧,那整堵墻的沙子都會流動過去,夠他挖個一年半載的,這怎能不被發(fā)現(xiàn)?你不得不嘆服古人的聰明?,F(xiàn)在的監(jiān)獄自然不用再使喚這樣的聰明,現(xiàn)代化為之提供了新的設施,高墻架上了電網(wǎng)。遠遠望去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電網(wǎng)非不密也,遺憾的是仍有人越獄。因此,站在當代,回望上古,對那種畫地為牢般的現(xiàn)象實在難以理解。
不過,我們確實不必為古人擔憂,因為帝堯自有他的治世辦法。這個辦法就是教化萬民,加強了對子民的教育。
縱觀人類進化成長的過程,就教育而言,我覺得可以劃為兩個階段,即自然教育階段和自覺教育階段。如果將專門學校的設立看作自覺教育的起始,那么,其源頭應該追溯到黃帝那里。黃帝那時就有了叫做成均的學校。不過,也許還很不成樣子,因而沒受到史學研究的普遍關注。相形之下,帝堯時期的教育就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中國教育思想史第》明確記載:
有關堯舜時代的傳說表現(xiàn)了人們認識中教育觀念的自覺和教育內(nèi)涵的豐富。
    唐、虞帝國之官,司教育者有二職,蓋一司普通教育,一司專門教育也?!?。專門教育則有學校,其學校曰庠,亦曰米廩。
從教育對象上說,當時的教育是面向全社會的。對上,重視領導層的教育;對下,注重社會民眾的教育。
關于領導層的教育,帝堯不斷提高自身素質(zhì),《尚書·堯典》記載他“欽思文明安安,允恭克讓?!睔J,就是敬事節(jié)用;讓;就是尊賢尚善。思,是思考,考慮。文,是經(jīng)天緯地。明,是照臨四方。安安,溫和、寬容。允,的確。恭,謙虛謹慎???,能夠。這就是說,帝堯敬慎的明察四方,思慮大事,尊重賢人,寬容溫和的處理國事。他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惟恐自己有所失誤,殃及天下。因而他的言行感化教育著身邊的大臣們,后來繼承帝位的虞舜、大禹,都能深省自身,端正品行,將全付心血和精力用在為社會謀利益上。因而,才國泰民安,才有堯天舜日之說。
關于全民教育,教化的范圍很廣?!痘茨献?middot;修務訓》寫道:
西教沃民,東至黑齒,北撫幽都,南到交趾。
堯教化及于雕題、蜀越。
從教育內(nèi)容上講,至少那時注意到了兩個方面,一是道德教育,二是技術(shù)教育。
先說道德教育,堯舜時期十分重視道德品格的教化?!渡袝分姓f,堯命舜推行德教,“慎徽五典,五典克從”。這五典就是: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也被人們稱為五禮、五品。還任命契“作司徒,敬敷五教,”所謂五教,其實也就是這五典,或說五禮、五品。帝堯確定了道德標準,廣為教化傳播,對此稍有研究的人沒有不贊佩的。
也有人說,堯時期是垂拱而治。垂拱而治的第一個層次是垂。垂是垂衣裳而治。可能有人會問:垂衣裳就能治世嗎?我們需要探究一下這垂衣的內(nèi)在意義。有人研究過“衣”字,說下面本是個北字,等于說最先穿衣服的是北方人,是堯治理下的中原人們。這固然是因為北方天寒,需要穿衣,還因為帝堯告誡大家不要赤身裸體,要懂得羞恥。
千萬不要小看了羞恥,這曾經(jīng)是中國傳統(tǒng)道德十分看重的東西。過去,人們罵人喜歡說“王八”,王八是烏龜?shù)乃追Q。烏龜是長壽的,怎么王八是罵人呢?其實,人們罵的不是這個“王八”,而是“忘八”。忘八是什么意思?古代做人的信奉八個字:忠、信、孝、悌、禮、義、廉、恥。恥,就是羞恥。忘八,也就是忘了這第八個字:恥。等于說,此人不知道羞恥,這豈不是最深刻的責罵嗎?人只有知道羞恥才會有所為,有所不為,才會自覺約束自己,不至于做出損人利己的事情。遺憾的是,堯給我們留下的傳家寶我們沒當回事,一度弄丟了,只認金錢,其余什么也不顧了。結(jié)果,物質(zhì)生活倒是比過去好了,過得卻不幸福,時刻要注意不定什么陷阱會讓自己掉進去,防治上當受騙成了大事。所以,要搞道德教育,榮辱觀的教育意義也在這里。
第二個層次是拱。拱是拱手胸前,就是打拱揖禮,也就是知禮儀的行為。如果說垂衣是知羞恥,是人道德水平的低層面,那么,拱手揖禮則高了一個層次,對人有禮貌,行為更為符合社會規(guī)范了。一個知恥明禮的人怎么會犯罪呢?由此可以悟出一個到了,堯時期不僅以法治世,而且以德治世。是的,人們都守法社會能好些,但好不到哪里去。古人說,取其上得其中,取其中得其下,法律對人的管束就是下,僅僅是60分的標準。人人剛及格社會就會好了嗎?當然不會。所以,還要講道德,講文明,那才是取其上啊!廣眾的精神面貌好了,到處溫暖宜人,才是和諧社會,才會過得幸福。
