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秋冬,就是紅薯收獲季節(jié),以前在鄉(xiāng)下紅薯可算是主糧。小時候,我們?nèi)胰硕贾竿@紅薯幫我們渡過難關(guān),特別是每年青黃不接的時候,家中的地窖里藏了整整一個冬天的紅薯就成了我嘴里最美的食品。俗話說:“三個燒薯,抵個豬肚”。想起那紅薯相伴的歲月,留在我記憶深處的就是母親的熬薯糖。
在農(nóng)村一過霜降,家家戶戶挖回的紅薯堆得像小山一樣,母親總是讓我們把個頭大,沒有破損的紅薯挑出來放進家里挖好的地窖里收藏,那些個小的、被挖破的紅薯洗干凈,放進家中大鍋里煮熟后,切成薯片,曬成紅薯干。等到年關(guān)時母親將曬干的紅薯條放在鍋里爆炒,便是美味可口的甜點薯干了,那可是我們村里人過年必備食物。母親在我們當?shù)厮闶莻€能人,不僅能燒上一手好菜,還能利用家中的雜糧做出許多美味的小吃,以前村里有人辦喜事總是請母親去掌廚。特別是熬薯糖總少不了母親到場,熬薯糖對我們農(nóng)家來說,可是個大事兒,糖熬的好壞關(guān)系到一年的好心情。在我的記憶里,熬薯糖是一個恬靜、溫馨和幸福的細節(jié)。只要到熬薯糖的季節(jié)就能聞到“年”的味道,那香甜脆酥的紅薯糖,都已成了我腦海中最美好的回憶,讓我永遠想念。那里面蘊藏的是溫暖的親情,是舌尖上夢魂牽繞的故鄉(xiāng)。
母親熬薯糖時,父親總是將水缸挑得滿滿的,備足干把柴,母親則把紅薯洗干凈切成小片放進鍋里煮熟。等紅薯熟透了,就用木棍或鍋鏟將這一鍋紅薯搗成泥漿,再加入早已準備好的麥芽、石膏和水混合浸泡。麥芽和水是熬紅薯糖是必不可少的東西。要知道在大冷的冬天里讓麥子發(fā)芽,是個不容易的事情,為此母親總是在熬糖之前把麥子放進籃子里淘好,而且每天早晚都要用溫水沖洗,吃飯后還把裝麥芽的碗放進有余溫的鍋里讓其能更好地生長,等到大麥芽長出一寸多長露出黃黃的嫩芽時,就可以熬了。
熬糖最辛苦的是緊糖,攪拌好的紅薯漿放上兩個多小時,就可以舀出緊糖。父親從灶屋梁上解下一條繩子,把平時用來擠豆腐的袋子四角系住,在鍋上架一個木架,放上筲箕。把紅薯漿分次倒進袋里擠壓,紅薯漿就能冒出許多粘粘的乳液滴進鍋中。
熬糖是個技術(shù)活。熬輕了,味淺不凝塊;熬老了,味苦色發(fā)黑。開始熬的時候特別要注意火候,父親負責在灶下生火,先用大火,等鍋里的乳液變得比較稠了,就改用小火。每次都要熬上四個多小時,灶里的火也不能熄滅。薯糖要熬得恰到好處,太嫩、太老都不行。母親一次又一次瀝起薯糖觀察火候,燈光下我看到的是母親那張堅毅而慈祥的臉和專注的眼神。等瀝起的薯糖像窗簾布一樣垂下,那就表明熬好了,隨著時間的推移,留在鍋邊的糖殼也多起來,那糖殼就成了我們姊妹幾個的戰(zhàn)利品。
熬好的紅薯糖總被母親裝在一個大大的臉盆里,那是用來做凍米糖和紅薯糖用的。每次放學回家趁母親不在時,我偷偷地用筷子繞上幾圈吃,那味兒甜絲絲的,極像野桂花蜜的純正。如今紅薯糖早已沒人熬制了,現(xiàn)在人們生活條件好了,也沒有多少人喜歡吃了。平日里家家戶戶不但備有花生、瓜子、餅干及各類糖果,就連香蕉、葡萄、蘋果也成了桌上一般的零吃,漸已消失的熬薯糖成了一種留在心底里溫馨的記憶。 桂孝樹
責任編輯:柏東麗
上一篇: 愛的厚度
下一篇: 鄉(xiāng)下蘿卜