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雷人“冀寶齋”

2013-07-17 08:35:39 來源:臨汾新聞網

頂著“博物館”之名,以及眾多頭銜的“冀寶齋”頗顯滑稽,所謂文物之雷、藏品之萌,儼然是一個笑話。7月15日,媒體報道稱,其民營非企業(yè)單位注冊登記證已被撤銷,博物館閉館整頓。然而,即便如此,余波未息時我們仍不免要發(fā)“三問”:一問誰該為雷人“冀寶齋”擔責?“冀寶齋”由冀州市二鋪村黨支部書記王宗泉一手創(chuàng)建,號稱河北省首家農村級博物館,集河北省省級科普基地、河北省少先隊實踐教育基地、衡水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3A級旅游景區(qū)等諸多名號于一身,不曉得這些牌子坑騙了多少慕名而來的游客,戕害了多少渴求知識的年輕學子。東窗事發(fā)后,民政、文物、旅游、科技、團委等一眾部門竟把干系脫得一干二凈,我們不禁要問,倘若不是這些部門把關不嚴,失于職守,這家藏假納贗的雷人博物館如何能躋身當地“文化名片”,而這般欺世盜名?如今的閉館整頓不該成為荒誕鬧劇的終結,各方也休想以此息事寧人。當前唯有徹查“冀寶齋”背后是否暗藏貓膩,厘清那些“相關部門”的責任,既而勇于擔責,才能給公眾一個滿意的交代。

二問為何收藏專家也來攪渾水?就算非文物鑒定專家的我輩,也能依據最基本的史學常識判斷出“冀寶齋”藏品有假,按說此刻“磚家們”唯恐避之不及才對。吊詭的是,日前中藏網要發(fā)表匿名“專稿”,為“收藏家”王宗泉大唱頌歌的同時,還言辭犀利地譴責作家馬伯庸惡意中傷、河北省文物局誹謗污蔑,個別收藏專家也要跳出來力挺說“沒有假的”,除了字里行間的意氣用事,列舉的證據大多顯得牽強。無視真假與黑白,不知是這些專業(yè)機構和專家一時眼拙,還是壓根兒就低估了老百姓的智商,抑或是其中勾連著怎樣的利益?無論如何,冀寶齋”明目張膽地收假藏假已無文化底線可言,貽害文明卻被冠以保護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遺產,這根本不是什么“中華民族的幸事”。

三問國內還有多少“冀寶齋”?博物館不在于規(guī)模如何恢宏、場地如何高檔,假文物充斥的數量之勝更不是它的本義。倘若不是近日作家馬伯庸一篇題為《少年Ma的奇幻歷史漂流之旅》的博文,繼而引發(fā)網民“毀三觀”的感慨,恐怕身居鄉(xiāng)野的“冀寶齋”還將繼續(xù)它的榮光。據統計,到2011年底,全國登記注冊的民辦博物館有535家,沒有登記注冊有1000家左右。535家民辦館占了全國博物館總量的14.91%。不曉得這為數眾多的民辦博物館里,又有多少“冀寶齋”這樣的雷人之作。據悉,國家文物局9日發(fā)出通知,7-8月委托中國博物館協會和中國文物報社開展民辦博物館規(guī)范化建設評估工作,其中包括藏品真實可靠、有鑒定證明、來源合法等藏品管理指標。扶持和規(guī)范這些星羅棋布的民辦博物館當是相關部門職責所在,而不是一味急著掛牌子。(孫宗林)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