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會,又稱“廟市”或“節(jié)場”,原指在寺廟附近聚會,進行祭神、娛樂和購物等活動,是中華文化傳統(tǒng)的節(jié)日風俗。它的產生、存在和演變都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盛行于晉南的堯鄉(xiāng)廟會在大村鎮(zhèn)年年舉辦,迄今更為興旺,成為物資交易與文化娛樂相結合的群體活動場所。最為臨汾當地群眾喜歡的廟會形式,被稱為“逢集”、“趕會”。舊時的臨汾廟會是文化娛樂集中地,各種民間文化娛樂活動要在此時大顯身手,威風鑼鼓旗傘都要出場,蒲劇大戲(又謂“高臺戲”)演出吸引十里八鄉(xiāng)的群眾前來觀賞,五彩門樓、大紅燈籠、可口小吃、民間雜耍更是流光溢彩、種類齊全,所以,每次廟會都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如今,臨汾的廟會已和名勝古跡旅游地結合起來了。洪洞廣勝寺廟會,是每年農歷三月十八為水神生日而舉辦的廟會,名播三晉。蒲縣柏山廟會,是每年農歷三月二十八為東岳大帝生日而舉辦的為期十天的廟會,近年來成為“安全生產”活動會,延續(xù)至今。襄汾的華陀廟會,俗稱雞架溝廟會,每年五月端陽節(jié)舉行,這是一個以求藥治病為主要活動的廟會。平陽的堯廟廟會,每年農歷四月十八舉行盛大的祭祀帝堯儀式,并舉辦跨省區(qū)地界的騾馬大會。此外,舊時洪洞縣羊獬村有祭祀娥皇女英的廟會;浮山縣天勝宮有祭禮道教老子之廟會;趙城鎮(zhèn)(縣)有紀念人祖女媧的廟會。今吉縣壺口瀑布已成為國際旅游勝地,每年舉辦國際旅游活動,實為廟會的發(fā)展。廟會與從上古傳下來的風土人情密不可分,多則為半月20天,最少也有3天。臨汾各地的廟會,除了為群眾提供文化娛樂,還與人們的生產生活緊密相連,是群眾自覺形成的商貿民俗,深入到各家各戶,方便了群眾物資交流,各地鄉(xiāng)鎮(zhèn)也就隨之產生了逢集的地址與日子。在臨汾,就將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依地理形勢和商賈流通進行安排,并盡量不與鄰縣鎮(zhèn)的逢集日矛盾。比如:喬李鎮(zhèn)逢集日為一、四、七,大陽鎮(zhèn)逢集日為三、六、九,此兩鎮(zhèn)與洪洞、浮山為鄰,因此是參考洪洞、浮山二縣而定的逢集日;金殿鎮(zhèn)與襄汾縣襄陵鎮(zhèn)距離較近,逢集日不相重,金殿鎮(zhèn)為三、六、九,襄陵鎮(zhèn)二、五、八,劉村居該縣中間為一、四、七?,F如今,蹦極、燈展、動感電影、書法展示、科技展覽等活動,使廟會增添了濃濃的文化味兒,僅堯廟廟會一天的人流量就多達三四萬人次,部分景點對老人和兒童免費開放等舉措也深受群眾歡迎。臨汾廟會,在一年年的發(fā)展中訴說著平陽大地日新月異的變化。
這正是:古城平陽美名揚,歷史厚重民俗豐;逢集趕會來臨汾,喜看變遷品人生。
錫剛 文/圖
責任編輯:秦芳媛
上一篇: 臨汾日報印刷廠:多舉措提高職工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