堯時期教育內(nèi)容的第二點是技術(shù)教育。當時是農(nóng)耕社會,為提高生產(chǎn)力,多收五谷,讓大家吃飽肚子,帝堯重視了技術(shù)傳播。從前面講過的內(nèi)容看,敬授民時,是向大家傳播天文氣候知識,以便順天應時,該種則種,該耕則耕,該收則收,使眾人逐漸認識到節(jié)氣就是農(nóng)事的指導和命令。說到此想起堯廟在以前有個蓂莢亭,是紀念那時的蓂莢歷。據(jù)說,堯時期有種蓂莢草,初一長一片葉子,初二長兩片葉子,長到十五出齊了,而十六開始掉葉,三十掉完了。這是一種神奇的日歷草。其實,哪有這么神奇的草,近年經(jīng)過研究,大家認為這是最早的日歷,堯利用仿生的辦法教給大家日月輪回。這也是古代教育的內(nèi)容。再者,教民稼穡,是向大家傳播生產(chǎn)技術(shù)。選擇好的種籽,打制好的農(nóng)具,用最為適宜的方法耕作,這就是后稷教給眾人的耕作技術(shù)。這些技術(shù)的傳播,有效提高了生產(chǎn)力,大家才能吃飽肚子,才能向往平陽,才能不斷來朝拜,也才能形成國家的格局。
從教育形式上講,帝堯時期已經(jīng)形成了兩種,即自然教育和自覺教育。在本節(jié)的開頭,我談到過,自然教育就是在生產(chǎn)實踐中無意識的傳承教育。這在上世紀六十年還普遍適用,那時有一部轟動城鄉(xiāng)的戲劇電影片《朝陽溝》,知識青年銀環(huán)跟著戀人拴寶去到山村,向未來的公公討教種莊稼的經(jīng)驗。準公公的說法是:莊稼活兒不用學,人家干啥咱干啥。這便是經(jīng)典的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教育方式,不用系統(tǒng)學習,跟著大家干,干中學,學中干,也就“在游泳中學會游泳了”。四十年前的農(nóng)業(yè)教育是這個樣子,四千年前的教育就更是這個樣子了。在當時的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和祭祀禮儀的學習中,多數(shù)人的多數(shù)內(nèi)容多是這么學會的。這自然不是堯舜時期的特色,是原始先祖一代一代傳承過來的。
要說堯舜時期的主要特色,應是專門教育,也就是學校。那時候說成均、庠、米廩。其時的教育已經(jīng)具備了學校的雛形,雖然與后來的學校還有很大距離,但是邁出這一步也是很不容易的。這一點,只要看一看米廩、庠的意思就會有所理解。米廩,古代的糧倉。庠,是養(yǎng)老的地方。將糧倉作為養(yǎng)老的地方,首先保證了老者不愁食物。那時老人有朝臣,有平民,將朝臣的老者養(yǎng)在上庠,將平民的老者養(yǎng)在下庠。你看,那時的社會福利保障就有了。這些老者都是歷盡世事,頗有經(jīng)驗的人,養(yǎng)著白吃飯豈不可惜?于是,便將孩童召集于此,請這些長老為他們傳授經(jīng)驗。如此一來,米廩也好,庠也罷,就兼而有了兩種用項,即養(yǎng)老的作用未變,又增加了傳授技術(shù)的功能。古代的專門學校就這么誕生了。
關于此時的教育,《尚書·舜典》中有一段舜和夔的對話,說得很清楚:
帝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
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br />
夔聽了虞舜的指示,立即回答:“好??!我敲擊石磬,使各種野獸都隨著節(jié)奏舞蹈。”
這段對話蘊含的內(nèi)容很多,研究音樂的說那時音樂很發(fā)達了,研究舞蹈的說那時的舞蹈很發(fā)達了。我們今天教育,可以看出教育也很發(fā)達了。你看,夔是樂正,也負責教育后代,并且他的教學方法就是直接教授。他擊打石頭,百獸就隨即起舞,顯然,那時的馴獸還發(fā)展不到這種程序。他所說的獸,是化妝的,是那些演藝的青少年。他們按夔的教導,隨他的節(jié)奏,起舞而歌,這可以說是那時音樂課程的體現(xiàn)。上這音樂課即是為了祭祀時演藝,也是為了陶冶青少年的性情,提高他們的道德情操。
窺一斑而知全豹,我們雖然掌握的帝堯時期的資料有限,但是,從這有限的資料也可以看出,那時候的教育有了長足發(fā)展,專門的學校成為教育的亮點。這自然加快了人類文明的進程。堯的貢獻真大,那么,他對中國、對人類還有哪些貢獻?如果有興趣請聽下一講,謝謝!

來源:堯文化網(wǎng)

 

  【責任編輯: 邱?!?/p>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本文暫無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