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尉興旺家庭:人間何為貴 教師最光榮

2020-12-16 09:05:54 來源:臨汾新聞網   瀏覽次數:

  臨汾新聞網訊 “奶奶教師,父親教師,兄妹教師,教書育人默默無聞,桃李滿天下;奉獻教育,扎根教育,癡情教育,杏壇耕耘代代相傳,教師最光榮。”

  “三尺講臺三代人,滴滴汗水滋潤桃李芬芳天下;四季晴雨四時勤,點點心血培育英才澤披蓮城。”

  2020年洪洞縣教師節(jié)慶祝大會上,縣委、縣政府表彰了在教育戰(zhàn)線上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員,并向五十戶三代從教的家庭授予 “教育世家”榮譽。當縣領導親自上門為蘇堡鎮(zhèn)蜀村尉興旺家掛上紅木精制而成的“教育世家”牌匾后,尉興旺十分激動,夜不能寐,浮想聯(lián)翩,提筆撰寫了以上兩幅楹聯(lián)。鄉(xiāng)鄰們更是接踵而至,嘖嘖贊嘆,“教育世家,名不虛傳”!

  說起來,這已是尉興旺家第二次授予“教育世家”了。第一次還是在1987年,時任縣領導、教育局長親自上門,在他家大門上懸掛上有紅綢絲帶裝飾的“教育世家”牌匾,全村沸騰了,尉家人更是引以為傲。時隔33年后,尉家大門上又掛上一塊“教育世家”牌匾,這是黨和政府尊師重教的具體體現(xiàn),更是對他們一家投身教育的崇高肯定。全家人倍加珍惜,決心在以后的工作中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忠于職守,愛崗敬業(yè),在平凡的崗位上盡己所能作出更大的貢獻。

  尉家三代六人從教,在全村傳為佳話。尉興旺的奶奶尉海棠,生于1915年,畢業(yè)于臨汾女子師范學校,曾在運城市河津縣任教數年,后調回洪洞老家,任教于曲亭鎮(zhèn)柏村、蘇堡鎮(zhèn)蜀村。尉海棠的祖上是書香門第,其父尉社官畢業(yè)于山西大學堂,供職于省都督府,后辭職去省醫(yī)科大學就讀,終生從醫(yī),救死扶傷,是村里少有的文化人,也是村里的政策宣傳員。尉興旺幼時的記憶中,奶奶做事中規(guī)中矩,每天步行十幾里路給村里的娃娃上課,到年根了領回來的不是錢,卻是黃澄澄的小米。奶奶話不多,卻時常告誡孫輩要好好讀書,明事理。受此濡染,尉興旺和兄弟姊妹都愛讀書,讀完了大家在一起說說議議,是難得的精神享受。

  尉興旺的父親尉國亮,生于1941年,畢業(yè)于侯馬教干校,扎根農村,一生從教。當年在蘇堡鎮(zhèn)后山頭學校教學時,教員就他一個,既是校長,又是教師,還兼炊事員,各項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條。后來,組織將他調到大一些的蘇堡鎮(zhèn)郭盆七年制學校代語文課,他連教帶管,燒火做飯,樣樣拿得起放得下。就這樣又干了十幾年后,他又輾轉到蘇堡中學教歷史課并兼任教導員、會計等職,常常是披星戴月,樂此不疲,年輕老師有進步或學生考出好成績,他十分欣慰。村里的老人說,尉國亮是一個實在人,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晚上經常加班加點,最后累倒在工作崗位上,幸而搶救及時后回歸家庭。尉興旺的母親李鳳,畢業(yè)于中條山有色金屬學校,是那個年代少有的才女,后因其他原因回家務農。雖是家庭婦女,卻對孩子們要求甚嚴,鼓勵孩子們好好念書,將來改變命運。在尉興旺的記憶中,家里雖然清貧卻和睦,父母常說“穿衣吃飯量家當”,對他們的教育投入卻不吝惜。他們兄弟姊妹小時候看的漫畫書、連環(huán)畫等課外書比小伙伴們多得多,眼界自然開闊,學習成績也好,村里人十分羨慕。

  受家教家風的影響,尉興旺從小成績優(yōu)秀,1984年畢業(yè)于臨汾師范馬牧師范班后,分配到蘇堡學校初中部任教。時年18歲,尉興旺激情四溢、自信滿滿,主動請纓,教數學、教物理、教化學又兼班主任,真有使不完的勁、出不完的力。從教五年,成績突出,他被選為政府辦秘書,現(xiàn)任洪洞縣工業(yè)中心主任。其妻李端兒1986年也畢業(yè)于馬牧師范班,從教6年后調至縣衛(wèi)生防疫站工作。

  尉興旺的妹妹李興榮(隨母姓)畢業(yè)后在洪洞一中醫(yī)務室工作,妹妹尉愛香任洪洞一中歷史教師,年齡大后任校圖書館管理員,弟弟李興盛(隨母姓)2000年畢業(yè)后在本村小學任教,至今已逾二十年。李興榮常常感嘆,如今教育趕上了最好的時代,教書育人越干越有心勁。李興盛所在的蜀村學校,建得和花園一樣,學校安裝了遠程教學接收設備、配置了教學儀器及投影儀等,老師講課時可直接打開電腦將編寫好的教案顯示在屏幕上。這樣學生學得愉快,教學效果更好,當老師的成就感明顯增強了。

  如今,尉興旺的兒子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攻讀法學博士學位。父子倆聊起未來職業(yè)規(guī)劃時,兒子說,想從事法學教育工作。尉興旺笑了,尉家的“教育根子”會一直延續(xù)下去……

  家長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成長極為重要。這一點,在尉興旺一家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如今,逢年過節(jié)兄弟姊妹坐在一起,談論的話題還是離不開教育。“教”者,一孝一文也,上所施下所效,文以載道育人于無形。他們決心繼承祖志,當好榜樣,做好示范,把“樂學、愛教、儉樸、厚道”的家風一代代傳下去……

  記者 郭璞


     

責任編輯: 吉政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